“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装置的改进
2017-08-23徐永强
徐永强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一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的重要实验。教材采用4个250 mL的广口瓶作为实验装置,设计2组对照完成该实验。笔者参照教材方案操作,发现虽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装置气密性差,实验现象不明显。例如插入燃烧匙、倒入澄清石灰水时,口瓶开口较大,瓶内、外气体交换,增大了实验误差,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装置的气密性,最大限度减少装置内、外气体交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装置,设计制作了一个气密性好、性能稳定、透明直观、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简易装置,介绍如下。
1 装置设计思路
装置设计为长17 cm×宽9 cm×高17 cm的双层透明玻璃体。装置中央设计隔板,将装置平分为左、右两部分(用于左、右对照)。装置上端设计活动盖板2块(左、右各1块),盖板中央有直径为3 cm的插孔(用于插入导气管或燃烧匙、注射器,增强装置的气密性),盖板底部每边距中央1 cm位置设计玻璃横条(用于增加盖板的稳固性和装置的气密性)。
2 制作过程
2.1 制作材料、用具
无色透明玻璃(厚度为0.5 cm)、饮料吸管、燃烧匙、60 mL注射器、直径约小于3c m橡胶塞、玻璃胶、502胶水、清洁球、玻璃刀、玻璃胶枪、打孔器、夹钳、刀片、小刀、砂轮等。
2.2 装置制作
2.2.1 装置主体制作
① 底板玻璃1块:长17 cm、宽9 cm、高1 cm。
② 前、后板玻璃各1块:长17 cm、高15 cm。
③ 左、右侧板玻璃各1块:宽7 cm、高15 cm。
④ 中央隔板玻璃1块:宽7 cm、高15 cm。
⑤ 活动盖板玻璃2块:长9 cm、宽8.5 cm。盖板中央制作直径为3 cm的插孔,盖板底部每边距中央1 cm位置粘贴玻璃横条。
2.2.2 装置配件(图1)制作
① 导气管制作:取1个橡胶塞,在橡胶塞中央制作小孔;取1支饮料吸管,用小纸条堵塞吸管口,将饮料吸管插入橡胶塞小孔中,制作成1支带橡胶塞的导气管。
② 燃烧匙制作:取2个橡胶塞,在橡胶塞中央制作小孔;取2个燃烧匙,分别插入两个橡胶塞小孔中,制作成2个带橡胶塞的燃烧匙。
③ 注射器制作:取2个橡胶塞,在橡胶塞中央制作小孔,取2支注射器,分别将注射器针部插入两个橡胶塞小孔中,制作成2支带橡胶塞的注射器。
2.3 装置组装
2.3.1 装置主体组装
将底板玻璃1块,前、后板玻璃各1块,左、右侧板玻璃各1块,中央隔板玻璃1块组合;盖上左、右活动盖板;左侧盖板插孔插入橡胶塞,右侧盖板插孔插入导气管。组装模型如图2所示。
2.3.2 “检验二氧化碳”装置组装
取下装置左侧盖板中的橡胶塞,取下装置右侧盖板中的导气管,将2支注射器分别插入左、右插孔,如图3所示。
2.3.3 “检验氧气”装置组装
取下装置左侧盖板中的橡胶塞,取下装置右侧盖板中的导气管,将2支燃烧匙分别插入左、右插孔,如图4所示。
3 操作步骤
(1) 收集气体:
① 在装置正面左侧贴上标签“新鲜空气”,右侧贴上标签“呼出气体”;② 取下装置左侧盖板,将装置放置在空气中3 min后,盖上盖板;③ 取出右侧导气管口的小纸条,向装置内连续多次吹气后堵塞管口。
(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① 取下左侧盖板中的橡胶塞,取下右侧盖板中的导气管;② 將2支注射器分别迅速插入左右插孔;③ 分别取出注射器抽取50 mL澄清石灰水注入装置;④ 轻轻震荡装置。
实验现象:新鲜空气装置内的石灰水仍清澈透明,人体呼出气体装置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新鲜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高,说明人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检验氧气:
① 将2支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2支燃烧匙;② 取下装置左、右盖板中的注射器;③ 迅速将燃烧匙插入左、右插孔;④ 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实验现象:呼出气体装置内燃烧的蜡烛火光小,且立即熄灭;新鲜空气装置内燃烧的蜡烛火光大,燃烧时间较长。
实验结论:新鲜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说明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 装置的优点
① 装置为长方体,稳固性强,无安全隐患;② 装置无色透明,实验直观;③ 装置气密性好,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实验效果十分明显;④ 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操作方便;⑤ 装置制作容易,适于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