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街津口看赫哲族“壁画小镇”

2017-08-22周六

妇女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赫哲人黑龙鱼皮

周六

街津口是个有看头有故事的地方。中国六少数民族之一的赫哲族,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艺术灵感和创作,他们的生活和劳动,处处充满美感和仪式感。

赫哲人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江边住着一个叫街津口的老人。某个夏天,黑龙将所有的鱼关起来不让渔民捕捞。老人手持鱼叉和黑龙搏斗,扎断了它的尾巴。黑龙求饶,放回了鱼群。从此老人一直守在江边,天长日久,变成了石头。人们将老人站过的地方叫街津口山,住的村子叫街津口。

走近街津口,仿佛进入一个露天美术馆,每一幢建筑墙上,每一个房子门窗旁,都有一幅幅巨大的画,色彩艳丽,描绘生动,有的是充满神话意境的古老传说场景;有的是直白的劳动场面写实;有的则是象征吉祥和幸运的跃动的大鱼,绘图者别有巧思地把窗子设计成鱼的某一部分或鱼嘴欲下口处,是可以吃的变形窗子……

难怪人们叫它叫壁画小镇。

欣赏这些生动灵性的图画,你就会想到赫哲族曾经的困苦磨难、他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性格、他们劳动创造的快乐心灵、他们对幸福今天的热爱。鱼皮画、依玛堪、萨满神舞……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

孙玉林,是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的传人,在他的小店里,挂满了他用鱼皮制作的各种画和赫哲族传统小物件。他给我们展示了鱼皮做的“日历”计时法,显示了怎样熟鱼皮等技巧。

他创作的鱼皮画,不给鱼皮任何染色,本色呈现,安安静静,却有巨大的艺术冲击力和代入感。有他的族人带着猎狗打猎的场景,有两个渔夫在船上合力撒网的场景,让你不由想到那句话:劳动创造了艺术和美。

这条不长的街上,既有“烤鱼大串”这接地气的吃喝吆喝,也有“赫哲族传承人画室”的文化所在。我只能告诉你,如果来,不虚此行。

街津山位于黑龙江边。传说是街津老人看守黑龙的所在地。登上钓鱼台远望,浩荡大江奔腾而来、袅袅渔村静守山脚,一片世外神话般。

江边的赫哲族酒店,鳇鱼、三花五罗、鱼子山菜,好吃不贵,大鱼串在火上吱吱作响,那种鲜美,在城市里花多少钱也买不到。

赫哲民族文化村,气势恢宏,一进园就看到巨大的铜雕塑群“山魂”,右面的一组建筑,通过赫哲族生活实物和资料的展示,情景再现了赫哲族历史;向前走,宽阔的婚礼广场、独特的婚房、神奇的萨满神舞等真实再现了赫哲族渔猎生产、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赫哲族有很多民族精英,經典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编剧就是赫哲族的优秀儿子乌·白辛,他的另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赫哲人的婚礼》,还有著名书法家哈普都·隽明,鱼皮画传人孙玉林……

猜你喜欢

赫哲人黑龙鱼皮
鱼皮画,指尖上的猎鱼文化
故宫历险记
同江非遗传承人
——凭借传统手工艺奔小康
赫哲族现代民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音乐结构及特征阐析
凉拌鱼皮
赫哲渔歌
黑龙潭
赫哲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蕴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