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研究
2017-08-22许霁玉
许霁玉
摘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到高校管理工作当中。本文通过分析境内外各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并进行比较,探索适合国内高校的学生参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供。
关键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现状;比较;实践
随着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不少高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大学生纳入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目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国家法律和高校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保障体系下,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中尤为显著,且效果明显。
一、境外高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现状
世界各国的法律分属于不同法系,不同法系的特点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公民意识和法制形态,也间接决定了国家对与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相关法律建设的方式。英美法系国家,包括除了英国和美国之外,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主要通过将学生纳入到学校董事会来保障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益[1];大陆法系国家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他们则是保护学生组织在学校中的合法地位,来促进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2]。
在保障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境外高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从最顶层参与高层决策到学校后勤保障,均有学生扮演重要角色。
1.学生直接参与高层决策。高校高层管理机构中存在学生代表,是该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最高形式表现。境外高校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等各种行政管理机构都给学生提供了参与高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管理现状,并培养自身的民主意识。英国大学的董事会是高校最高权利机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学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行使参与管理权。英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由学校校务委员会和学术评议会下设的与学生事务有关的委员会开展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等[3]。
2.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在美国的很多大学,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聘也直接相关。虽然有学者对学生评教进行过种种质疑,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学生评教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学生的选择和评价是学生行使决策权的重要形式[4]。
3.各类学生组织自治。在境外高校的管理中,各类学生组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主要的学生组织有学生联合会、学生自治会和学生群体性组织,其中学生联合会是境外高校中最为普遍的学生组织,它由学生组织建立起来,保证学生能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保护学生权利,并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上的帮助;而英国大学为代表的学生自治会,一般都与校方之间通过各种正式联系的渠道,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与沟通;学生群体性组织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学生群体组成。学生报社、广播台等媒体组织,他们通过媒体传递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对学校决策产生影响[5]。
二、境内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
200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41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赋予了大学生对高校管理的参与权。[6]。
我国境内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在校一级成立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委员会。大多高校采用直线式的管理模式,即学校设立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研究生工作部,它们是学生工作管理的主体,承担主要的学生工作。在组织架构上存在共青团工作和学生事务工作两套组织。
校院两级学生会是目前我国境内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主要途径。学生会的维权部门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投诉,与学校相关部门对接,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维护学生权益。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行使参与高校管理权利的主要形式[7]。
类似于国外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学分制在我国境内高校已经较为普及。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的条件设置不同比例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自行安排课程与学习进度,并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反馈自己对于教师与课程的意见,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相关体系还未成熟,学生很难涉及到学校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因此,目前我國境内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范围仍然以校内的文化娱乐、后勤服务和权益维护等为主,对于一些如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招生制度与就业工作等同样和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务则较少涉及[8]。
三、境内外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比较
1.学生对参与高校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同
目前,境内外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程度不同。对大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民主意识决定着其对于参与高校管理的认识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他们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程度与作用发挥。学生方面,目前还存在部分学生权利意识不足、独立观念不强的情况,使得不能很好的形成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氛围,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国家法律与制度保障力度不同
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洲多国都陆续颁布法律来确保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在国家法律的指导下,高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与权利加以明确,使得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在2005年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赋予了大学生对高校管理的参与权但此项规定缺乏可以依托的具体实施条文。在高校层面,多数高校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制度建设尚在摸索阶段,在制度层面只有指导性的规章条例,缺乏具体可以借鉴操作的条款。因此法律与制度保障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境内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进程缓慢。endprint
3.高校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不同
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组织架构中,大多为扁平化管理模式。学生通过参与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学生组织、学生自发性群体等多种途径参与高校管理。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相关的职能部门,一级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在我国境内,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呈复合型,具有锥形组织的特点。与境外基础的学生工作将比,设有独有的共青团组织工作系统,学生管理长期以来处于多头领导、多层管理之下。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独立性缺乏,这些学生组织接受校团委的领导,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仍大多集中在后勤管理、学生事务等方面,少有参与学校其他方面决策的机会。除了这类学生组织,高校内目前尚缺乏体系完整、功能健全的帮助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专制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境内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步伐。
四、境内高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探索实践
面对工作困境,境内不少高校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学生组织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一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反馈评价。浙江大学在线上设立“校长信箱”、“书记信箱”,方便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反应问题、解决问题。线下开展 “书记有约”和“校长有约”,通过全校师生自主报名、座谈交流的形式,实现反馈意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了“专题议案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现场收集同学的问题和意见,由委员会反馈给相关部门,部门领导者在规定的时限内对整理过的意见作出答复,并以工作简报和网上公示两种方式呈现给学生[9];湖南工业大学成立“学生维权委员会”。委员会代表广大学生与学校的相关部门进行交涉,维护学生权利。二是将学生纳入到学习发展的决策中。目前国内已有包括安徽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30余所高校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10]。清华大学建立“院长接待日”、“校长接待日”制度,每月第一周安排半天时间作为院长和副院长面向全院学生的接待日,集中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三是通过新媒体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华东师范大学自2003年4月起实施“学生参议制”,由“新生参议会”、“师生共进午餐”和“学生新闻发布会”三大活动组成,旨在为学生参与学校的建设管理提供有效途径[11]。复旦大学自2002年起建立“复旦学生网”,完全由学生运营和管理,同学们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为学校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禄芬.美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22-123.
[2]石怀伟.西方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及对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2):127-129.
[3]吴亚玲,英国高校学生事务概况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5),54-55.
[4]陈晓端.美国大学生评价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2):29-32.
[5]刘长平.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学生管理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89-91.
[6]孙坤山.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浅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31-132.
[7]龍莹.新时期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状况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7):33-35.
[8]陈树柏.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4(5):54-55.
[9]孟根龙.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216-218.
[10]周斌,崔璨.高校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为例.[J].时代教育,2014(5):55-56.
[11]吴静,斯荣喜.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109-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