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先导”的中职幼师理论课的建构

2017-08-22陈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陈捷

【摘 要】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针对中职幼师理论课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出“实践先导”的中职幼师理论课的建构,改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开展专业入门教育和大手拉小手等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职幼师生;实践先导;大手拉小手;模仿尝试

一、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专业理论课在中职幼师专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专业理论课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是 “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学生进入幼儿园后反应的是在校所学的理论“没有用”、“不会用”。幼儿园反馈给学校的也是“大部分实习生、毕业生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出现这个状况的主要原因如下:

(1)幼儿园对中职幼师生期望过高。幼儿园的反馈反映了幼儿园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高要求,教育教学能力需要一个在实践中长期培养的过程,尤其培养对象是初中起点的中职生,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是通过在中职幼师三年的学校教育就能培养出的,用人单位需要给实习生和新毕业生时间。

(2)中职幼师生是初中“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除了部分因为家境等问题不得不进入职中学习外,更多幼师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选择职中,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 文化基础薄弱,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不够,擅长形象思维而非逻辑思维。他们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形成了恐惧和厌恶心理,自然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理论“没有用”、“不会用”,主要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即使理解了,面对现实的复杂的幼儿教育情景,以中职幼师生的能力也是无法有效运用于实践。

(3)理论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重理论而轻实践性。学生不能用好所学理论知识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是不够的。主要存在教学目标制订过难过高,教学方法不当、不能切合中职生学习风格和实际水平喜欢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够、注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等问题。

二、“实践先导”的中职幼师理论教学的建构

基于中职幼师生的特点和我校3+2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笔者所在学校幼师专业提出了“实践先导”的理论课教学基本思路。改变中职幼师理论课的原来“高、大、全”的目标定位,把理论课的目标调整为“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幼儿教育中的现象、能分析幼儿、幼儿教师的行为;能在活动中学习和积累初步的教育教学经验、方法等”,在中职的三年注重实践教学、积累感性经验,为后面的高职二年的理论学习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其理论基础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按照这一要求,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的课程应该从实践入手。

(2)“观察学习”的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学生通过观察他们周围中的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性行为,这种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代替性学习就是观察学习。 学生无论是在专业理论课的课堂上,还是在专业实践中,都会对身边的同学、媒体中的第三人、幼儿园老师进行观察,他们的一部分教育教学行为将作为示范以某种形式储存在学生头脑中,而这些被内部存储的表征有可能被学生再现出来。

三、“实践先导”的中职幼师理论课教学的举措

(1)开展专业入门教育,进行专业认知观察,入学即入园。对一进校门的新生开展专业入门教育,即开学第二周就下幼儿园观察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以后的岗位工作要求,为后面的理论学习积累感性经验,提高教学实效。笔者本人设计了专业认知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如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及一日工作环节和要求、幼儿园及其环境设备、幼儿一周食谱、班级活动室区角分布图、一次和个别家长的谈话等等。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去置疑和思考,要求学生文字描述让他疑惑不解的幼儿行为表现, 让他有疑问的教师教育行为的表现以及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情况。该表的使用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沟通、记录等多种手段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幼儿园环境、幼儿,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教育的范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大手拉小手”。首先是幼儿园在职教师与学生,大手拉小手。学生从进入中职的第二周起,所在班就与幼儿园小班的一个年龄班结成“牵手班”,幼儿园牵手班的老师则成为了该班的指导老师、校外辅导员。比如在环境布置上,要求幼师学生班级要按照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布置教室,学生在布置環境的实践过程中就有牵手班班主任的指导。学生则融入“牵手班”的保教活动中,同时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园环境布置、教玩具制作、游戏活动的组织、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等。而幼儿园环境布置、游戏活动的组织、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等等内容正是教育学的重要学习内容。这些类似工作经验的积累,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的特点,感知学习的内容,在后面的理论学习时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又能运用知识于“手拉手”的各种活动的组织中,提升学生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该活动要注意的是需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承担着专业角色榜样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学生和幼儿“一对一”的牵手,大手牵小手。让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熟悉孩子,了解孩子,热爱孩子。“牵手班”实行“一对一”的大手牵小手,从入学开始,每个学生跟踪了解一个孩子三年,从入园到幼儿园毕业,让学生完整观察3-6岁孩子各年龄特征及成长过程。与幼儿园老师一起对孩子进行家访、个别教育等。每周半天到幼儿园观察、实习、实训,学生填写个案跟踪表。这些活动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保教能力等教育实践能力,实现课程目标。

(3)模仿尝试先行,理论学习在后。前文中已分析过,幼师生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学完理论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设计、组织教学对中职幼师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的话他就可能产生焦虑和逃避行为, 而如果他判断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 ,那么他就会努力学习。基于中职幼师生的水平和后面二年高职理论学习的空间的拓展,中职的教学法的课堂应重实践而轻设计,提供优秀案例(教案或录像)让学生模仿、通过观察和模拟来学习,以达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帮助其理解和掌握各领域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目的。模仿的作用主要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积累更多的教学常规程序和创意教学亮点、掌握具体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锻炼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模仿可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独立完成。无论哪种形式,必须随机抽取学生来组织模仿尝试,而非推选。

在模仿尝试中教师要注意精选案例,以便学生观察学习正面的教育教学行为。案例在初次呈现时可以视情况全部呈现或部分呈现,呈现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做记录,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根据需要中断案例呈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发挥创造性。要注意分层,模仿时允许全部模仿或部分模仿部分创造、模仿尝试后及时总结初步概括出基本理论。

四、思考和困惑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对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经验增多,在专业实习中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但面对不同差异不同水平的幼儿,其靠模仿得来的教学经验还无法适用于各种幼儿教育场合。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仍需理论做基石,需要在高职阶段解决。不升高职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空间仍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