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量紅利漸失 成本上升加劇 電商要逃離?

2017-08-22史瑩

台商 2017年6期
关键词:空間人們技術

史瑩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電商,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人們開始逃離捆綁眼睛、四肢、大腦的互聯網屏幕,回到充滿血肉之軀的真實商業社會。另一方面,電商成本上升加劇,使得不少企業把觸角伸到實體店。「在天貓開店,成本20元(人民幣,下同),賣60元也虧。」有人吐槽電商成本之高。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網上零售額增速從2014年49.7%降至2015年的33.3%、2016年的26.1%,一路下滑。而從阿里和京東兩家電商巨頭的財報也可看出,電商增速確實正在放緩。

長期研究電子商務的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判斷,電商將迎來拐點。一方面,這意味著電商完成基本佈局,進入穩健發展期。另一方面,一些必然因素也導致了線上發展遭遇瓶頸。如何破解電商增長乏力?

「去中心化」讓電商回歸線下

在移動時代,流量入口開始被私信、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等占據。每個店或每個商品都散落其中,人們通過鏈接進入各個電商平臺,而流覽器訪問習慣在移動時代幾乎消失。在莊帥看來,這是典型的「去中心化」。人類社會的變遷,也是一個從「中心化」不斷向「去中心化」發展的過程,從移動互聯網到面向未來的VR/AR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應該都是如此。

莊帥分析說,線上的空間局限性很大,幾乎可以理解為沒有空間,而只占用人們的時間。但「去中心化」是一個空間概念,所以,時間和「去中心化」是矛盾的。而線下本來就屬於空間概念,「去中心化」的優勢線下則更加明顯。

另一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線下零售目前已呈現復蘇之勢,但並非當下作為主流消費群的90後,而是購買力最強的70後和80後因為其下一代的出生所帶來的。這一變化讓整個實體空間的價值大幅提升。於是,淘寶的生意,線上被微店分了去,線下又被商場分了去。被空間和時間各切一刀後,已顯得七零八落。

電商成本已高過實體店

與之伴隨的,企業開始用腳投票,把注意力重新轉移到線下空間。

轉捩點發生在2014年。根據莊帥的觀察,那一年,幾乎所有商家都意識到,線上廣告費已經超過線下實體店成本。同時期發展起來的「三只松鼠」、「良品鋪子」,走的都是線上下開實體店,再導流至線上的路子。

淘寶今天的局面,與其盈利模式競價排名有著直接聯繫。莊帥曾研究過阿里的收購史,它收購了包括新浪微博在內的大量媒體,目的就是為其盈利模式服務。

回顧一下淘寶是如何崛起的。在過去,廣告和管道間無法連接起來,廣告主很難知道所投銷售型廣告的效果。在2004年,淘寶首次提出點擊量跟銷售之間的關係。一時間,很多商家紛紛關店,投奔淘寶。

從商業的角度來講,企業都傾向於將固定成本變為動態成本,以控制現金流。而線下的實體門店租金等都是固定成本。如果把店鋪挪到線上,廣告費則可以根據現金流的情況自由控制,成本變得更加可控。

但後來,隨著淘寶的收費越來越高,以至於動態成本高於線下的固定成本(指店租等)時,到達了一個臨界點。於是,不少商家開始重返線下空間。在零售業,有一個「5公里半徑」理論。沃爾瑪開一家店,通常能輻射到周圍5公里的人。對於小店,可能會縮小到1公里半徑。

如果商戶發現,線上花100萬,賣出2000萬的貨;而線下花100萬租金,卻能賣出4000萬的貨,不如就留線下。而線下100萬的固定成本是不需要流量成本的。

回歸零售本質

電商的衰落是必然的?當然不是!多位零售從業者紛紛指出:回歸零售本質和加速線上線下融合是電商未來的出路。

回歸零售本質,對於電商企業而言尤其重要。

如果回溯,就會發現最早從事電商的一批人,幾乎都是廣告行銷出身,而對零售一無所知。在他們的思維體系裏,廣告、低價成為零售兩大重要的推動器。而對於零售從業者而言,僅僅就一個「缺貨」問題,就足以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重大的損失。

百誠源CEO杜非,最近越來越意識到,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開始向傳統零售業學習零售的基本知識。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電商人才,大部分都來自於家樂福、沃爾瑪、物美傳統零售業。

杜非認為,「雙11」破壞了中國大陸的零售體系。「它打亂了物流體系、生產製造體系,哪個企業可以在一天之內備貨3000萬?這是違背零售規則的!」在杜非看來,「雙11」帶來的惡果是,對於消費者而言,造成了很多人購買了大量需求之外或者根本用不上的東西,是一種「工業垃圾」。

而對於商家而言,是一種品牌的損失。他舉例,如果一個產品平時賣100元,但「雙11」只能賣30元,說明企業不誠信。如果產品成本就是30元,但能賣到100元。那這個價格是由商譽和服務構成的。「如果為了沖業績,企業可以扔掉商譽和服務的話,那麼10年之後,這個品牌還存在嗎?這是我們所謂的互聯網零售嗎?」所以,中國大陸是一個製造大國,電商一定要尊重商品本身,用一顆匠心去扶持品牌。

用技術改造線下空間

對於線上企業而言,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線下空間,是另一種融合之道。

百度、高德等地圖通常包括所有綜合空間的導航,而非針對某一個具體的商業空間。但事實上,處於購物中心的人們,導航的需求也同樣迫切。人們需要這樣的指引:例如哪兒停車方便,哪兒能買到合適的衣服,哪兒吃飯能打折。2015年,阿里曾推出過一個針對線下零售的O2O的產品「喵街」。該產品有幾大功能,為顧客提供消費決策,即時優惠,增加到店機會,改變動線軌跡來增加坪效,共用大數據。類似萬達推出的App「飛凡」。但目前來說,探索都不太成功。

事實上,最近瘋傳的亞馬遜無人超市,已經掀起了人們對它的熱情。不少企業在線上下場景即時可視化方面,做了諸多投入,例如:安全感測器、用於追蹤銷售庫存狀態的感測器、物聯網設備和網路監控,甚至用於追蹤顧客通道的感測器。未來,人們在商場購物時的行走路線,甚至拿放商品的動作都能夠被捕捉。

在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看來,最近的阿里和百聯的聯姻是一個全新的融合方式,「阿里和百聯的聯姻是以非資本為紐帶的,屬於全業態的融合。」他進一步解釋,全業態的融合包括新零售技術的研發、高效供應鏈的整合、會員系統的互聯互通、支付金融的互聯、物流體系的協同等方面。這都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相連。

當前,要想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還面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線上,人和實物的連接是單一的。即使幾百個人同時看同一件商品,也相當於一個人在看。但這在線下無法實現,因為商品是實物,假使一堆人圍著一個包,可能只有一個或者前面的幾個人看得清楚。

什麼技術能夠解決一對多的問題呢?莊帥認為是AR/VR技術,即使店裏一個包都沒有,消費者還是可以體驗到,甚至可以任意變換商品位置來進行仔細觀察。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零售業就算邁出了一大步。」這也是未來零售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猜你喜欢

空間人們技術
植物:无土?关系呀!
无土栽培为什么受欢迎?
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
星星们住进灯里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阅读让我重拾生命
技术比赛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周其仁 共享經濟的難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