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

2017-08-22唐诚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水稻生产技术分析山区

唐诚

摘 要:现今对于山区水稻高质量的、现代化的种植已经成为贵州粮食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现今市场化的分析而言,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消费的农产品趋向于绿色农产品。取而代之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是待而可取了。那么,由于山区地理地势的复杂性,强化对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分析则有着非常必要的现实生产意义。

关键词:山区;水稻生产;绿色农产品;技术分析

一、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基本要求分析

1.产地的要求分析

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对于产地的要求倾向于选择比较湿润的弱酸性土壤,而且要保证山区产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满足山区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但是,除了相同的方面而言,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对产地的特殊性要求则体现在要原理工业区等污染比较小的地区,且要保证水源的无污染性,并且不能够忽略山区产地的高质量的保护和无污染,以此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提供‘绿色的产地,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2.绿色生产技术水稻的品种要求分析

在高要求的水稻品种的选择中,山区水稻绿色生产要求对水稻种子的选择要能够选择高产质优、抗病性强的品种,如现今市面上广泛使用的为:华占系列、宜香水稻稻系列、黑米系列、五彩米系列等水稻品种的选择,以此能够保证保障水稻在播种工作进行之前其品种具有非常好的抗病性能和抗虫性能,这样能够降低后期养护中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高水平应用。

3.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对水稻育苗要求

绿色水稻育苗的过程中要求秧苗的纯度应控制在较高的水平范围内,一般要求,秧苗培育纯度不能够低于98%,这样能够为后期的绿色培育奠定基础。苗壮,是夺高产的前提条件。为了达到苗壮,首选育苗方式为:第一、旱育稀植育苗技术:这个育秧方式育出的秧长得快,风险小,好管理,根系多,白根也多,分蘖多,苗壮,移栽大田返青快;第二、两段育秧技术,这个育秧方式育出的秧长得快,风险小,好管理,分蘖多,苗壮,移栽快,秧苗整齐,大田生长整齐。

4.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对施肥要求的分析

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中施肥主要的要求是能够保证肥料不会在水稻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农药或重金属残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为了能够促使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要指导山区农户正确选择较好的绿色水稻生产有机肥料。此外在正确的选择肥料的基础上,还应对山区种植户进行科学施肥技术的宣传,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做好宣传工作,保证深入实地对农户水稻绿色施肥量、生育阶段施肥方法技术的正确指导和合理的利用,以此通过施肥保证水稻生产“绿色”的实现。

5.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措施分析

(1)山区整地工作的合理开展。在实际进行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之前,则要求采用合理的整地技术针对山区的土地进行修整,以此为后期水稻的绿色生产提供最佳的环境。贵州西南山区的土地比较分散,水源相对比较干净,污染小,且土地与水源的距离比较远,这就要求在整体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能够做好水源和浇灌通道的疏通,保证水稻产地无污染水分水源的充足性,通过做好土壤改良和除草除杂工作,保证耕作层的无杂质、无污染和土壤的疏松。

(2)合理的利用播种技术培育出高质量的秧苗。首先,合理的水稻播种技术的选取要保证播种期的正确,播种期要根据区域性和品种特性而定,一般而言普通旱育稀植育苗在4月上中旬进行播种,而且平均每平方米的杂交稻的播种量要保持在35—50g内,但是就山区而言其常规稻的播种量则可以适当的提高。此外,合理的利用播种技术要有效的控制播种水源和播种的温度。尤其是山区种植户在产地土壤施肥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浇水工作,用水来调节秧田小气候,即晴天白天开水提温,促进秧苗、分蘖、根系生长,雨天和夜间灌水保温保苗,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从而培育出壮秧。

(3)用合理的移栽种植技术,保证合理穴数,确保基本苗。为了全田都能发挥边际效用,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亩能穴数要到8000——10000穴,使整丘田均匀通风透光,减小田间湿度和温度,使水稻正常生长,每一片功能叶充分光合作用,穗结实高,粒粒饱满,从而获得高产。

(4)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来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原理和途径:在保证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用水稻叶龄模式来精确定量最少作業次数、最佳作业时间。拔节期不能够苗,即使以后分蘖数猛增,仍不能保证足穗大穗。够苗过早,无效分蘖过多、封行早,成穗率低、穗小,也不易高产。①在有效分蘖期,为促进分蘖,群体叶色必须显“黑”,够苗时,叶色应开始褪淡,叶片含氮要下降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群体叶色必须“落黄”,③到了促穗期,为了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叶片含氮率回升,有利于壮杆大穗的形成。④抽穗后的25天左右期间,叶片仍应维持在2.7%(2.5%)的含氮率,使叶片保持旺盛的光合功能。施好基肥分蘖肥:从而为有效分蘖发生提供养分需要,基肥一般应占基蘖肥总量的70-80%,分蘖肥20-30%,以减少N素损失。够苗后叶色开始褪淡落黄,可按原设计的穗肥总量,分促花肥,保花肥、两次施用。促花肥占穗肥总量的60-70%,保花肥占30-40%。穗肥一定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只要施一次,数量要少.

(5)病虫防治与促生长施肥技术的合理实施。首先要做好前期品种的正确选择,其次则是水稻秧苗生长期内的预防。而生长期内病虫的绿色防治则是通过生物预防技术,譬如沼液浸种沼液病虫防治,以此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绿色”。但是,现今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中必须进行农药的使用,相关指导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农药的选择和控制,严格控制好农户对于农药的使用,严格保证水稻在使用农药后所残留的有害物质低于国家的相关标准。此外,“绿色”施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除草工作,然后尽可能使用天然有机肥料进行施用,或沼液沼渣的施用,也可以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恰当的施用微量元素化肥和酸碱调节剂,保障山区土壤肥料和酸碱平衡。

(6)收割与存储技术 现代化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在应用包括水稻收割与存储。在水稻收割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收割过程中出现的青米过多的现象,农户要保证在水稻成熟后进行科学的收割。在水稻“绿色”存储的过程中,农户要注重对水稻脱水的控制,以此能够降低水稻的发霉率。此外,在水稻存储的过程中要做好通风环境的控制,以此避免水稻存储过程中产生不良得到有害物质,这是保证水稻“绿色”存储的关键。

二、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应在对于产地、品种、育苗和施肥要去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从山区整体工作的合理开展、合理的利用播种技术、病虫防治和施肥技术的合理利用以及收割存储技术等方面保证绿色生产技术在山区中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岳丽君, 吕广成. 吉林西部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1):00005-00005.

[2] 邱芬林.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 农家科技旬刊, 2015(11).

猜你喜欢

水稻生产技术分析山区
《山区修梯田》
山区
毕节市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针对水稻早播技术探讨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2014年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男双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