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黑天鹅》的精神分析美学

2017-08-22丁传宁王宁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完美幻境他者

丁传宁+王宁

摘 要:影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出发,以妮娜的梦境为切入点来探究其潜意识。从梦这种被压抑的愿望揭示其病症,展现妮娜成长的完美与幻境,从而引入最终的“他者”,欲望的根源——妮娜的母亲,深刻的阐释了主题。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说;幻境;完美;他者;梦

作者简介:丁传宁,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王宁,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电影《黑天鹅》是由美国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超自然惊悚故事片。通过讲述芭蕾舞蹈演员妮娜的自我毁灭过程,深刻的阐释了《黑天鹅》的主题思想。

一、梦:被压抑的愿望的满足

精神分析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取得对无意识的认知。弗洛伊德提出,一个人的意识在心智中是一层层存在的,有些思想只存在于表层之下。就像一座冰山只有十分之一的表面浮在海平面上,而十分之九则在水下,心理只有一小部分表现为意识,而其余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仍在“水下”。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用来探究潜意识的手段,他提出,梦与做梦代表了妄想性愿望的一种满足形式,梦是(被压抑的)愿望的(掩饰性的)满足。他认为梦能够揭示病症,显梦的晦涩与某些隐梦的压抑状态(不被意识接纳)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而且梦必须是晦涩的,这样才不会背离受禁止的隐梦。

影片以女主角妮娜的梦境展开叙事。梦中她正在与男舞伴跳舞,是芭蕾舞剧《天鹅湖》。忽然,男演员忽然变成了魔鬼,而她却变成了男舞伴手中的玩物,并在魔鬼男舞伴的伴舞下蜕变为天鹅。她极度惊恐,醒来后发现是一场梦,但她却并未预料到这是一个具有预见性的梦,这个梦在无形中预示着她未来的发展命运,也暗示着她最终会走向毁灭的结局。开始的梦展现了妮娜被压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正是深藏于妮娜的潜意识中,并在无意识中泄露出来。

二、成长:完美与幻境

相比于影片开头的梦,对于观众来说,整部影片似乎是一个更大的梦境。妮娜的生活是梦,现实与虚幻交织,真实与假象并存,跳入,跳出,幻象,真实,似乎妮娜自身都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

而对于妮娜的母亲,妮娜又是她自己的一个梦。限于自身愿望的难以满足,人们往往会将这种未被达成的欲望暂时压抑,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投射到他人身上,这可以被视为一种的心理防御机制。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压抑是忘记或忽略过去某种程度上具有创伤性的事件。这些不愉快的记忆,被我们从意识推挤到无意识中,记忆无法从心理上被移除,但它们可以被移位。妮娜的母亲由于自身生妮娜的原因,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舞蹈生涯。也正是如此,在妮娜出生后,她就自然变成了母亲的精神和愿望的替代品。母亲对妮娜严格管教,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女儿能踏上自己的老路,帮自己实现愿望。在这个意义上,妮娜是不仅仅是母亲的女儿,更是母亲用来实现自己愿望的一个工具,是母亲的一个梦。

三、他者:欲望的投射

法国的心理学家雅克·拉康在论文《形成自我功能的镜像阶段》中论述了主体性的起源,他反观弗洛伊德的心智(心理)模型,采用了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这三个术语。他提出,“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不是彼此分離的,而是相互依赖的三个体系。对拉康来说,人不仅仅是被“擦掉”的,而是死亡的。人,或者说是自我,不是通过自己去掌控世界,而是深陷于他者和欲望两重文化构筑的天生分裂的主体。其行为不再是自律,而是受到他者欲望的操纵,“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构成了人一生的全部的剧情。

影片《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妮娜,自一开始就受到他者欲望的操纵。在母亲方面,因为想成为母亲眼中的“sweet girl”,所以努力满足于母亲的各种想法,受到母亲情绪的操纵。影片开头,因为母亲的期待,她尽力去争取“Swan Queen”的角色,成功拿到角色之后,母亲给她最喜欢吃的蛋糕作为奖励。因为蛋糕的高热量,妮娜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由于之后母亲表现出来的不开心,致使妮娜马上就转变态度,决定舔掉母亲手指上的一点点来取得母亲的欢心。妮娜一直都站在母亲的角色来定位自己的人生,包括自己房间里的颜色,白色和粉色,和对于母亲的脱衣服检查身体的要求,妮娜每次都是言听计从。像影片前面托马斯口中所说的,妮娜身上具有完美的白天鹅的气质,而这种气质也是她的母亲所期望她拥有的,也是她尽力去做到的——一个温顺的,听妈妈话的乖乖女的形象。

作为妮娜身边的一个他者,母亲的欲望实际上成为了妮娜自身欲望的投射,而母亲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像一面虚幻的镜像,照射着妮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妮娜对于自身的不理解,也成为导致她精神分裂兵最终走向毁灭的一个主要原因。

正如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说,每个人都是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牵连下不断成长的。这三者相互依存,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只有保持三者的相对平衡,在释放本我的同时加上自我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真正的超我,才能达到人的本性与欲望完美演绎的超然境界。

参考文献:

[1]《电影理论自修课》【英】克里斯汀·埃瑟林顿-莱特 露丝·道提 著.

[2]电影《黑天鹅》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郝新莉 著.

猜你喜欢

完美幻境他者
真实幻境
幻境一日游
“心境”系列18K金钻石项链 心之幻境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去迪士尼畅游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