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简?爱的性格成因
2017-08-22李亚诺
摘 要:《简·爱》是英国19世纪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简·爱虽相貌平平又贫穷,但却独立勇敢,自尊自强,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究其性格成因主要与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女性创作的童话模式有莫大联系。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人生经历;女性创作的童话模式
作者简介:李亚诺,女,辽宁省东港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一、人生经历
(一)童年时期的“不幸”
相对于幸福的童年记忆,也许那些曾经令人痛苦的经验会伴随着你的一生,而作家亦是如此。夏洛蒂·勃朗特一家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村,母亲罹患癌症病逝,父亲是一名牧师,收入微薄。后来难以养活孩子就把她们先后送到了寄宿学校。寄宿学校条件十分恶劣,疾病泛滥,管制又极为严苛,学生们常常是食不果腹,有时甚至会受到体罚。她的两个姐姐都因在学校染上风寒而死去,也正是因此对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还原到文中,简住在盖茨黑德府时里德舅妈把她关在幽闭可怕的红房子,这给幼小的简也带来了心理创伤,影响了她的一生,“那是只有儿童能感受到的恐惧。”与她结下深厚感情的海倫也是因为风寒而离世,其中饱含着作家对姐姐们无比的思念。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童年中的苦难与不幸是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夏洛蒂·勃朗特为摆脱精神的创痛与无助,将自己的灵魂和行为依赖于《圣经》。于是在小说中经常出现《圣经》中的词或是小故事。如伪教徒布罗克赫斯特把罗沃德学校比作《新约·约翰福音》中可治愈百病的毕士大;简在寄宿学校时善于在苦难中看到希望同时又兼具强大的战斗力。所以,简也与作者一样都拥有坚定的信仰,一直在守护住自己精神的依靠。
(二)成长中的自我教育
六年的学习生活,两年的教师生涯,简·爱从艰苦严苛的环境中已初步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努力学习,渴望用知识与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久,简就收到了一份录用信——做一名家庭教师。入住桑菲尔德庄园后,简与男主人罗彻斯特先生日久生情,彼此相互吸引。但是简并未因为罗彻斯特丰厚的家产屈尊迎合,不愿意拿金钱来换取婚姻。而且简也不认为罗彻斯特会爱上一个“一贫如洗,默默无闻,个子瘦小又相貌平庸的人的。”以致怀疑他是在玩弄自己的感情,不禁喊出了女性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舍难分……”[1]其实简是有些自卑的,这种自卑感来源于从小父母双亡以及里德舅妈一家对自己的刁难,没有一个人曾真正认可过她,爱过她。也正是由于自卑心理成为了支持她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
对于夏洛蒂·勃朗特来说,她更倾向于彼此相爱的婚姻。她曾婉拒过两位男性的求婚,因为她不愿意嫁给一个为了婚姻而结婚的人,对应小说中简坚守自己的内心而拒绝牧师圣·约翰求婚的片段。不想将就,为爱而生的夏洛蒂终于觅得了她的真爱,尽管婚后六个月丈夫因受寒离开了人世。从那个时代环境来说,作为女性她始终是自由而幸福的。
二、女性创作的童话模式
童话与女性创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中都属于道德成长类型的;主题以家庭伦理为主;在叙事内容上,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日常对话的形式也是二者共同的艺术特点。童话的目的是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女性创作中也是塑造一个理想的标准女性形象来鼓励并引导女性觉醒,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从这一角度来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与童话创作模式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
(一)“丑小鸭”的故事内容
简·爱的一生与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的过程颇为相似,通过自救战胜困境,最后实现自我的超越。自小失去双亲,相貌平平,一无所有的她被里德舅妈一家冷眼对待。直到进入寄宿学校,她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处境的困难,有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简努力地适应恶劣的环境,通过广泛地学习知识,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她来到桑菲尔德庄园时,她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长,但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简仍然存在自我认识的误区,比如:自卑感与自尊心的内在对抗。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从罗彻斯特向她求婚到发现新郎是有妇之夫,再到自我放逐后被约翰所救,最终又回到了罗彻斯特身边。在这一过程中简逐渐地进行自我教育,在爱情的矛盾与挫折中走向成熟,实现了情感与自尊的平衡。
(二)“灰姑娘”的叙事模式
“灰姑娘”类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般具有一些共性:缺乏父爱或母爱或是双亲均不在身边;地位卑微,寄人篱下;具有善良,宽容等优秀品质;来自天使或是贵人的相助;在经历重重困难的考验后收获大团圆的美满结局。简·爱虽长相普通但丝毫不会影响到其具有向善向美的品质。生活在盖茨黑德府的贝茜是她儿时最大的安慰;寄宿学校中的海伦是帮助她达到心灵纯洁,臻于完美的天使;罗彻斯特先生是简爱情路途中的引领者。这些人都教会了她如何塑造理想人格,最后的完美结局更是一种建立在人们相互理解、信任与和平基础上的理想化状态。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这一优秀的女性形象,无疑为19世纪英国女性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坚信女性也有守护自己自由平等与幸福生活的权利。
注释:
[1][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页。
参考文献:
[1][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2]戴岚《女性创作与童话模式——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
[3]李维屏,宋建福t等:《英国女性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