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儿童观,真正发现儿童“哇”时刻

2017-08-22章晨茜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习故事幼儿园教师

章晨茜

摘 要:文章以两名幼儿园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为例,说明幼儿园教师有关学习故事儿童观的理论认识能够影响其撰写学习故事的真实性,并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当在了解学习故事儿童观的基础上,真正转变儿童观,这样才能发现儿童的“哇”时刻。

关键词:学习故事;儿童观;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故事一:《坤坤不喝水》

观察对象:坤坤 观察教师:B老师

注意:

坤坤是一个纠结的孩子,和他沟通时必须指令清晰,否则他做每件事都能纠结很久。在喝水环节,所有孩子都在拿水杯喝水,坤坤却一直站在水杯架边不动。D老师问:“你怎么不喝水?”坤坤说:“我没有杯子。”D老师发现,坤坤的杯子被误放到了相邻小朋友的水杯格里,便拿起那个杯子一边告诉坤坤“这是你的杯子”,一边带着他接了一杯水回到座位上,随即去照看其他孩子。可坤坤依然在座位上看着杯子不动。B老师走过来,说:“坤坤,加油喝水,就剩你一个人没喝完水啦。”坤坤看着水杯不说话。B老师帮他把水杯送到嘴边,他喝了一口水,但就是不往下咽。最后,C老师劝说了很久,他才把水喝完。

识别:

坤坤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自己思考了太多,但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回应:

首先,在之后的教学中鼓励坤坤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与坤坤交流时,指令要清晰;最后,与家长交流,请家长配合。

从这个学习故事中,我们看到的坤坤是纠结、倔强、内向又不善言辞的,虽然教师尽量明确告诉坤坤应该怎么做,但他仍然固执己见不肯喝水。那么,坤坤为什么不肯喝水呢?

学习故事二:《我只用自己的杯子》

观察对象:坤坤 观察教师:C老师

注意:

在喝水环节,所有孩子都在拿水杯喝水,只有坤坤一直站在水杯架边不动。老师问他:“怎么不喝水?”他说:“我没有杯子。”确实,坤坤的水杯被误放到了相邻小朋友的水杯格里。“这个杯子是你的呀,你看,今天这个小朋友都没有来,所以不会有水杯的。”老师指着水杯架上剩下的唯一一个杯子告诉他。“这不是我的杯子”,坤坤说。

这时D老师注意到坤坤的情况,一边告诉坤坤这是他的杯子,一边带着他一起接了一杯水回到座位上。他看着水杯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开始喝水。B老师看到了,帮坤坤把水杯送到嘴边,他还是没有喝。老师和坤坤说:“你刚才可能放错位置了,这个真的是你的杯子呢。”坤坤还是坚持:“我没有放错”。

这时,开始有孩子喝完水去放水杯了,老师和坤坤商量:“老师帮你看着水杯架,要是有小朋友把杯子放到你的格子里,我就把你的杯子还给你,要是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拿错,你就用这个杯子喝水,好吗?”坤坤点点头。最后,在确认了这个杯子确实是自己的之后,他露出了笑容,迅速将水喝完了。

识别:

在喝水事件中,坤坤的想法一直都是“用自己的杯子喝水”,虽然确认杯子的过程很漫长,但最后他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杯子,老师真是为坤坤的坚持感到惊讶;在找杯子的过程中,坤坤能在一开始就告诉老师他犹豫的原因,说明他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老师和他商量解决办法时,他能够听懂并迅速进行回应,这也是让老师十分惊喜的!

回应:

“首先,虽然是你的坚持让你最后‘找到了杯子,但是以后放水杯时,要先确认是不是把水杯放到自己的水杯格里了哦!其次,如果你不说,老师就不知道你的想法,所以以后还要主动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好吗?最后,在事件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也在努力帮你找杯子,要记得谢谢他们哦!”

在这个学习故事中,我们发现坤坤是有原则、能主动交流且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的。虽然他在喝水的环节用了很多时间,但这正说明他的确将老师日常生活中提到的“用自己的水杯和毛巾”这一规则记在心里了。

在实际运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只有老师们不断提醒“自己落实”这一儿童观,并将其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才能透过表象,真正发现“哇”时刻,看到孩子“有原则、能主动交流且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的内心。

参考文献:

(新西蘭)玛格丽特·卡尔,(新西兰)温迪·李.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 建构学习者的形象.周 菁,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学习故事幼儿园教师
借鉴“学习故事”,师幼共同建构本土文化主题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探索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