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似主体物转场在《爱乐之城》中的应用

2017-08-22马晓婷

今传媒 2017年7期

马晓婷

摘 要:主体物位置相似转场为影片提供了最直接的场面转换的过渡方式。运用最简单、直接的位置相似转场方式来营造出有趣的戏剧效果,这无疑为影片带来好的票房。本文从无技巧转场入手,通过分析相似主体物,运用动态镜头进行场景过渡,从而创造画面趣味点,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并结合电影《爱乐之城》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无技巧转场;相似主体物;相似动态镜头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114-02

一、主体物位置相似与动态镜头相结合的转场

无技巧转场是指在影视教材段落转换时运用段落转换处画面的合理过渡因素,采用直接切入来进行的转场。相似主体物转场是无技巧转场中常用的转场方式。其定义为:上下两个段落相连接的两个镜头,用相似的主体物将其串联起来进行的转场[1]。相似主体物转场可以利用段落转换处的合理因素进行转场,使前后场面有机结合,不仅达到画面流畅、叙事清晰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影片中上下两个镜头中的过渡因素有很多种,主体物位置相似因素就是其中之一。苏珊在《反对阐释》中提到关于生活化及真实、直接的感性体验的问题,“我们感性体验中那种敏锐感正在逐步丧失,因为我们文化是一种基于过剩、基于过度生产的文化。现代生活的所有状况,物质的丰饶、拥挤纠结在一起,钝化了我们的感觉功能”。在转场技巧中,主体物位置相似转场能够最为直接地体现出这简单朴实的表达方式。相似主体物转场就是巧妙地利用承接的假象制造出错觉,使场面转场和段落转场既流畅又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利用人自动承接的心理进行偷梁换柱的手段,可以产生联系上的错觉,以达到抓住观众兴趣的目的。

决定是否是动态镜头的因素有很多,从拍摄者的角度出发,以运动拍摄为基础,对动态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为例。长的动态镜头可以呈现出视觉流畅的画面。“传统观念认为蒙太奇是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因而它是与长镜头相对比的概念,但如果从广义上来看,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结构表现方法,它不仅与镜头的时空转换和连接有关,而且也与镜头内部的时空转换和连接有关,在长镜头中,也许没有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但却存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因此,我们也可说长镜头是蒙太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镜头内部蒙太奇,或者说是单镜头的蒙太奇”[2]。镜头可以通过画面的安排、景别的变化等方式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戏剧效果。运动摄影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在一个镜头内,场景的更换,景别的变化,不经剪辑,不依靠被摄体自身的调度,主要由连续不断运动着的画面来体现。它所表达的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完全同客观的时间和空间相吻合,看起来令人信服[3]。动态镜头进行主体物位置相似进行转场,增强了画面的表现能力,为影片增添了趣味性。影片《爱乐之城》中有几处利用了上下动态镜头进行相似主体物进行转场的案例,为影片叙事带来了不同的戏剧效果。

二、主体物位置相似转场的应用

影片在后期剪辑时使用无技巧转场方式中的主体物位置相似进行转场过渡,再结合流畅的动态镜头,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使影片呈现出最大化的艺术效果,可以为观影人提供舒适的观影体验,辅助以赢得好的口碑。运用动态镜头,通过画面内相似主体物内在位置的衔接,进行快速的场面转场,给人带来视觉流畅的场面转换。在《爱乐之城》中,上下两个动态镜头以画面内位置作为相似主体物快速过渡,干净明了、快节奏地完成了场景的转换。这不仅更能强调出镜头转换时的内在连贯性,还强调了影片叙事段落之间的明显变化,给观众以清晰的叙事思路。对动态镜头进行场面转换,会营造出一种感官的刺激来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有许多影片成功地运用这种方式扩大了影片的视野,增强了它本身的表现力。当以推、拉、摇、移、跟等綜合运用的拍摄方法来交代人物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经镜头的剪辑进行场景的转换,以及演员表演的整个过程。这整个过程对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氛围的渲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观众对影片肃然起敬,并对演员的表演给予肯定。

三、《爱乐之城》中的主体物位置相似转场分析

利用动态镜头来辅助完成相似主体物的转场,为影片《爱乐之城》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充分表现出了角色的内心情感。动态镜头本身就可以表现一种空间调度关系,那种由于摄像机运动所带来的画面运动的效果,更加强调了上下两个镜头中的内在关联性。这让影片无论在叙事方面还是场景过渡方面都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转场效果,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画面时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影片的场面转换。

《爱乐之城》中,女主角米娅舍弃男友离开餐厅去找塞巴斯蒂安。在这个情节中,上一个镜头米娅从餐厅出来在马路中间奔跑着,米娅奔跑的位置也是画面的正中心,摄像机也随着女主的奔跑而缓缓的向前移动。这一镜头的运动拍摄方式描绘出了女主为了爱情放弃男友的事件,展现出了场面的环境、气氛和女主强烈的情感。下一个镜头是影院内,观众们都在观看已开始的影片,只有男主角塞巴斯蒂安是扭身向后看,寻找未出现的米娅。拍摄男主时摄像机前移,画面中男主景别的不断变化,表现出了他焦急的情绪。男主的位置也处于画面的正中心,这很好的与女主的画面位置进行衔接转场。通过男女主角转场,让观众跟随女主的狂奔与男主的躁动而进入角色。男主这一运动拍摄,营造出了人物的内在焦虑的情感,显现剧中男主等待女主的感受。上下这两个动态镜头的主体物位置相似转场,有效地表现出了二人内在炙热的感情,使故事情节发展推向二人相爱的高潮,达到始终牵引着观众兴趣的目的。影片中还有利用男女主角进行过渡的案例,是利用上下镜头中人物位置相似来进行转场。在影片结尾部分,米娅与塞巴斯蒂安在爵士酒吧相遇,故事发展闪回到了他们初次相遇时的场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两人的生活可能会幸福美满。影片中的这种假设也对应了现实,一切没有“如果”,我们都回不到过去。才有了后面的米娅与塞巴斯蒂安相视一笑各自安好而剧终。上下两个镜头通过主体物光影与情绪相似柔和地进行场面转换。上一个镜头中以米娅为主体物,运用摄像机移动向前推进的拍摄方法,画面由全景逐渐变为只有米娅面部特写。随着主体物的放大,周围环境的消失,镜头直至切换到了相似主体物塞巴斯蒂安的面部特写。摄像机后移,镜头景别由塞巴斯蒂安的面部特写拉回到了曾经第一次男女主角相遇的餐馆全景中,周围的环境也由漆黑变明亮,俩人相拥而吻。删减搭配,将多余的、刻板的和无意义的元素去掉,在镜头中只留最本真的、直接的主体物来进行转场。这种方式顺畅地衔接了两个不同时期的场景并且合理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将观众也随米娅与塞巴斯蒂安一起回到“从前”。在这上下两个镜头中,相似主体物转场,使画面中减少视觉变动元素。再随着镜头的连续运动,画面中的主体物与前后景物之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不间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表现方式既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又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影片叙事的速度和节奏。这两个动态镜头相结合进行相似主体物转场,增强了这场戏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很强烈的带入情感,“感情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上下主体物位置相似的衔接合理,起到了承上启下、分割场次、抒发情感的作用,也为影片增添了趣味的表现方式。

四、结 语

影视后期的相似主体物转场设计并不是一个个镜头或者一组组段落的简单相加,它需要创作者用符合观众观看的方式和影视表达的规律,并且要有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来对转场进行判断与设计。电影里也就经常会运用无技巧转场方式来进行影片的场景切换。很多影片中都运用了主体物位置相似因素进行场面转换。这一转场技巧的应用带给了观众以极为流畅的视觉转换为基础,制造身临其境的观影感觉,带给他们心理上清晰、明了的场面转换说明。使影片看起来画面过渡丰富、流畅也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效果。合理地运用相似主体物转场的前提都是依据各种技巧的表现特点,结合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转场。将相似主体物转场运用在《爱乐之城》中,就是结合了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而选定的。通过相似主体物转场的方式在构建影片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画面内容所载之义,这也是这种转场方式的优势。影片中无论是场景的转换还是段落间的过渡,适当地运用了主体物位置相似的转场方式为影片带来了很多戏剧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铨印.无技巧剪接转场在影视教材中的运用[J].医学视听教育杂志,1988(1):56.

[2] 彭吉象.影视鉴巧[M].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葛德.运动摄影——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J].电影艺术,1982(7):48-56.

[4] 王小芬.转场在影视剪辑中的运用浅析[J].名作欣赏,2016(35):55-56+59.

[5] 郑汉民.碎片剪辑,动作剪辑的另一种可能——以《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3):83-89.

[6] 周新霞.现代电影剪辑思维的发展——从《保镖》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63-70.

[7] 战海红.电影剪辑的三种创作取向[J].电影艺术,2010(6):138-143.

[8] 郑阳.影视剪辑与中国电影发展论坛综述[J].电影艺术,2010(1):157-158.

[9] 马浩.浅析转场技法在影视后期剪辑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286+302.

[10] 刘淼淼.感受电影剪辑[J].电影艺术,2008(2):120-125.

[11] 梁国伟.电影剪辑技术与电影的时空构造[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5):12-21+111.

[12] 周新霞.电影剪辑探微[J].电影艺术,2001(5):85-89.

[13] 周传基.电影剪辑[J].当代电影,1987(3):48-65.

[14] 张明堂.论电影剪辑的艺术表现力[J].电影艺术,1986(11):51-58.

[15] 周鼎文.电影剪辑的新生命——剪辑《高山下的花环》的体会[J].电影艺术,1985(5):56-60.

[16] 周传基.试论电影剪辑[J].电影艺术,1982(01):53-63+45.

[17] 朱朝升,张国权.略谈电影剪辑中的节奏问题[J].中国电影,1958(12):74-75.

[18] 李銓印.无技巧剪接转场在影视教材中的运用[J].医学视听教育杂志,1988(1):55-58.

[19] 葛德.运动摄影——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J].电影艺术,1982(7):48-56.

[20] 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1998:101.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