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白莲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7-08-22明家琪何庭发
明家琪+何庭发
摘 要:分析了目前赣州市白莲产业发展现状和取得的进展,也阐述了白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挖掘产业潜能、加强市场建设、注重质量安全和风险防范、保障措施7个方面对赣州市白莲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莲(Nelumbo nucifera),分为子莲、莲藕和花莲三大类。子莲按商品性分为红莲和白莲,其中白莲既可以鲜食,又可以熟食。白莲种植历史悠久,是石城等县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赣州市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对促进莲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满足人民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和贡献。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赣市办发电[2015]5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最近赣州市农业和粮食局组织人员对全市白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调研,掌握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赣州市白莲产业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 基本情况
赣州市白莲主要集中分布在石城、宁都、瑞金3个县(市)。2016年,全市白莲种植面积
6 778.47 hm2,产量11 017 t,
與2010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1 865.13、5 185 t,增幅分别为37.96%和88.91%。近2年白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稳步提升。主要种植品种有太空3号、太空36号、赣莲61号、赣莲62号、建选17号、建选35号等。2017年,预计全市白莲面积6 913.33 hm2,产量达12 140 t。
其中,白莲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区域集聚性强
集中分布在石城、宁都、瑞金3个县(市),2010-2016年,3县(市)合计种植面积占全市比例分别为99.7%、99.2%、99.2%、98.8%、97.4%、97.7%和94.0%;合计产量占全市比例分别为99.6%、99.2%、99.3%、99.0%、92.1%、93.1%和88.1%,都在85%以上(表1)。
1.2 单产不断提高
2010-2016年,全市白莲667 m2干莲产量分别为79.1、79.3、99.2、106.8、106.8、108.2、108.3 kg。2014年667 m2干莲产量较2010年增加27.7 kg,增幅35%,但是近2年白莲高效种植技术不断普及,2015年和2016年667 m2产量变化不大。
1.3 观赏旅游性强
在石城、宁都、瑞金县(市),白莲已成为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内容之一。2009年,石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打造“中国最美莲乡”的休闲旅游产业,每年举办以荷花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近几年已连续举办了5届以莲花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文化节,活动非常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
2 主要问题
2.1 品种退化厉害
新品种研究、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极慢,太空3号、太空36号等当家品种经过多年的栽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制约了单产水平的提高。
2.2 病虫害不断加重
由于多年种植,白莲病虫害不断加重,特别是莲藕腐败病加重,目前还缺乏理想的防治办法,增加了农户种植成本,其中白莲腐败病、莲叶斑病、莲纹夜蛾、根结线虫病、莲蚜等是制约白莲产量的主要病虫害。
2.3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极低
规模化经营弱,基本还停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技术标准难统一,产品质量有差异,没办法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机构发展慢,缺少大型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加工水平低,基本还是初加工、卖原料阶段,产品精深加工刚刚起步,开发的系列产品品种少、规模小、档次低。
2.4 农田基础设施较差
赣南地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少,设施条件差。白莲虽是喜水植物,但并不耐大渍大涝。选用低洼肥沃的水田种植白莲时,同样需要加强排涝设施建设,否则极易造成减产减收。
3 未来5年赣州白莲产业发展的建议
按“稳步发展、规模经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挖掘潜能”的总体思路,未来5年保持区域稳步发展,力争2021年白莲种植重点县石城、宁都、瑞金3县(市)白莲种植面积达8 000 hm2以上,产量
1.3万t以上(表2)。培育一批规模种植基地、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一批产值5 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集种植、科研、科普和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白莲示范基地。具体措施如下。
3.1 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
通过对现有散户的技术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培育和大力招商引资,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实力、善管理的主体,通过他们创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以点带面、以面成片,打造一批白莲产业专业乡(村/组);做好土地转流服务工作,引导农民把耕地以出租、互换、转让、转包和入股等形式,为白莲规模化生产创造基础条件。
3.2 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一是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种莲效益,大力推广普及太空莲系列品种,引进建选17号、建选35号等白莲新品种;推广“良种+良法”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引进优质纯正的新品种,复壮提纯现种的主导品种,扩繁新品种,实现白莲品种周期性更新;积极推行莲—稻、莲—泽泻套种、轮作技术,减轻土传病害,开展白莲腐败病病原菌、发病规律、防治技术等研究。二是建立白莲科研示范基地,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昌大学、中国荷花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航天搭载繁育、分子育种,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防控重大病虫害,提高产量;在667 hm2以上白莲种植区域建设一个含良种繁育、品种展示方面的示范基地。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和技术资料等形式,培育一批熟练掌握白莲生产技术的技术能手;实行标准化生产,总结现有技术,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并大力推广白莲生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技术,逐步实现白莲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
3.3 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提升优化加工方式,切实转变当前粗放低端加工方式,加大精深加工力度,研究开发系列加工产品,鼓励现有企业(主体)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从事白莲产品精深加工;二是提升优化内部分工,引导白莲生产、加工、销售各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三是提升优化主体结构,切实改变目前散户种植、规模基地少、龙头企业少、专业合作组织少的局面,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基地、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有实力的主体强化“三品一标”建设,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3.4 充分挖掘产业潜能
一是要充分挖掘白莲产品功效,白莲全身都是宝,莲籽、莲心、莲须、莲藕、莲花粉等都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的极好原料。二是要充分挖掘白莲产业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属性,白莲具有极强的观赏性,非常适合发展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在石城、宁都、瑞金等县(市),白莲已经成为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内容之一,特别是石城,已成功举办了5届以莲花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过不断挖掘产业潜力,不断延伸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加产业附加值,发挥产业的带动整体作用和经济效益。
3.5 加强市场建设
一是培育和完善白莲产地市场体系。在重点乡镇扶持建设白莲初级交易市场,在重点县建设大型的白莲综合交易市场。二是在省、市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超市设立销售窗口,与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直接的供货关系,不断开拓销售市场。三是指导白莲专业合作社、种莲大户组织白莲生产,组织销售企业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四是依托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白莲生产、加工、销售的物联网络体系,提升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6 注重质量安全和风险防范
加强对耕地、水资源的保护,实施“沃土工程”,严格控制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重点区乡镇设立监测站、点,主要是监测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情况,确保白莲产业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建立样点档案,供长期追踪监控,开展白莲产品定期、定点抽检,建立产品质量追踪溯源制度和档案。强化风险防范措施,白莲生育期较长,经历春、夏、秋三季,前期易遇洪涝,后期易遇干旱,应选择排灌便利的耕地种,减少自然风险。白莲腐败病和斜蚊夜蛾是当前对白莲生产为害最严重的病虫害,其中腐败病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月上中旬盛发,应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搞好种苗、田块消毒,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白莲市场价格发生波动,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总体效益,加大新产品和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强产业化组织程度,使莲农紧密联合起来,以共同防范各种风险。
3.7 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相应县(市)要建立健全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抓的工作机制,要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考评。二要进行资金扶持。要加强白莲产业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外来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形成政府、企业和民间投资格局。三要加大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建立面向白莲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扩大信贷规模,规范抵押登记机构、手续与收费管理,开展符合白莲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稳定金融投入。四要整合涉农资金,改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 谢克强.广昌白莲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莲产业的贡献[C]//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国家公益性行业水生蔬菜科研专项汇报会,2010:109-112.
[2] 鲁运江.我国籽白莲栽培研究现状[J].长江蔬菜,2010(4):1-4.
[3] 程飞虎,温小碧,温祖明.江西石城白莲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蔬菜,2011,1(15):11-13.
[4] 朱青,溫冬根.基于SWOT分析的石城县白莲产业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14(7):53-55.
[5] 伍国旗.白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世界,2013(3):53-53.
[6] 罗银华.子莲新品种建选17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Z1):107-108.
[7] 吴景栋,魏英辉,罗银华.子莲新品系建选35号区域试验[J].长江蔬菜,2010(14):78-80.
[8] 严香凤,林雯.我省白莲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J].城乡致富,1997(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