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17-08-22郑兵
郑兵
摘 要:当代教育主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自主性,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发展等实践活动。
关键词:教育教学;主体性;思想政治;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项有目的、有意识并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同时贯穿于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并且积极挖掘大学生自身的潜能,从教育中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且积极发挥出主体能力,塑造自身的主体人格,让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以自律为前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目前,大学教育主张以开放式为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自身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及自主意识得到了相应增强,为了确保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融入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二、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缺乏民主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应的民主思想。教育工作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着行政化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以至于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灌输式教育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开座谈会、作演讲报告等“灌输式”模式,让受教育的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严重挫伤了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磨滅了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导致主体地位被严重颠覆。
(3)互动意识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通过对受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并教育来实现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希望将自身的认识、情感及要求等传递给受教育者,这在主观意识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展。
三、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1)培养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
大学生应该充分加强主体意识,积极认可自身的角色地位,努力锻炼自己的调控能力,体现本身的存在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且尊重教师的引导,通过不断学习与接受思想锻炼,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教师也应该在此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并落实素质教育观念。
(2)培养主体能力,发挥实践价值。
主体地位的作用通过能力彰显体现出来,主体能力就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驾驭外界事物,通过具备的品德来实际发挥推动作用,让自身的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得以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能力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把握,通过不断增强能力,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会越高,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3)塑造主体人格,培养创新精神。
主体人格主要是在主体地位中得以体现。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所具备的尊严、价值等素养是对思想政治修养的综合概述。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学生,将他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并且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具体活动,从活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主观思想进行选择、判断,以此塑造学生最为重要的主体人格。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着社会全面进步,为更好地突出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及创新才能是最基本的方式。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培养自由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需要关注他们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及时更换教育角色,深刻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价值,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基本出发点,切实将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体来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罗志翠.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1):147-149.
李晓梅.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教育与职业,201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