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飞轮”抢占创新高地

2017-08-22沈政

支点 2017年8期
关键词:飞轮经济体制动能

沈政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到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事业发展时提出,要构建“数据-知识-用户体验-新的数据”的创新“飞轮”,形成产业自身的创新循环,实现产业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此,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构建创新“飞轮”,形成创新“飞轮”效应,是创新发展认识与实践的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认识和探索创新发展时,先是遇到研发与成果运用的“两张皮”现象,强调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的情况,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成果转化。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我们又遇到了科技成果与产业和市场脱节,或科技成果转化缺乏人才、资本支撑等问题,因此强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与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又面临着如何让产业发展、运营快速跟上技术进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构建创新“飞轮”,形成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飞轮”,是产业或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飞轮,是起贮存和释放动能作用的转动构件,是一种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轮状蓄能器。机器转速增高时,飞轮的动能增加,把能量贮蓄起来。机器转速降低时,飞轮动能减少,把能量释放出来。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出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這就是“飞轮效应”。李彦宏提出的创新“飞轮”,就是一种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模式,是发展和创新互相增能的机制。一旦构建这种机制,产业或企业的创新动能会越来越强,形成创新“飞轮”效应,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构建创新“飞轮”,需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整体建设创新体系。首先要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仅有“五链”融合是不够的。“五链”融合解决了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成果、产业、资本、政策以及人才等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隔离,有利于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并存和汇聚。“五链”融合虽然形成了链条的叠加效应,但毕竟只是现有链条的横向叠加。创新驱动发展还必须解决创新的可持续性、动能以及创新活动在时间上的继起等问题。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就是要构建“数据-知识-用户体验-新的数据”的创新循环,对于其他产业,则是要构建“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再研发”四个环节在时间上的继起,环环相扣,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体系。

构建创新发展“飞轮”,是当代企业的使命。无论是创新要素空间上的“五链”叠加与融合,还是创新发展环节时间上的“四环”相扣,最终都必须由企业来承载和实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创新发展环节时间上的“四环”相扣,构建创新“飞轮”,已经成为产业和企业更为急迫的任务。(支点杂志2017年8月刊)

猜你喜欢

飞轮经济体制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飞轮座注射模设计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轮峰推出两款飞轮新产品
飞轮结构强度计算方法探讨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