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2017-08-22孟俊杨海明沈曼曼陈晓帅周慧
孟俊,杨海明,沈曼曼,陈晓帅,周慧
(1.常州市特禽研究所,江苏常州213235;2.常州市金坛区江南鸽业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200;3.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孟俊1,2,杨海明3**,沈曼曼3,陈晓帅3,周慧1
(1.常州市特禽研究所,江苏常州213235;2.常州市金坛区江南鸽业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200;3.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选择相同繁殖周期的36对白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对种鸽,各自对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对种鸽哺育3只乳鸽,分别饲喂原粮、原粮+预混料、颗粒料,所有处理组均补充保健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试验期总耗料量、28日龄乳鸽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乳鸽胫长、胸宽、胸深显著小于试验Ⅰ组和Ⅱ组(P<0.05),体斜长显著小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乳鸽全净膛率显著大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不同处理组间乳鸽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乳鸽生产中使用颗粒料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颗粒料;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
肉鸽具有喜食粒料的习性。过去很长时间,养殖户基本都是习惯于将原粮按照一定配比饲喂肉鸽。然而,由于肉鸽具有明显的挑食习惯,不同肉鸽的采食具有不同偏好,进而使得肉鸽采食的实际营养水平差别较大,甚至会导致部分肉鸽营养不良,影响种鸽生产和乳鸽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肉鸽养殖过程中除正常饲喂饲料外,还会饲喂保健砂,所配制的保健砂主要以添加矿物质为主,故使得维生素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充。1986年,范煌曾尝试使用机器加工的颗粒料进行饲喂肉鸽,发现种鸽喂雏鸽省力,喂雏末期未出现消瘦,种鸽仍保持旺盛精力,有利于正常繁殖[1]。然而,至今未见使用颗粒料饲喂种鸽对乳鸽生长发育等方面影响的报道。为了探明颗粒料的饲喂效果,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肉鸽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试验选自常州市金坛区江南鸽业有限公司白羽王鸽,采用50cm× 50cm×50cm鸽笼饲养,自然光照,自由采食、饮水。
1.2 试验设计选用同一鸽舍繁殖性能良好、繁殖周期相同的种鸽36对,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对种鸽,分别对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原粮、原粮+预混料、颗粒料,即所有处理组均补充保健砂,其中试验Ⅱ组将预混料混合于保健砂中。其中,保健砂组成为磷酸氢钙22%、贝壳粉22%、中粗砂49%、食盐7%。预混料为每千克饲粮提供VA 250000IU、VD382500IU、VE300IU、VK40mg、VB120mg、VB2170mg、泛酸钙1000mg、烟酸650mg、VB6160mg、VB12100mg、生物素40mg、Fe 1200mg、Cu 160mg、Zn 66mg、Mn 1320mg、Se 6mg、I 20mg。
采用假蛋进行孵化,同时使用机器孵化同期所产的种蛋,两方面同时进行,确保种鸽能按期分泌鸽乳。孵化至第18天,将机器孵化刚刚出雏的乳鸽替代假蛋,放入乳鸽的数量分别为3只/窝,即每对种鸽分别哺育3只乳鸽,试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每周统计每个重复的采食量。待乳鸽28日龄时,称取乳鸽体重,同时对乳鸽进行体尺测量,然后进行屠宰性能测定。
表1 饲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3.1 生产性能测定试验期间,每周末早上称取乳鸽重量。每周统计鸽的采食量,其中每对种鸽每周加入的饲料重为W0、剩余饲料重W1,每两天收集掉落饲料重W2,统计每周采食量W。
实际饲喂量=饲料饲喂量-剩余饲料量-浪费饲料量,即W=W0-W1-W2。
1.3.2 体尺测量乳鸽28日龄时,对每只乳鸽进行活体称重,然后进行体尺测量[2]。
1.3.3 屠体性能测定28日龄时,在体尺测量后进行颈部放血致死,称取屠体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计算全净膛率和腹脂率。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Duncan's法,以P<0.05作差异显著性判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组间总耗料量和28日龄乳鸽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也就是说,不同形态饲粮对总耗料量和乳鸽体重未产生显著影响。
表2 不同处理组饲料消耗及乳鸽体重
2.2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体尺的影响由表3可知,不同形态饲粮对28日龄乳鸽体尺产生了显著影响。试验Ⅱ组乳鸽胫长最大,试验Ⅲ组乳鸽胫长最小,且试验Ⅲ组乳鸽胫长显著小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乳鸽胸宽、胸深最大,试验Ⅲ组乳鸽胸宽、胸深最小,且试验Ⅲ组乳鸽胸宽、胸深显著小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乳鸽体斜长最大,试验Ⅲ组乳鸽体斜长最小,且试验Ⅲ组乳鸽胫长显著小于试验Ⅱ组(P<0.05)。总体看来,试验Ⅲ组乳鸽的相关体尺数值均最小,说明使用颗粒料饲喂种鸽和乳鸽显著降低了乳鸽的胫长、胸宽、胸深和体斜长,影响了乳鸽的骨骼生长。
表3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体尺的影响
2.3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屠宰性能的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形态饲粮对28日龄乳鸽全净膛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试验Ⅲ组乳鸽全净膛率最大,试验Ⅰ组乳鸽全净膛率最小,且试验Ⅲ组乳鸽全净膛率显著大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乳鸽全净膛率显著小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不同处理组间乳鸽腹脂率虽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屠宰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曾有研究发现,饲喂颗粒料的种鸽产蛋周期明显缩短,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乳鸽成活率明显提高。杨久仙等[3](2013)将试验分为3组,Ⅰ组饲喂柱状颗粒全价料,Ⅱ组饲喂50%原粮和50%柱状颗粒料,Ⅲ组饲喂原粮和保健砂。结果表明,7日龄时,乳鸽体重出现极显著差异,但随着日龄的增大,这种显著性差异逐渐消失。本试验中,3组鸽总耗料量差异不显著,乳鸽的活重也比较接近。这可能是由于肉鸽的消化特点特殊,乳鸽期间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由种鸽分泌鸽乳饲喂乳鸽,只有到后期乳鸽才学会自行采食,且无法准确统计乳鸽和种鸽各自的采食量。
3.2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体尺的影响体尺性状是乳鸽上市出售的重要指标,一般乳鸽羽毛覆盖率和体型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出售,故生长发育速度快的乳鸽可提前上市。然而,至今未见使用颗粒料饲喂种鸽对乳鸽体尺影响的报道。李文增等[4](2010)研究了整粒糙米-整粒稻壳对仔鹅体尺的影响,结果发现,整粒糙米-整粒稻壳显著增加了鹅的各项体尺指标。本试验中,使用颗粒料饲喂的28日龄乳鸽胫长、胸深、胸深和体斜长都小于原粮+预混料组,说明使用原粮饲喂种鸽可促进乳鸽体格生长发育,使得其体型得到较好的生长发育。
3.3 不同形态饲粮对乳鸽屠宰性能的影响李文增等(2010)研究发现,整粒糙米-整粒稻壳饲粮对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腹脂率。然而,本试验中使用颗粒料饲喂的28日龄乳鸽全净膛率显著大于原粮组,这可能是由于乳鸽更容易消化吸收颗粒料,使得其在后期沉积较多的肌肉,而原粮则可能促进了内脏器官的生长,使得其全净膛率比颗粒料组乳鸽小。不同处理组乳鸽的腹脂率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乳鸽不同时期的采食类型不同,相关作用抵消,也可能是由于肉鸽是素食主义者,自身脂肪沉积能力比家禽差。
[1]范煌.配合颗粒料在肉鸽生产上的应用与观察[J].家禽,1986,6:33-34.
[2]NY/T823-2004.陈宽维,高玉时,王志跃.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杨久仙,张京和,彭晓培,等.同一蛋白质水平不同料型对肉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6):117-120.
[4]李文增,施寿荣,杨海明,等.整粒或粉碎糙米、稻壳对仔鹅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0,46(9):62-65.
S836.1
B
1673-1085(2017)08-0013-03
2017-07-19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资助(2014NY-036);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5]071)。
孟俊(1979-),男,江苏金坛人,硕士,主要从事特禽生产研究。E-mail:592494367@qq.com。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