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蔬菜质量安全的“供给侧”改革对策探索*
2017-08-22杨淏然国家进王秀东
杨淏然,闫 琰, 国家进,王秀东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3.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 262700;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问题研究·
山东寿光蔬菜质量安全的“供给侧”改革对策探索*
杨淏然1,闫 琰2, 国家进3,王秀东4※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3.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 262700;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目的]通过对山东寿光蔬菜生产概况、生产条件以及蔬菜质量安全的调查,探索寿光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供给侧”改革的对策。[方法]以典型调查和专家座谈为主要调查方式,以定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寿光蔬菜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蔬菜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出口量不断增加,贸易额逐年上升。蔬菜质量示范基地建设、蔬菜质量监管措施和农业新技术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寿光蔬菜产业仍存在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不利于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监管、区域品牌弱化趋势显现、农业投入品市场不够规范、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结论]推进蔬菜的“供给侧”改革,应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确保投入品安全; 完善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为质量安全背书; 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示范社,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寿光 蔬菜 生产 质量安全 监管
0 引言
我国目前多数蔬菜质量问题主要集中于生产和流通环节,因此,学术界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研究也重要集中于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此类研究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其中,周洁红分析了菜农的生产行为,对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姚坦祥,顾卫红等阐述了当时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明显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蔬菜安全生产水平的建议[2]。董曼薇从蔬菜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影响、生产技术普及程度、加工水平、质量诚信机制、组织化程度、保障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8个方面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张兵、黄昭瑜等综合了信息技术和蔬菜生产结合,构建了了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4]。于爱芝、李锁平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角度分析了我国绿色蔬菜市场运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政府在绿色蔬菜生产中的作用[5]。可以看出,蔬菜质量安全包括的环节虽然很多,但目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生产组织行为和政府监管方面。因此,对“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也应重点关注于这2个方面。
1 寿光市蔬菜生产概况
1.1 寿光市的蔬菜生产条件
山东省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总耕地面积900km2,寿光主要种植作物为蔬菜、冬小麦、夏玉米等。寿光共有温室蔬菜大棚267km2,年蔬菜种植面积567km2,产量4 500万t,年产值80多亿元,是“中国蔬菜之乡”*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销往全国,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其蔬菜质量安全状况备受关注。寿光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潍坊市的西北部,位于“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基本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畜牧和沿海水产的梯次结构,蔬菜和粮食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567km2蔬菜、467km2粮食),形成最具竞争力和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另外,全市还发展了盐、棉、果、畜牧和海淡水养殖等支柱产业,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另外,寿光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铁路纵贯南北,渤海莱州湾港口的海运疏通等,都为蔬菜运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荣(荣成)乌(乌海)济(济南)青(青岛)高速公路,潍高、寿济、新海公路横贯东西,昌大、羊临、羊田公路和羊益铁路纵贯南北,其他省道、环城路、县级、乡镇公路四通八达; 羊口港是渤海莱州湾天然渔港、也是国家二类开放港口,年吞吐能力为300万t,可直航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或地区。
1.2 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
图1 2007~2014年寿光市蔬菜产量变动趋势
1.2.1 寿光市蔬菜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寿光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567km2,年产蔬菜4 500万t。2007~2014年寿光蔬菜产量由3.4万t增长到了4.0万t。寿光市还注重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设了多座冬暖式蔬菜大棚,目前,全市蔬菜大棚数量已超过40万。寿光市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初见成效,全市有587个专业镇村,胡萝卜、韭菜、芹菜等多种蔬菜实现了万亩以上的经营规模。
此外,寿光市还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生产示范基地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市共有20多处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生产示范基地,其中15处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等基地认定,面积达467km2; 获得绿色有机认证的生产面积达到74.7km2。全市有503种蔬菜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山东省名牌农产品”认证,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达290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有8个。
1.2.2 寿光市蔬菜出口情况
出口量增加,贸易额上升。寿光市拥有24 家蔬菜加工出口企业,每年向日本、韩国等10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蔬菜1.85万t,年出口交货值达7 406万美元。寿光市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3条“绿色通道”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海上“蓝色通道”、网上通道,蔬菜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多家企业与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沃尔玛、乐购、家乐福和卜蜂莲花等405家连锁超市签订了产销对接合作协议。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年交易额216亿元。
2 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
2.1 以蔬菜基地打造蔬菜质量安全有效载体
寿光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是当前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从2011年开始,政府连续6年,共投入4 000万元,实施了设施蔬菜沃土工程,到2015年共改良大棚土壤187km2,土壤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肥沃安全的土壤环境。2016年,开始实施第二轮沃土工程,每年市财政投入800万元,计划在5年时间内完成第二轮土壤改良。2015年,寿光市政府投入200万元,实施了绿色植保工程。建立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实验室,完善市镇村三级病虫害预警系统,推广了蜡质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等一批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热力烟雾剂、静电喷雾器等新型植保药械,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以上。蔬菜根结线虫病是危害设施蔬菜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瓜类、茄果类和豆类等蔬菜受到的危害最重,部分棚室因此病而绝收。从2014年开始,连续6年市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实施了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治工程。通过试验和招标,推广了一批防治根结线虫的专门药品和技术方案,每年推广1 000hm2以上,力争将根结线虫控制面积达80%以上。
2.2 以质量检测体系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2001年以来,寿光市开始建立遍布全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累计投入3 000多万元建设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面积达3 000m2,配有原装进口各种检测仪器80余台(套),设有30多个工作室。该中心具备土壤、肥料、农药、种子、水质、产地环境、蔬菜水果等7大项, 59小项,近300个参数的检测能力, 2003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获得国家认证资质。在生产环节,寿光市在14处镇街道检测室投资200多万元采购28台高标准检测设备,全部配备了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车; 寿光市还在农产品企业、基地、市场、超市配套建立了质量检测室。在流通环节,寿光市出台了“有场所、有法人、有人员、有设备、有台账、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对不符合该标准的村边地头交易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取缔了755处蔬菜交易市场。对于保留的575处市场不仅配有高标准质量速测设备,还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并将质量检测设备的数据接口与寿光农业信息网服务器直接相连,实现数据的自动上传和公开。可以说,目前,寿光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市检测中心为龙头,镇街检测机构为主体,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及村级市场监测机构为补充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蔬菜质量安全[6]。
2.3 以农业新技术提高蔬菜产品品质
蔬菜品质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因此,寿光市积极引进各类科研机构和大型公司,以研发和推广各类蔬菜生产新品种和新技术。目前,寿光市拥有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等等12处科研机构,以及瑞士先正达公司等蔬菜、食用菌示范基地。另外,寿光市还利用这些平台积极开展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向农民发布蔬菜生产新技术和蔬菜市场新信息,以生产者素质的提高带动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目前,寿光市有用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站300多家,可基本覆盖全市10多万户菜农; 全市有8.9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 2.4万农民取得“农民技术员”资格, 130人获“农民科技专家”称号。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的提高。
3 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虽然采取了以上各项措施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但是,寿光市场上的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一方面,使用高毒农药在的情况仍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寿光蔬菜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消费市场对优质、安全蔬菜产品的需求增加,寿光蔬菜市场的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寿光蔬菜区域品牌弱化,影响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整体来看,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存在以下问题。
3.1 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不利于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监管
目前,寿光市以蔬菜为主的保护地栽培,组织程度相对松散,基本还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一方面致使在农药使用、农药安全间隔期方面的监督难以落实; 另一方面也使得先进的防控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措施难以推广使用,增加了质量控制和监管成本,制约了高品质蔬菜产品的供给的增加。
3.2 区域品牌弱化趋势显现
尽管“寿光蔬菜”在我国蔬菜市场具有较强的识别度,但是,受品牌规模较小、高端品牌少、同质化品牌过多等问题影响,“寿光蔬菜”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和识别度并不高。首先,寿光市是一个县级市,“寿光蔬菜”品牌覆盖面小,品牌整体规模太小,其发展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影响从自身难以根本解决。其次,“寿光蔬菜”这一品牌主要靠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来支撑的,蔬菜产品及相关产业中知名品牌少,影响了“寿光蔬菜”这一品牌的健康发展。最后,由于近年来寿光市鼓励品牌注册,小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影响了资源整合和拳头产品、名牌产品的形成。
3.3 农业投入品市场不够规范
由于目前蔬菜生产的投入品的多元化、市场化经营,投入品的种类和品种迅速增加,寿光现有农资经营户大小1 000多家,从业人员复杂,分散面广,造成了准入门槛低、经营业户良莠不齐等问题,准用农药中掺加禁用限用农药成分、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农药现象普遍存在。投入品市场不规范直接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安全,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
3.4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寿光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第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填满和堆放的垃圾区域缺乏安全的防渗处理,成为污染蔬菜生产环境的潜在来源。第二是含有氨等污染物的固体肥料、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存在污染蔬菜产地水源的情况。由于对发展规模估计不足,寿光市2010年前后建设的部分养殖基地离生产区和水源区比较近,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第三农药化肥使用过量造成土壤板结等情况仍然存在。对于产量的过分追求导致部分农户过量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影响了蔬菜生产的可持续性。
4″供给侧”改革对策建议
寿光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我国蔬菜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的示范效应。因此,强化寿光区域品牌效应,提高寿光市蔬菜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对于保障优质蔬菜产量和蔬菜的“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1 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确保投入品安全
农资产品是蔬菜安全生产的起点,也是蔬菜“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因此应搞好农资经营告知工作,对新备案产品严格程序标准,提高告知效率; 对已获得告知产品监管不放松,并逐步完善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加大对农药产品内在质量的化验检测力度。探索实行农药连锁经营,针对农资经营业务散乱、监管难的问题,鼓励具备条件的经营企业大力开展连锁经营,统一进货、配送,统一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对所经营的农药质量负总责,培强大型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争取通过3~5年时间,全市90%农资经营店全部纳入由5~8家大型农资连锁龙头统一供货管理的农资销售网络,从而从源头控制蔬菜质量安全。
4.2 完善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为质量安全背书
完善品牌建设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于安全蔬菜产品的识别度,成为蔬菜“供给侧”改革的抓手。首先应规范“三品认证”工作,创立质量过硬的蔬菜品牌,研发和推广名优新蔬菜品种,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使产品有效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其次,要加强,对已有的品牌的管理和保护,对目前已有的蔬菜品牌进行统一的注册和管理,扶持优秀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同时剔除竞争力不强的品牌,克服品牌过多过滥,品牌形象难以统一且管理困难的局面。再次,应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根据蔬菜业“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和现状,要充分依托网络信息,多元化销售渠道,提高蔬菜的销售率[7]。
4.2 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示范社,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是蔬菜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推动蔬菜“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在寿光市蔬菜主要生产村,每村建立一个规范化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市里建设合作联社,建立封闭式的“协会(联社)+合作社+社员”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强化服务职能,引导合作社向社员推广标准化操作规程,组织社员按标准生产; 支持合作社发展新型植保服务、品牌营销和产品追溯模式,积极对接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围绕农资、技术、生产过程等多个环节,开展系列化服务。有组织地确保蔬菜生产过程安全、规范[8]。
4.3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生产环境安全友好,是推动蔬菜“供给侧”改革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推进生态建设和技术的实施,推进有助于节省资源,能源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加强对农药的监管,禁止使用违规农药,鼓励和推广使用生物菌化肥,对高毒、高残留化肥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推广生物农药技术,提升安全使用农药的管理力度。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加大专项资金和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物综合利用项目补助政策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蔬菜安全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周洁红.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 姚坦祥, 顾卫红.中国蔬菜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农学通报, 2005,(11): 294~296
[3] 董曼薇. 蔬菜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机制探寻,安徽农学通报, 2006, 12(13): 136~137
[4] 张兵, 黄昭瑜,叶春玲,等.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食品科学, 2007, 28(8): 573~575
[5] 于爱芝, 李锁平.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我国绿色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消费经济, 2007, 23(3): 70~73
[6] 李建学. 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分析,商业现代化, 2013,(18): 107~108
[7] 王哲. 河北省蔬菜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5): 115~120
[8] 国家进. 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长江蔬菜, 2006,(11): 53~54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PPLY-SIDE" REFORM OF THE VEGETABLE′S QUALITY SECURITY IN SHOUGUANG, SHANDONG PROVINCE*
Yang Haoran1,Yan Yan2,Guo Jiajin3,Wang Xiudong4※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3. Vegetab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2700, China;4.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status and vegetable quality security, this paper found the problems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Shouguang and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of "supply-side" reform of vegetable industry. The cross-section survey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getable industry in Shouguang maintained high levels in competitive power and the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base of vegetable quality, the vegetabl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provided good foundation for vegetable quality. However, there we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supervisi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the non-standard market of agricultural input, and the inconvenience of small-scale vegetable production on quality and security control. This paper put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enhancing the supervis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input, improving the regional br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asant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rocessing, and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environment.
Shouguang; vegetable; production; quality security; supervisio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613
2016-07-10
杨淏然(1995—),女,山东潍坊人,本科。研究方向:媒体传播。※通讯作者:王秀东(1974—),男,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种植业经济、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战略。Email:wangxiudong@caas.cn
*资助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粮食安全与畜牧经济创新团队”(ASTIP-IAED-201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及其研究计划运行机制研究”(J1324008);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际化绿色化背景下国家区域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2016-ZD-09-08)资助
F327
A
1005-9121[2017]060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