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备战平昌冬奥会对策研究
2017-08-22李雪艳
李雪艳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我国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备战平昌冬奥会对策研究
李雪艳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我国女子速滑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我国获得了首枚金牌,近年来我国女子运动员张虹、于静分别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在短距离项目上我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针对我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在备战平昌冬奥会训练方面上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技术、体能和心理等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我国运动员在平昌冬奥会上继续取得好成绩提供科学的依据。
女子速滑;备战;冬奥会;训练;特征
2014年索契冬奥会张虹为我国获得了首枚冬奥会速滑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在此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近年来以张虹、于静领衔的女子速滑项目不断创造优异成绩。于静创造了500 m的世界纪录,张虹也以1 min14.02 s的优异成绩获得了1 000 m的冬奥会金牌[1]。随着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临近,女子速滑备战工作仅剩一年的时间了,为了更好地实现“冬季奥运战略”的构想,尤其是研究我国速滑项目面向平昌冬奥会的备战策略不仅直接关系到备战冬奥会的成败,而且事关我国冬季竞技体育高水准、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2],因此,了解现阶段我国运动员和各国运动员的水平,是该项目在今后冬奥会取得好成绩的关键[3]。500 m、1 000 m速滑项目是短距离的竞速项目,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滑完全程才能获胜。因此,它既需要一定的绝对速度能力,又需要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持续保持高速的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是短距离速滑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
最大摄氧量速度的间歇滑训练是训练的关键。最大摄氧量速度训练是采用95%~100%VO2max速度或比赛速度进行的、间歇性的高强度训练。高强度的训练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95%~100%VO2max速度进行的,以60%~80%VO2max的速度持续时间的间歇性训练;另一种则是采用100%~110%的比赛速度进行60%左右比赛时间的间歇性训练[4]。超强的专项速度需要超强的身体素质支撑;轻松的持续高速滑需要较好的动作经济性保证。专项速度、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是速滑项目达到高水平的三大基石,缺一不可。
1 女子速滑项目的整体形势
经历了上届冬奥会张虹金牌零的突破,在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速滑仍将以女子短距离项目为抓手,而500 m和1 000 m更是重中之重。我国女子速滑项目在短距离项目上具备一定的冲金实力,于静和张虹分别在500 m和1 000 m项目上成绩突出。但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伤病的积累,两名运动员的成绩都有所起伏,见表1。
表1 我国及世界主要对手长短翼项最好成绩Table 1 Best results of Chinese skaters and the world major rivals in long distance event
于静是我国在500 m项目最具实力的运动员。上届冬奥会她由于伤病的影响而错过了最好的机会。本赛季在此项目上排名第三,在最后一个奥运周期的训练中,应更加细致的安排训练计划,在避免伤病的情况下,保证训练质量,加强核心力量及上肢力量的训练。李相花是上届冬奥会500 m冠军,大赛经验丰富,也是该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在年龄、技术、体能上也可以说是达到了最佳组合的阶段,并且平昌冬奥会主场作战,她是500 m项目上最具实力的选手也是于静最有力的的竞争对手。此外,小平奈绪、博格斯玛、迁麻希也具备不容小觑的实力。日本选手的优势是爆发力好,起动速度快,在领国参赛,不存在时差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样可以视为主场作战。博格斯玛的主项是1 000 m,500 m作为副项依然具备相当的实力,同样具备夺金的实力,但她在亚洲参赛,在饮食、时差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女子1 000 m,张虹是主项,也是上届冬奥会的金牌得主。张虹由于膝伤困扰,本赛季世界杯分站赛最好成绩是第四,世界杯总积分排名第八。她最大的对手就是美国名将博格斯马,本赛季她状态火热,世界杯保持100%胜率,世锦赛上她依旧势如破竹,蹬冰有力、甩臂充分,前200 m用了17s 83,前400 m用了44 s90,最终以1 min 13 s94夺冠。此外,美国运动员鲍、日本运动员小平奈绪、荷兰运动员特莫尔斯都是12 s俱乐部成员。同样是金牌有力的争夺者。张虹的主要问题是膝伤,由于膝伤影响了系统的训练和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从表1也能看出,张虹在爆发力、速度及无氧耐力上均衡发展,只要把膝伤问题解决,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就是美国名将博格斯玛,她与博格斯玛的主要差距是在无氧耐力方面。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问题
目前,于静、张虹的技术水平与博格斯马、小平奈绪、李相花等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速滑项目是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指该项技术与体能两大方面的训练是不可分割的[5]。在提高技术训练质量的同时,发展体能,使发展的体能是真正属于该项目的体能;而在强调体能的同时能否尽可能多融进技术,使技术更具活力与实践性。
蹬冰是速滑运动产生向前动力的来源,蹬冰技术是速滑项目中所有技术中的核心技术[6]。如何蹬冰才能产生最大效率?经过前人不断的总结和研究发现,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向侧方向蹬冰,利用重心的改变加大蹬冰力量,尽可能早蹬冰应该是蹬冰技术的最佳技术。怎样才能掌握速滑最佳蹬冰技术,掌握早蹬冰技术和其关键技术环节,是速滑项目重要的致胜因素[7]。良好的保持速度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于静在最近的比赛中连续输给主要对手日本的小平奈绪,究其原因就是在后程降速导致的。于静在每一滑的效果上不如小平奈绪,造成后程减速,看上去是速度耐力问题,实质上是技术细节问题。而张虹则由于受膝伤困扰,这种后程降速的问题就更加明显。张虹在上届冬奥会能取得金牌的关键因素就是后程不但没有降速,反而加速的原因。
2.2 体能问题
速度滑冰是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良好的体能是比赛中取胜的关键。从表2可以看出,速度项目有氧、无氧供能比例。500 m以无氧供能为主,而1 000 m有氧无氧供能比例相当,则属于有氧无氧混合功能为主。于静和张虹年级已经偏大并且伴随着伤病,已经严重影响了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如果在训练中继续以高强度的无氧耐力为主,势必造成疲劳的积累,而训练的质量也将下降。因此,在最后一个训练周期中,应以有氧训练为主,适当加入无氧训练和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从我国体能类项目多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我们认识到,我国运动员后程大幅度降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无氧速度耐力的不足,而深层的原因在于“有氧能力”的缺失。
表2 速滑项目有氧、无氧供能比例 (%)Table 2 Proportion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energy supply in speed skating
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这与长期系统的力量训练密切相关。但我国运动员过度重视最大力量而忽视小肌肉群和深层肌群的训练,导致我国运动员下肢粗壮,臀肌发达。这固然为运动员提供强有力的蹬冰力量。但速滑运动靠运动员交替蹬冰而获得向前的动力,运动员靠冰刀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运动员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是能否保持高速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则取决于小肌肉群和深层肌肉的力量素质以及核心稳定性的发展程度。因此,在本周期的训练中,应利用功能性训练来加强运动员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调作用,增加每一滑的实际效果,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2.3 心理问题
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是身心的双重考验和历练。任何运动员除了具备体能优势和技能优势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他们取胜的基础条件。高水平运动员大赛中的过度意识控制,会引起关注过度和努力过度,进而使自动化动作执行过程受阻,最终导致发挥失准。张虹是上届冬奥会冠军,而近期又一直饱受膝伤的困扰。因此,能否卸掉包袱,轻松迎战是张虹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高自信和高成就动机是运动员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精神财富。比较而言,成就动机主要体现在训练阶段,而自信则在训练和比赛两个阶段均有鲜明的体现。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自信似乎永远不是一个多余的话题。于静是500 m世界纪录曾经的创造者,本赛季连夺亚冬会和世界杯多项冠军,她完全具备在世界大赛获得好成绩的实力。之前是因为缺乏比赛经验,而现在从实力到经验都已具备。她要做的就是充满自信的参加比赛以及对待抽签结果保持良好的心态。
3 对策
3.1 技术对策
进一步认清短距离速滑项目的本质和特点,在训练理念上力求有所突破;把科技新成果(训练和比赛装备)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充分认识技术的创新对运动成绩的重要影响,加强技术创新[8]。当力作用到物体上,力作用的时间越长,所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多。当运动员利用冰刀把力作用到冰面时,力作用的时间越长,则向前获得的速度越大。在运动员力量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滑跑速度,只有早蹬冰才能增加蹬冰的作用时间。
不管是在直线跑道上赛跑还是在冰面上滑行,运动员向前的力主要来自髋关节肌群。髋关节最大限度的向前才能更好地发力,才能获得向前更高的动力[9]。骨盆周围包括臀部肌肉的核心力量是速滑运动员表现良好蹬冰效果的基础。速滑运动员在滑跑时向前送髋动作的时机非常重要,早、晚都会影响技术动作的效果。如果早了,身体的重心没有完全移到新的支撑腿上,向前送髋的早蹬冰动作就做不出来;如果晚了,就会引起空动作,对冰面的作用力将变小,产生的蹬冰效果减弱。因此,教练员一定要认真研究运动员的动作细节,找出问题所在,改进原有动作模式,加强蹬冰动作的实际效果。
3.2 体能对策
尽管短距离速滑项目是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目,速度及无氧耐力是该项目的专项能力,但由于运动员年龄较大且伤病的积累,有氧训练整个贯穿训练周期中,以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及运动员保持良好的体能。注意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配合的适宜比例,在整体训练量上做到波浪形有起伏的变化。在邻近比赛的训练周期中要做到赛前减量,赛前减量的模式采用非线性减量的训练计划,同时适时的加大负荷强度或保持一定的负荷强度,让运动员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去参加比赛。
力量训练会提高人体的肌肉力量,加强肌糖元分解酶的活性,促进肌纤维的肥大和增加肌肉收缩蛋白质的数量[10],但是同时也会减少肌肉内线粒体密度和数量,降低人体的有氧能力[11]。而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中线粒体的含量和密度,增加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但是,在有氧酶活性提高的同时会减小肌纤维的横断面积,从而使快肌的功能转向慢肌,阻碍或降低肌肉最大力量的发展[12]。鉴于肌肉力量与耐力发展的不兼容性以及优秀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特性,前苏联学者Verchoschanskij提出了与传统周期训练不同的“单元”(或称为“板块”)训练理论[13],即将力量或耐力分别集中在训练准备期的某一阶段,这样既强调了训练负荷的集中效应,又避免了力量与耐力之间相互影响的负面作用。如于静的核心稳定性差,因此采用瑞士球、震动训练法、悬吊训练法加强其核心稳定性、本体感觉的训练,这可以使她在快速蹬冰的状态下保持重心的稳定,避免进出弯道时离心力的作用,而且加强了动力链力量的传递,使整体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14]。此外,针对张虹的无氧耐力的不足,应采用高原训练法来提高张虹的无氧工作能力,利用自然环境的高低变化而进行高住高训低练。高住高训低练的高原训练法[15]在田径等其他项目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这样的训练模式也一定能提高张虹的无氧耐力。
3.3 心理对策
根据现有的条件实行生理生化的实时监测,将监测的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心中有数的情况下进行科学训练;聘请运动心理学专家和运动医学专家为运动员提供有效的服务,避免伤病的发生以及伤病后的快速恢复;另外,在队伍的管理上,要专人负责,实行科学人性的管理模式,为运动员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合理的选择热身赛,运动员参加的全部比赛不应平均分布在整个比赛期,而是分成2~3个比赛阶段,中间加入调整阶段,让运动员有充分时间的休息并持续的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通过比赛查找还未解决的问题,发现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
4 结语
国外具有一定实力优秀选手众多,我们虽然在此项目具有一定的夺金实力,但任务艰巨,不容乐观。制定对策时要依据项目本质特征、依据项目制胜规律、依据我方实际和对手特点。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做好训练监控及训练后的恢复等工作,并做好参赛运动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为国争光”的伟大理想。训练对策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调整,特别要及时了解国外运动员的最新动向。合理调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把运动员的最佳状态调整到奥运会上。
[1] 冰雪运动编辑部.封面人物:中国速度滑冰冬奥首金获得者张虹[J].冰雪运动,2014,36(2):封二.
[2] 白铂.我国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备战2010年冬奥会策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3):75-77.
[3] 李滨东,季伟光.对我国冰球运动员战术意识训练方法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5(3):16-18.
[4] 刘井森,刘亚玉,单佰玉.谈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冰雪运动,2004(1):21-22.
[5] 麻正茂.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时间模式与血乳酸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9,31(2):33-38.
[6] 张志男.从2014年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看中国女冰现状[J].冰雪运动,2014,36(5):27-31.
[7] 谢天恩,田郁玫.短距离速度滑冰的早蹬冰技术[J]冰雪运动,2015,2(37):1-5
[8] 梁智恒.对冰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与训练的理性认识[J].冰雪运动,2006(6):25-27.
[9] 王福全.备战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女子冰球体能训练分析[J].冰雪运动,2012,34(1):38-42.
[10] Mac Dougall J.D.,Elder G.C.B.,Sale D.G.,Moroz J.R,Sutton J.R.effects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immobilization on human muscle fibres [J].Eur.J.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1980(43):25-34.
[11] SC HANTZ,P.Capillary supply in heavy-resistance trainednon-postu-ral human skeletal muscle[J].Acta Physiol Scand,1983(117):153-155.
[12] Ho ppeler H.Exercise-induce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skeletal mus-cle[J].Int J Sports Med,1986,7(4):187-204.
[13] Verchoschanskij,J.V.Effektiv trainieren[M].Berlin,1988.
[14] 程瑞辉.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负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0):77-80.
[15] 刘万廷,具钟林,常锐,等.我国速度滑冰1 000 m速度耐力水平提高解析[J].冰雪运动,2010,32(6):10-13.
Strategy of Chinese Speed Skating Women Sprint Event Prepareing for PyeongChang 2018 Winter Olympics
LI Xue-y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rbin Sport University,Harbin 150008,China)
Chinese women speed skater won the first gold medal in the last Winter Olympics,and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women skaters,Zhang Hong and Yu Jing,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world tournaments respectively,so in short distance events,Chinese women speed skaters already have considerable strength.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expert interviews,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ining status of Chinese women speed skaters who are preparing for PyeongChang 2018 Winter Olympics.It indic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spects of technique,physical power and psychology.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Chinese skaters to achieve a good results in this games.
women speed skating;prepare for;Winter Olympics;train;characteristics
2017-02-17;
2017-03-14
李雪艳(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G862.1
A
1002-3488(2017)03-00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