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应物的暮夜主题

2017-08-22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名作欣赏 2017年23期
关键词:韦应物夜宿诗人

⊙高 捷[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5]

韦应物研究(二)

韦应物的暮夜主题

⊙高 捷[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5]

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了许多暮夜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选择了夜间不同的活动,包括夜宿、夜眠、夜行、夜别等内容,表达了他对夜下怀人的情思、“仕”“隐”交替的矛盾以及闲逸自得的雅趣,等等,展现着韦应物特定时期的经历和心理状态。

韦应物 暮夜 诗歌主题

韦应物(737—约792),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曾经担任过唐玄宗的御前侍卫,陪侍从游宴,后进入太学读书。安史之乱后,韦应物先后任过洛阳丞、河南府兵曹参军、京兆府功曹、尚书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也曾在陕西武功宝意寺、洛阳同德精舍、沣上之善福精舍、滁州西涧、苏州永定寺等地隐逸闲居。他生在一个有着显赫的家世和隐逸传统的家族里,却又是这个家族中富于艺术修养的诗人,加之其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时代与经历促成了韦应物丰富广阔的诗歌题材。

韦应物创作了近百首暮夜诗,将他的暮夜诗歌的活动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发现在悠长的夜晚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诸如夜宴会友、夜间送别、夜读求知、月下怀人、夜宿禅院、夜梦追忆,等等,将这些暮夜下的诗卷联系起来,有忧愁、有悲愤、有沉思、有追求……以下将韦应物暮夜诗以活动内容的不同,结合其生平背景、情感分别论述。

一、夜眠、夜宿

《国风·邶风·柏舟》曰:“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夜晚不寐多半是因为心中郁结难解,韦应物经常有着对不眠之夜的描写:

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沉沉。(《夏夜忆卢嵩》)

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冬夜》)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子规啼》)

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寒。(《秋夜》)

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对残灯》)

大历十一年(776)九月,韦应物结发妻子元萍去世,这对中年的韦应物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与妻子是相濡以沫二十载的夫妻,昔日的枕边人忽然离去,那种孤独落寞之情可想而知。因此,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常导致韦应物深夜失眠,在诗歌中表露出“谁念兹夕永,坐令颜鬓凋”(《感梦》)的哀叹。

韦应物为悼念妻子曾写下十九首悼亡诗,其中《秋夜二首》《月夜》《冬夜》《子规啼》等皆为夜间感怀所作。悼亡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悼念亡人,同时也在于它能让人们直视死亡的真面目,死亡的痛苦和冰冷正是人生的残酷规律,它能唤醒人们被日常琐事麻木了的心灵,从而引起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重新反思。例如韦应物的“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雨夜感怀》),中年丧偶的悲痛将死亡的事实无情地展现在韦应物的面前,也让他注意到生命价值的可贵,亲人的逝去让诗人终于体会到了人类共有的悲剧情感,悼亡诗不仅有无力的颓废和消极,而且从另一方面看是对生命的追求和留恋。

韦应物还有许多夜晚是在寺院、旅店的寄宿中度过的,我们称这类诗歌为夜宿诗,夜宿山林也包含着许多的不眠之夜。韦应物夜宿地点中最典型的是寺庙、道观,例如《听嘉陵江》中就记录了诗人一次夜宿经历,独宿于幽宁的山林总会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考:“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独醒中听见水流急泻冲击山石发出巨响,诗人思索着静物的本性怎么会转化而成为动的喧嚣,对自然的思考上升到了禅学的高空。再看《雨夜宿清都观》一诗是诗人夜宿于长安清都观时所作,面对道观静谧的夜色,末两句“岂恋腰间绶,如彼笼中禽”表明自己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希望挣脱牢笼,静心悟道,寻求精神世界里的寄托。

我们发现夜宿寺庙道观的诗歌大多展现韦应物隐逸超脱的情怀,夜宿寺庙之夜,似乎正是诗人自我的修行之夜,在远离尘世喧闹的青灯古佛旁,在宁静的夜晚中反省自我。回顾韦应物的一生,从初仕到归林,他一直在重复着“仕”——“隐”的道路。韦应物热爱山水自然,他把自然山水与官宦尘世对立起来,以这样的方式在山水中求得精神上的愉快和解脱。但与隐逸鼻祖陶渊明不同的是,韦应物最终还是选择“一种更为通达的、随遇而安的出世态度——可官则官,需隐则隐”。自韦应物任滁、江、苏三州刺史之后,他最终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修养身心,选择了“仕隐”的生活方式。我们发现其实隐居山林只是他对自然山水与佛理寻求的心灵宽慰与解脱,是每一次长久仕宦生活的静心修养。即使一次次被官场的现实所打击,却泯灭不掉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韦应物不能做到真正的超脱世俗,他只是“努力在超脱”,因此在寺院、道观里闲居修养,能带给韦应物内心的平静,每一次他徘徊于高堂庙宇之间时,每一个夜晚之中的静心悟道,才能让他更有勇气与力量在仕宦道路上走下去。

二、夜行、夜游

韦应物还记录了多次夜间赶路或者夜下游览的内容,在夜空之下,有清风明月相伴,“丹阁已排云,皓月更高悬”(《善福精舍秋夜迟诸君》),相比白昼是另一番景象。有时候闲来散步:“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秋夜寄丘员外》);有时候府舍赏月:“官舍耿深夜,佳月喜同游”(《府舍月游》);有时候夜间登览:“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沉山”(《晚登郡阁》);有时候夜泊异乡:“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夕次盱眙县》)。

登览、泊船此等自古带有情感寄托类的活动,在夜间发生就更易牵动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这首《夕次盱眙县》作于建中三年(782)夏,韦应物自京赴滁州途中,因路遇风波而傍晚停船于驿站,所见尽是一片萧索景象:浩荡烟波,舟船缥缈,人归雁下。诗人辗转生涯如同漂泊无依的舟船,于此时夜闻寒钟,而故孤独感愈剧,彻夜未眠,一片思乡客愁全寓于这片景中。

夜行诗里包含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远清景的描绘,也有对现实的强烈关怀,如“心期与浩景,苍苍殊未收”(《府舍月游》),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窥见一个心怀抱负又敏感多愁的士大夫形象,即使经受着现实的打击仍然带有悯农悲人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他又痛恨现实和官场的残酷,向往着隐逸逍遥、超尘脱俗的自然山水,发出嗟叹“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正是这种兼怀山水与民生的心境使韦应物不同于大历诗人,具体来说,在意象选取和寓意上韦应物都要比大历诗人更加丰富、深远。大历诗人虽然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却在诗歌的意象、结构方面流于单一,体现在各诗人的作品之间也多为重复,没有超出“色调的灰暗冷漠,气质的清空幽寂,性态的轻淡虚净”的状态。韦应物的创作则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即使是在夜行、夜游诗中也很少停留于赏景游玩的泛泛叙述,而是能够从自身体悟去抒写情怀。例如《秋夜寄丘员外》中:“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将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相连,共置于清幽的秋夜之下,语浅情深,让人体味到了深切的怀思与韵味。杨逢春评其:“悠然有盛唐风格。三四思邱之思己,应念我未眠,妙在含蓄不尽”,可见其中给人玩味不尽的韵味。

三、夜别、夜宴

崇尚友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因此诗人们也非常重视离别送友。韦应物一生中历任县丞、参军、员外郎、刺史等职务,期间又多次罢官闲居,因此结交了不少文人雅士,主要人物有如雍聿之、孟云卿、杨凌、孟郊、郊然等二十来人。他们相互赠答唱和,切磋诗艺,互表心迹,留下的离别诗歌也非常多。而古代调迁的频繁和车马路途的遥远,使得赋诗送行成为了交友中的一件重要事情“,人们往往把有无人饯送和饯送人的多少视为对出行者社会评价中的一种尺度”。友人一别则山高路远,道路坎坷,不知何时才会相见,因此在夜间离别更是令人动容,试看这首《送房杭州》:

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风雨吴门夜,恻怆别情多。

古人重视与友人分别,分别之前赠送礼物或作诗留念,设宴践行的行为也十分为古人所重视,因为夜宴践行是一种更为仪式感的分别,夜宴送别延长了分别的时间,使得主客的情绪有足够的时间交流酝酿,郁结的情感和临别的嘱咐便能更充分地吟诵而出,也增添了送别诗的感染力。韦应物有许多夜别友人的诗歌就是以夜间宴会为背景,如“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和“置酒慰兹夕,秉烛坐华堂”(《宴别幼遐与君贶兄弟》),这些诗句描绘酒宴上丝竹、飞觞、华灯阑珊,主客宾友尽兴宴会。但宴别的欢乐是暂时的,如“平生有壮志,不觉泪沾裳”(《宴别幼遐与君贶兄弟》)一句所描绘的,诗人往往从欢宴的沉醉中清醒过来,回到现实的离愁后转而为对彼此身世的惺惺相惜。

如果送别时候没有对如此的宴别仪式或伤怀赠言,与亲人、故土离别的时间越久,别情也就越深,情感也就只能从对物怀人、夜晚寄赠的相思之作中抒发。韦应物每每在夜晚的思念亲人更感人至深,因此也产生了很多寄赠亲友的诗歌,例如《新秋夜寄诸弟》“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等诗句都饱含着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感怀之情。

四、其余类别

当然韦应物暮夜生活的内容不止这些,还包括了一些“夜寄赠”“夜值”“夜坐”以及纯粹的夜景描绘的诗歌,但由于它们数量上零散,所含情感细杂重复,因此在此统为一类。例如《精舍纳凉》是一首记录了诗人闲来无事纳凉于山舍的“夜坐”诗;而《咏夜》则是纯粹对于夜景细致的抒写;《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是于夜晚为寄赠亲人所作;《夜直省中》则记录了一次深夜宿直的经历,现附录《夜直省中》如下:

河汉有秋意,南宫生早凉。玉漏残杳杳,云阙更苍苍。

华灯发新焰,轻烟浮夕香。顾迹知为忝,束带愧周行。

“夜值”指的是官员在夜里值班。在唐朝,官员们往往有夜值的义务,屡次为官的韦应物当然也不例外。此诗写于建中三年(782)七月,韦应物在长安任比部员外郎。秋夜寒凉,夜值无聊,只得细听镂刻滴水声,身伴灯烛轻烟。“顾迹知为忝,束带愧周行”一句仍然可见韦应物即使经受仕途坎坷却放不下的悯农悲人的社会责任感。

有一些暮夜诗歌只是对夜晚的感怀,纯粹抒发韦应物的内心活动,从诗歌字句中我们不能看出其此时此刻的具体活动,但其中包含的情感与诗歌艺术却不容忽视,例如这首《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此诗是韦应物在滁州任刺史时所作。暗夜里独坐高斋的诗人,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只觉归思难禁。韦应物家住长安,离滁州有两千余里路,即使白天远眺也望不到故乡,更何况此时漫漫长夜,故乡好像更加邈远难达了。由长夜无眠写到潇潇夜雨,写到归思难受,对愁苦的倾诉戛然而止于闻雁飞来,让人浮想联翩,感同身受。

夜晚是一个容易触动思绪的时刻,牵动着诗人丰富的精神活动,上述例证说明韦应物暮夜诗囊括的活动主题丰富,因此暮夜诗应是用来洞察韦应物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①尚永亮:《血泪哀歌生死恋情——中国古代悼亡诗初探》,《汉江论坛》1989年第4期。

②⑤〔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0页,第196页。

③⑥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上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95页,第150页。

④蒋寅:《大历诗风》,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

[1]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陶敏,王友胜.韦应物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蒋寅.大历诗风[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

[5]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5.

[6]尚永亮.血泪哀歌生死恋情——中国古代悼亡诗初探[J].汉江论坛,1989(4).

作 者:高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韦应物夜宿诗人
夜宿动物园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淮上即事》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寄李儋元锡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