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光自照 澄澈博大”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2017-08-22江梅玲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

名作欣赏 2017年23期
关键词:扁舟念奴娇洞庭

⊙江梅玲[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

博士之声

“孤光自照 澄澈博大”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江梅玲[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

本文是对张孝祥名篇《念奴娇·过洞庭》的赏析。文中重点分析了“风色”一词,认为“风色”不单单指天气状况,也指消息,也可隐喻外在的环境和局势。词人所领会的“难与君说”的妙处是一种自在逍遥的境界。下阕“孤光”隐喻着词人的人生追求、内心秉持。最终词人从些许冷意中走了出来,进入了博大广阔的人生境界。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风色 逍遥 孤光 豪放词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乾道二年,词人罢静江府北归,经过洞庭湖,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一、“风色”一词的多重意蕴

二、清洁澄澈的“逍遥”世界

“玉界琼田”,一片如玉石一般晶莹剔透的世界。“三万顷”,虚指水域之广大,望不到边际。“著”字用得颇妙。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着我扁舟一叶”,是“我”和一叶扁舟一起被放置在了湖面上。既然是被放置,那么放置者又是谁呢?妙就妙在没有任何人刻意为之,一切只是顺应造物自然之安排罢了。“扁舟”一词出自《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之后功成身退,乘扁舟自在而去。《中论·修本》“:乘扁舟而济者,其身也安。”“扁舟”,细长如叶的小舟,本就具有强烈的个人属性,具有独善其身的道家隐逸色彩。张孝祥同时期的词中也多次提到了扁舟,抒发了飘零之感,但更呈现出了一种任运逍遥的自在与旷达。庄子思想的核心就是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在庄子笔下,达到这种境界的神人是怎样的呢?“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六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姑射神人的形象是肌肤如冰雪,非常柔美。神人不食人间烟火,风露都是不掺杂质的自然物质。神人与外界之至纯至洁之物混同为一体了。再看词人的状态,“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此刻词人与月同辉,与河共影,整个人与外在的清洁世界融为一体了。精神之纯粹是精神之自由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词人胸襟磊落,不杂纤尘,方能“表里俱澄澈”。“游乎四海之外”则是摆脱所有束缚的大自在。词人所谓的难以言传的“妙处”,正是他此刻所体味到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语言有局限性,此刻词人与外物相融,精神游于广阔无边的世界,这种感受,无法用语言让他人感同身受。

三、心有所持,胸怀博大的人生境界

下阕词人开始回忆多年的流离辗转,尤值得注意的是“孤光”一词。学者们以往总是把“孤光”理解为当时的月光。可是在此要注意的是“孤光”并不是某一时刻照过来的,词人在之前已说明“经年”。说明这一束光在这些年来是时时刻刻照在词人自己头顶的。词人肝胆皆冰雪,内心非常清洁敞亮。前文分析“风色”一词也指出了词人这些年所处的外在环境是非常险恶的。所以下阕第一句并不仅指出词人内心与清洁的外在世界和谐统一的情状,也同样指出了他一直以来坚守住了自己的原则,保住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因而每每自省之时,都觉得这些年来无愧于一直践行着的人格理想。“孤光”是一种隐喻,隐喻词人的人生追求和信念。“孤光自照”是说词人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的检验,坚守着自己的人格理想。“肝胆皆冰雪”一句,是为自己写心,有的版本认为是“肝肺皆冰雪”。笔者认为还是写作“肝胆”较好,成语有“肝胆相照”,正可体现出词人坦诚的英雄气概。

词人“短发萧骚”而感到“襟袖冷”,他感到寒冷不仅是因衣衫单薄,更是前文所指的“肝胆皆冰雪”。这种寒冷既是词人独自深入广大湖中的外在感受,也是内心的寒冷,是由内而外的冷意。词人一直以来都正直不阿,忠肝义胆,却被小人进谗言,被罢免。这个时候他所坚守的人生信念让他感受到了冷意,这种冷意是发自内心的。“短发萧骚襟袖冷”曲折幽深地表达出了他内心的冷傲以及寒意。细细琢磨之下,这一句词也透露出了词人的些许失望和难过,但是这种失望和难过又不足以动摇他内心的坚持,不足以撼动他的人生,所以他才可以稳稳地在广阔的湖面上泛舟。“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一句秉承“稳泛沧浪空阔”,体现出词人博大的内心世界。词人要舀尽西来的长江水,用北斗星作酒器,天地万物都成了他的宾客,胸怀何等博大!这一句也集中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而正是因为词人以博大的心胸接纳了世间万物,便从那一点冷意中走了出来,得到了内心的释然。所以他“扣舷独啸”,忘却了时间,也忘却了自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境界。

①②③〔宋〕张孝祥撰,宛敏灏校笺:《张孝祥词校笺》,中华书局2010年版。

④周振甫主编:《唐诗宋词元曲全集》,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573页。

⑤袁行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鉴赏》,中国诗歌网,2015年7月30日。

⑥〔汉〕司马迁:《史记》,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76页。

⑦〔汉〕徐干著,黄素标点:《中论》,泰东图书局1929年版,第11页。

⑧〔西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页。

[1]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周振甫主编.唐诗宋词元曲全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9.

[3]张孝祥撰,宛敏灏校笺.张孝祥词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王蕾.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J].名作赏析,2012(6).

[5]相隆本.表里俱澄澈,物我为一体——就张孝祥词《念奴娇·过洞庭》的意境问题与俞平伯先生商榷[J].齐鲁学刊,1980(5).

[6]汪大白.论时知心披文入情——重读张孝祥后期两首《念奴娇》[J].名作欣赏,2006(16).

[7]盛莉.于湖词与道教文化[J].洛阳大学学报,2005(3).

作 者:江梅玲,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方向。

编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扁舟念奴娇洞庭
无题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游岳阳洞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垂钓
《星月一舡压洞庭》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
东风第一枝 读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