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座百花村,种花不种谷

2017-08-21张舒羽

海峡旅游 2017年8期
关键词:百花盆景漳州

张舒羽

在闽南,提及百花村,少有人不知晓。毫不夸张地说,百花村人栽种的花木妆点着整个闽南地区。也许很难想象,区区3.5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实际上,这里的花农在外租种的花圃是本村面积的十多倍。闽南地区成千上万的花店都从这里进花,不少熟门熟路的人还会专程自驾前往百花村购买仙人球、盆景或多肉植物布置自家庭院或是店铺。

车在宽阔的324国道上行驶。这条公路,从龙海九湖镇百花村到漳浦县马口花博园的一段,因两旁都是花木企业与花卉大棚,被称作漳州的百里“花卉长廊”。一路上,我揣着疑问与期待,如果仅仅是省内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未免乏味。繁华的交易中心背后是否还能寻觅到些许传统花村的蛛丝马迹呢。未容我细想,司机师傅把车停靠在漳州花卉交易中心的岔路口上,转头告诉我“百花村到了!”

眼前所见,着实与预想中的风雅花村大相径庭。宽广路面向村内延伸,16层高的花博会展馆大厦矗立道路尽头,蓝色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商务气派十足。路两侧是满满当当的花店门脸,盆花、树苗错落有序地摆放在店门口,放眼望去,深深浅浅的绿连作一片。

始于明代的卖花营生

如果你在百花村选购花卉时,听到哪家店主夸赞起他们祖先是从明代便开始以栽花卖花营生的,千万不要怀疑。

相传在明初,朱氏的开基始祖朱茂林随父避难于百花村。他见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山坡长满奇花异草,便落地定居,之后世代以种花卖花为业。在乾隆《龙溪县志》中清清楚楚的记载着,“出郭南五里,有乡曰塘北,居人不种五谷,种花为业,花之利视谷胜之,盖地瘠,种谷不蕃,宜花故也。又能于盆中种古松及各花树枝干、扶藤,古致异常。”志书中所说的塘北,就是百花村。百花村村名的形成缘于朱德的一次南巡视察,他见这里花木葱茏,家家户户都有庭院花圃,便赞美“真是个百花村!”此前百花村叫塘北,因方言谐音又名长福。

志书中记载的塘北“宜花”是真,但“地瘠”不宜谷则未必。种花不种谷现象的背后是自古漳州沿海地区的农业商品化程度高,加上地少人多,迫于人口的压力,这一区域从明清开始就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而粮食供给则依靠外部。所以,百花村所在的九湖镇又被称作闽南的“花木之乡”“花果之乡”,这里盛产柑橘、龙眼、荔枝,可谓四季瓜果飘香。九湖镇的圆山还是水仙花的原产地,此外与之相邻的浮宫镇出产的杨梅也享誉省内外。

塘北所处的漳州平原,地处九龙江下游,农业条件素称优越。自宋代始,历任漳州父母官无不以兴修水利,围海造田为要务。这一点可以从当地的地名,例如“邹塘”“新塘”“琪塘”等得到映证。志书对各类水利做了详尽的区分与解释,“邑面海多卤田,抱山多磳田,地形殊而水利亦异……有利用潴者,大而为湖,小而为塘……”可见,“湖”与“塘”都是具有蓄水功能的水利工程,而他们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百花村乃至整个九龙江下游流域成为良田沃野,与漳州历史上一位叫姜谅的知府有莫大关联。姜谅守漳两任共六载,或许是因为他来自嘉兴,将江南水乡的治水经验带到了漳州,任职期间,他大兴水利,这当中就包括重浚邹塘,得益于此,地处九龙江南岸,邹塘之北的塘北村,才拥有了稳定的灌溉条件,真正成为一方宝地。

盆景技师,从徽派到岭南派

如果你在百花村里看到面色黝黑、头戴遮阳斗笠的农民大叔在同人畅谈盆景造型艺术,请不要惊讶,他可能的确是一名盆景技师。正如《龙溪县志》中提及的那样,清代的百花村人就“能于盆中种古松及各花树枝干、扶藤,古致异常”。盆景是百花村传统商品之一,这里制作盆景的历史悠久,如今这项传统技艺在村里传承了下来,“家家有花栽,户户养盆景”,盆景玩家也不乏其人。

与广州的芳村、苏州的虎丘、南京的雨花台这些曾位于大都市郊区的百年传统花村一样,漳州百花村花卉盆景行业的兴盛,得益于明清漳州城商业的极度繁荣。那时的花农需挑着担子步行到周边村落,或乘木船渡过九龙江,到漳州城内走街串巷的叫卖。盆景不像草花那样容易枯萎,受到花期和季节的诸多限制,且欣赏价值颇高,在当时受到广泛喜爱,尤其是文人或官员的府邸园林内,多半要供設几盆欣赏。不过,相比其他花村,百花村的盆景造型出现过一次颇有趣味的转变,这是我从村里一户世代做盆景的人家口中得知的。

朱德培家靠近村落中心。这两年村中大姓朱氏祖坟迁修,或是这一大事件牵起了木本水源的情思,几个退休老人倡议重修朱氏家谱,人们才张罗着重新收集过去的点滴。村民为重修家谱而四处找寻资料时,朱德培从家中拿出了一本旧谱。这本撰于光绪年的家谱,记载着本支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之后,由徽州婺源辗转迁徙入闽。

如果说单凭一卷清末重修的家谱很难为百花村朱氏祖籍徽州下定论,那么在六七十年代村里的盆景仍旧保留着鲜明的徽派风格,就不得不让人讶异了。老人告诉我,如今挂靠岭南流派的百花村盆景,在半个世纪前还带着千里之外徽派盆景“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造型风格。直到盆景出口外销时才被发现,由于当时市场上岭南派盆景比较畅销,为了打开销路,朱德培专门前往广州,向当时岭南派盆景大师孔泰初学习造型技艺,之后,百花村盆景才逐渐转靠岭南派,也就是以老树桩培育出大树型的盆景风格。此后朱德培又去苏州,向苏派盆景大师朱子安求教。如今,百花村的盆景已是融合诸多流派特色于一身了。

既是盆景世家,作为对外店铺的盆景园自不可少,朱德培家的“艺芳”盆景园就在距百花村不远的美山村盆景园艺市场当中。“艺芳”这名字听来普通,其实可有些来头,据说是清代一位来园圃造访的举人即兴取下的,此后沿用至今。朱德培的儿子是盆景园的接手人,三亩大的地方摆放有大小盆景一千多盆,最奇的是一株针柏包九里香的园林盆景,九里香看起来是枯木,却又发出了几丛嫩芽,对比显得拙朴有趣。就着园内造型各异的盆景,朱先生同我介绍起盆景造型,悬崖式、丛林式、峡谷式、临水式、附石式、风吹式都各有特点,而我只能感慨盆景这行水太深,光是入门恐怕也得花上一年半载了。

也许他们没有乡愁

漳州花卉交易中心的位置相当于百花村的村尾。我从大桥路与324国道交汇处的水仙花雕塑附近,一路走到花博会展馆大楼,这半个钟里路过的花卉店铺,多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而花博会展馆大楼背面两条叉路上的门店多以批发为主。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小巧玲瓏的多肉、千态万状的仙人球、淡雅的兰花、苍劲的盆景,绿油油的小绿植,还有水培植物、嶙峋峥嵘的盆景石、各式各样的花盆、造型怪诞的根艺。

百花村人去全国各地开花店的不在少数,而选择留居村里的人们,通常在花卉交易中心开有门店,为方便照料花圃与花店,少有人会搬去漳州市区生活。清早店铺开门后,店主将花木逐一搬出到门口排列整齐,有的店家则开始往店里拉货,如果是淡季也可以在店里喝喝茶。周边村见百花村花卉生意做得红火,光景年胜一年,也纷纷从果木种植业转行做起花卉买卖。

直到离开百花村时,我仍无法把它与当下热议的“传统村落”联系到一起。“传统村落”概念辐射出的诸如“乡愁”“复兴”等语词,仿佛统统与百花村无关。我始终感到,这座从明代就开始专门栽培花卉的村落,如今在产业化生产的大潮中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们对于过往留恋甚少,人们像是带着与生俱来的对花木的热忱,专注于眼前生计,栽花、做盆景、经营花店就是他们最关心与乐道的事。百花村似乎既保留着这方土地上传统农耕文化中务实守土、陶然自得的性格,又带有商业文化中顺应时势,开拓进取的精神。或许正是在这两种人文性格的共同作用下,百花村从历史中来,又快步前去,搭乘时代的快车,朝气蓬勃。

猜你喜欢

百花盆景漳州
橘子花
百花绽放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春来了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