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2017-08-20王娟罗晓莉雷锦乔莉
王娟+罗晓莉+雷锦+乔莉
【摘要】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各个院校一直在深入探究的课题,以便对学生实施更好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课程实验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集中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249-02
应用型本科是对本科层次中人才实施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视为培养的重点内容。具体培养的目标为:将通识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以便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各项专业的学习及之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对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拥有非常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重视实践和具体的操作应用,不断的进行突破和创新。
1.课程实验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1.1验证性实验
该实验与理论知识教学的关联非常密切,配合具体的实验,由电路相关理论实验,电子技术模拟相关实验、数字电子相关实验,电机学相关内容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相关实验一同组成[1]。此外,针对电机学原理教学与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不但可以应用试验台进行具体的实验,还可以应用仿真模拟软件进行实验,将仿真模拟技术与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时间进行有机结合。
1.2综合型实验
在实施验证实验的前提基础之上,把不同的实验进行有效的综合,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使用能力。
1.3设计性实验
进行这类实验的重要目的在于,全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在设计的目标制定完成之后,学生可独立使用设备器材对实验的具体方案进行设计。
2.集中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技能训练
(1)机械制造实习。这一阶段的训练会在学生实习的工厂当中进行,为期二周。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其分别进行行车练习、铣操作、刨操作、磨操作、钳操作以及焊操作。这样学生会对工程的真实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熟悉冷加工具体的操作方式,对设备机床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电工实训。这一阶段的训练会在实验中心进行,为期二周。要求每名学生必须能够独立完成具体的操作[2]。借助对每一项工艺的深入学习以及相应的操作练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工具以及具体工艺的相关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EDA实验。这一阶段的训练会在实验室中进行,为期二周。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进行绘制和设计,独立完成仿真模拟电子电路的相关设计、绘制电路的原理图、将设计的电路板印刷出来、具体的制作以及相关的调试等等。
2.2专业实验
这一阶段的训练会在实验中心进行,为期一周。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电力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的概念,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能够有所加强,提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该实验分为电力系统以及电气自动化专业实验,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在相关的实验完成之后,要求学生提交详细的实验报告。
2.3课程设计
(1)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这一阶段在实验室中进行,为期二周,每名学生一题设计相关的电子电路,以及调整以及仿真。這一阶段的学习非常注重提升学生对电子技术进行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该实验完成之后要提交详细的实验报告。
(2)综合课程设计。这一阶段在学校当中完成,为期二周,每名学生一题,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应用。
2.4毕业实习
这一阶段的实习在实习公司进行,为期四周。把学生分成小组,应用技术人员现场讲解与指导进行结合的形式,利用实习,清晰企业当中每一项步骤和环节,采集毕业设计所需要的资料,最后提交详细的实习报告。
2.5毕业设计
这一阶段在校内进行,为期16周,应用导师进行辅导的制度,学生和教师可以双向进行选择,每名学生一题。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的调查、采集相关的资料,挖掘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进行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和具体的论证等,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了良好的培养。
3.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一直将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作为主线,逐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具体的实验项目当中,将学生对工程进行具体应用的能力作为重点,进一步加深工程的实践环节,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对学生逐步进行培养。随着院校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完善,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鲁敏,王洪坤,岑红蕾.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
[2]厉虹.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