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入门·保养》赏析

2017-08-20马凤岐

益寿宝典 2017年36期
关键词:李氏伤人方剂

文/马凤岐

《医学入门》为明代著名医家李梴所著,该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正文书以歌赋形式,并有注文补充阐述。全书总共8卷,具体内容包括中医史、医学哲学、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方剂,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以及医德方面的论述等。其中的“保养”篇论述了李氏对养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启发作用,现通过对其中原文的赏析来介绍李氏的养生观念。

撰文之原由

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倘精神昏耗,察识必不能精,方药必不能尝,虽有济人之心,而势不能及也。若夫病有服药针灸不能效者,以其不知保养之方。古云: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是录《天真论》于前者,保养之原也;录《茹淡》《阴火论》于中者,保养不过节食与色而已;更为说于后者,黜邪崇正,法颐之贞也。

赏析: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氏写此篇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医者不仅要修养德行,还要爱惜精神,保养身体。否则倘若精神倦怠,体力不支,虽有医人之心,恐无救人之力,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李氏引古语“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来说明病前自防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在病后能够及时服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也不如不生病,防病于未然。

养生之难易

或曰:保养既若是之易且显,何今之夭者多而寿者少耶?曰:饮食起居动作之间,安能一一由心所主,而无所诖误哉?香醪美味陈于前,虽病所忌也而弗顾;情况意兴动于中,虽病且危也而难遏;贪名竟利之心急,过于劳伤而不觉。此古今之寿相远者,非气禀之异也,实令人之不如古人重其身耳。

赏析:有人就养生之难易提出了疑问,既然养生如此简单易懂,为何如今之人短命的多而长寿的少呢?李氏对此作出了分析,认为古今之人的寿命有所差异,不是因为先天禀赋的不同,而是由于今时之人不如古人重视自己的身体,饮食起居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面对香酒美味时,虽然病有忌口,但也无所顾忌;外界事情引发内在情绪时,虽然病情危重,亦难克制内心的波澜起伏;急于追名逐利时,劳伤太过而不自觉。李氏通过举例,告诫人们养生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身体。

动静之辨析

曰:吾知精神内守,而后饮食起居得其宜,则今之内动外动,皆不足取,而静工收敛精神,不亦得其正乎?曰:若不识尽天年,度百岁乃去,机括虽终日闭目,只是一团私意,静亦动也。若识透天年百岁之有分限节度,则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斯可以却未病而尽天年矣。盖主于气,则死生念重,而昏昧错杂,愈求静而不静;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此俗之所谓静,恐亦异乎古之所谓静也。

赏析:关于养生动静的问题,有人认为,要做到精神内守,就要摒弃一切动的因素,收敛精神,专门求静,才为正道。对此李氏认为,不要追求外在形式的动与静,而要从理上将其弄清楚。如果不能认清人的自然寿命为“度百岁乃去”的道理,即使每天都闭目求静,也只是一团私心杂念,看似静而实为动。而如果认清了这个道理,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此理,自然不会有贪念、躁动、妄想,如此才能尽终天年。

李氏还说:“盖人之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病,人徒知久立、久行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认为人体的精神需要安静,而气血则需要流动畅通。每天都一直坐着,最容易生病。人们只知道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会伤人,而不晓得长时间的躺着、坐着更加伤人。这一点对于现代办公室的上班一族来说,也是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

用药之与否

曰:保养可勿药乎?曰: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则麻黄、桂枝、理中、四逆之剂,不必服矣;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则补中益气、却劳、健步之剂,不必服矣;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则滋阴降火、养荣、凝神等汤,又何用哉?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则四物、四君、十全、三和等汤,又何用哉?

赏析:关于保养是否用药的问题,李氏认为,只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起居的调养,饮食的调养,劳逸的调摄,可以不必服药。

具体来讲,通过躲避外界风寒的侵袭,可以保护皮肤六腑不受侵害,则不必服桂枝汤、理中汤、四逆汤等温中散寒之类的方剂;通过做到劳逸有度,可以保养筋骨五脏,不致出现“过用则病”,则不必服补中益气、消除疲劳、强身健骨之类的方剂;通过戒除色欲、端正思虑,可以保养精神,则不必服滋阴降火、养荣凝神之类的方剂;通过饮食清淡来养血,减少说话来养气,则不必服四物汤、四君子汤等养气血的方剂。

猜你喜欢

李氏伤人方剂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长夏谨防湿邪伤人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文言文练习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莫让网评伤人心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宠物伤人要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