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质量的策略

2017-08-18季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季娜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对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学习需要突出互动的基本原则,认真研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不足,将从两方面论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237-02

一、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不足

1.方向单一。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从互动主体的构成来看,包含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小组、教师个体与学生全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六种类型。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全体的互动,其余互动严重缺乏。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内容狭隘。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师生互动交流有三种主要形式:行为间的互动合作、认知互动合作以及情感交流互动。现行的教育重掌握知识,轻情感以及认知过程,教师一般不会花太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学生彼此之间缺乏借鉴和学习,由此在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以及人格魅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

3.深度浅薄。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仍很强势,课堂上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一问一答的互动,实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很难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深入理解和思考;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质疑、激烈的辩论,更谈不上强烈的反驳。以上种种均反映了课堂互动深度上的缺陷,这样浅层、薄弱的交流互动很难激起思维的浪花,缺乏长期发展以及时间的动力和支撑,培养的是回答问题者,而非是学习者。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质量的方法

1.平等对话,眼中有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互动的发起者、领导者,学生是互动的被发起者和被领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我——你”的关系,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之间进行生命、精神的对话,是彼此相互照應、沟通、认可与提升。是尽情敞开自我,积极迎接外在生命,并把自我与外在完美融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应蹲下身子,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站在学生的角度适度引领。在学生众多的感悟体会前,教师应学会等待,学会倾听,让学生潜心会文,尽情“对话”。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放飞蜻蜓》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到第十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

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平等的对话中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让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互动,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这样的境界,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彼此的交流中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教师主动创设交流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尽可能提出有意义的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生动、多边、宽松的教学情景中,教学才有悬念,学生才会兴奋,情感才会丰富,思路才能打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自然会增多,师生彼此间才会互相影响,沟通才更容易。

笔者在课堂上合理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将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保存在资源库中,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库中把需要的资料拉出来,既方便又简单。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上来动手操作,如教学六年级《詹天佑》时,一改以往用PPT演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隧道开凿法,改成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到白板上画示意图,并请其他同学简单评价,从而更好地体会詹天佑工作中的创新精神。这一环节在让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同时,更多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来回互动,即努力形成复杂的多向互动。恰当地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倾听者,而是参与者、合作者,每个学习步骤学生都有自己的参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

3.价值引领,追求互动的深刻。

课堂上的互动,师生、生生通过多边的对话与交流,彼此的思想经过不管碰撞、冲突、吸纳与提升,会不断重新建构。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广泛的共鸣,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可以这样说,当课堂互动都不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时,也就意味着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

某教师有一次借班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学到邱少云为了整个部队的胜利如巨石般趴在火堆一动不动直至牺牲的高潮时,学生对邱少云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此时一个小个子男生站了起来,铿锵有力地说道:“邱少云,假如我是你,我就打几个滚先将火灭了,说不定这个时候山上的敌人正在睡觉呢。”全场一片愕然!老师在短暂的调整后,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而是从学生心底的真正需要出发,在引导孩子说出不希望邱少云叔叔就此离去的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和纪律,自己的生命和全连战士的生命之间的轻重,从而让学生对于邱少云的壮举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胸有预期目标外,还可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更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

猜你喜欢

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