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7-08-18胡德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兴趣

胡德伟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时时刻刻引领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通过巧妙设计教学过程,细心设计知识应用等手段,让注意引领他们的思维,让兴趣主导他们的行动,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学习知识,掌握规律,体验快乐,最终使他们喜爱学习科学这一门学科,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科学;学习兴趣;探究创新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应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以最佳的状态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达到认知过程与情性过程的和谐统一。

一、巧妙设计导入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上课时可以创设一些有趣而新颖的情境,利用一段故事、一个小实验、一个小魔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1.设置悬念情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老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巧设悬念,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进行研究,产生探索真相或谜底的欲望。如学习《照镜子》时,教师事先把一面镜子放在纸盒内,对学生们说:“纸盒内老师放了一部‘照相机,它拍出来的这位同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学生,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老师找几名同学来看看,照片上的学生是不是老师说的那样。”当他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回想老师说过的话,有的学生脸红了,有的学生做出加油手势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在想:“是谁的照片呢?”好奇心瞬间被激发,从而集中能精力,和老师一起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究。

2.创设实验情境

科學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如在学习《空气中有什么》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个大烧杯,烧杯内壁悬挂一高一矮两支蜡烛,还有一瓶装着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老师往大烧杯内慢慢倒入二氧化碳,当学生观察到发生的现象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为什么蜡烛会灭呢?”“为什么矮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这时老师说,如果想知道这个秘密,接下来的学习会帮同学们解开谜团。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3.设置故事情境

从故事入手,使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怎样移重物》时,设计这样一个课件:一辆汽车正在一条山路上行驶,突然被一块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司机想要搬开大石头,可是石头太大了,怎么搬也搬不动。这时老师提问:“如果你当时在车上,你能帮助司机叔叔想一个好办法,将大石头移开吗?”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方法,教师接着演示课件。由于司机当时没有千斤顶等工具,便拿出一根长棍子,在长棍子下面垫了一块小石头,很轻松地把大石头撬起来了。通过比较发现,用棍子撬比较省力。为什么会省力呢?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进入实验探究阶段。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适当吊一吊学生的“胃口”,更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因此,老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便于观察、操作的学具和器材,创设适宜的情境,让他们充分实验,引领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观察实验,诱发求知欲

实验深受学生欢迎。针对这一点,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创设一种寓教于乐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教师用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课前调好音,当老师用小木棒敲击玻璃杯演奏《小松树》这首曲子的时候,这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接着掌声四起,跟着唱起来:“小松树,快长大……”学生的身心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老师因势利导:“敲击玻璃杯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很快就有学生回答玻璃杯内的水有轻微振动。老师再趁热打铁:“现在利用你手中的实验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学生便急不可耐地动起手来,掀起一个探究的小高潮。压尺子,敲音叉,摇铃铛……很快学生们就达成共识: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振动。整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始终被吸引进教学中。

2.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设计一些学生能自主探究的科学小实验,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做好分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的成就和带来的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研究磁铁》一课时,将画着小燕子的卡片捆上曲别针用线系在铁架台上,老师将戴着装有磁铁手套的手在小燕子周围晃动,学生们看到小燕子在空中翩翩飞舞,这时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当他们明白了小燕子的身上有曲别针、教师的手套里有磁铁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我随即指着桌面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铜钥匙、铁钉、橡皮、塑料尺、木块、石头、蜡等)说:“磁铁非常愿意和曲别针做朋友,除了曲别针之外,磁铁还愿意和哪些材料做朋友呢?”我及时设置谜团,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和创新思维。趁他们跃跃欲试,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总结出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规律。通过这样的体验,来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3.借助媒体,激发热情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条件、材料、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实验不能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如果让学生只通过观看文字、图片来学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整堂课必定会死气沉沉。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可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感官材料,丰富想象,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在学习《简单电路》时,当问道:“电流是什么,它怎样流动?”学生一脸迷茫。针对这一点,教师制作了便于学生观察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把抽象的电流流动变为生动的动画:从电池正极出发,经过电线、小灯光、开关回到电池负极,像水流一样,形成一个电流的通路。栩栩如生的演示,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树立正确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又如:教学《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一课时,由于学生对火山喷发、地震缺乏体验,几乎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前老师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的视频、图片、讲解配音等,并制作成课件。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大爆发,学习兴趣瞬间高涨起来。

三、细心设计知识应用

科学课本身的特点就有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竞赛。在活动中细心设计不同层次、深度的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活动,在中间穿插一些科学知识,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应用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如《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在学生掌握了小动物的分类方法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小动物中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小动物分类。在电脑上出示“送小动物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小动物到相应的栏里。这样,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总之,我们要依据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极强和探索心极强的有利特点,并把这一特点充分应用到科学的课堂中去。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带着兴趣去探究,带着兴趣去发现、总结规律,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汝君.浅谈小学科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

[3]刘万萍.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J].教育教学研究,2015,(05).

责任编辑 邓 振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学习兴趣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