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中学英语听力课堂探究

2017-08-18方庆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多模态探究

方庆

[摘 要] 多模态化是指不同符号模态在交流活动中被调动起来有机混合在一起,在一个特定的文本中共同构建意义的方式。在对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中学听力教学中的可能性,并提出具体运用策略:利用多模态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听力兴趣;利用图文整合资源,强调听前预测,培养听力技巧;在听力反馈练习中結合多种模态,降低初始听力难度,巩固听力效果。

[关键词] 多模态;听力课堂; 探究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又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是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将多模态化这一全新教学理念运用到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多方面探讨多模态化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强调各种不同模态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以构建新型的多模态化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特别意义重大。

一、中学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有错误认识。不少学生认为书面阅读能力可以自动迁移到听的能力,高水平的听力可以自然获得,无须专门去练。而实际上,由于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诸多不同,阅读词汇量转化为听力词汇量需要额外努力。

2.英语听力学习环境的局限。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听说英语的环境,在校园里学生接触广播电视中的英语节目机会较少,听力课设计时数有限,学生缺少足够的听力输入。

3.传统听力教材的单模化。体现为课本内容难度固定,文章内容固定,缺乏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性,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4.教师听力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听力课也就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听的教学和训练模式。学生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教师只能通过多次反复播放录音中的片段甚至单一字词,来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

二、多模态理论应用于中学听力教学中的可能性

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在语言交流中,传统习惯中被认为是副语言的声音、图像、触觉以及其他视觉符号等已不再处于从属地位,而与文字符号一起共同建构意义。多模态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学理念,是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新术语,主张充分利用教师、教具、网络、图片、课堂活动等多种模态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多模态教学方式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多感官充盈的体验,引起多层次的联想。

在听力教学中,“听”是学习者进行深入学习和进行实际交流的主要渠道。听力活动是大脑对所听信息进行感知、编码、分析和储存的过程,能够反映听者的语言知识技能水平和对语言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只靠听觉来获取、理解信息并没有发生模态的转变和融合,只有从听力课堂一开始的讲解、听力训练到最后的输出过程,贯穿听觉、视觉甚至感觉模态的互相转换和结合,才能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内化,把更多的输入转化为吸收。英语教学应当保证足够的输入,更应当使输入方法多样化、具象化,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掌握“听”的能力。随着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更新,随着现代技术、多媒体的发展,教师可以以多模态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教学意图,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所以,英语听力教学可以借助多模态,为学生提供交互式训练环境,使学生提高听力能力,获得最终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中学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为了扫除学生听力能力提高中的障碍,解决听力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在听力教学中,可以不单独增加听力课所占比重,而运用听力多模态教学的模式。具体应用策略包括:

1.利用多模态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听力兴趣

教师在听力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各种资源的优势,发挥其协同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扫除他们畏惧听力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听力兴趣。因此,在听力训练之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新知识,让学生心情愉悦,才能达到最佳的听力效果。

例如,笔者在进行“How do they make a film?”的文章听力之前,播放了近期落下帷幕的奥斯卡颁奖礼中一段颁奖词,其中包含了“producer”“director”“edit”“special effect”等听力中将要提到的词汇,并让同学们对电影拍摄过程中各个角色的工作及其重要性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由于学生们对奥斯卡颁奖礼的浓厚兴趣,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熟悉了词汇和听力相关内容,激发了兴趣,并对电影制作的过程产生了一定的疑问,变被动为主动,期待更多新知识的呈现,为下一步的听力训练和完成相关题型任务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谈话形式也尤为重要。在听力课过程中,运用free talk打开学生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师的语言所占比例,因为此时学生的“说”相比听更为重要,只有此时的“说”与之后的“听”两种模态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话形式必须多样,如师生交谈、同学对话、表演等形式。教师可以联系听力新课的内容预先布置谈话主题,让学生有所准备,确保谈话的完整性和流畅性。采取演讲、唱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距离,消除畏惧心理。

2.利用图文整合资源,强调听前预测,培养听力技巧

听前阶段教师就文章主题给出背景知识介绍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以便激活或补充学生的长时记忆。具体做法可以是让学生先听一段内容(通常是全文的介绍段或总结段),让学生猜出全文大意。或者提供与材料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故事。其目的是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材料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多媒体和教师之间展开互动。如果听力之前学生毫无准备,对即将听到的听力内容没有提前的预判,那么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就会漫无目的,大海捞针,找不到听力的重点。endprint

例如在教授剑桥第三册第16单元“Its your fault”这篇对话听力时,笔者就预先在PPT上放上了几位主角的图片,以及他们手握坏掉的磁带争吵的图片,引导学生去猜測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矛盾,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结果。接下来让学生进行第一遍听力,找出相关磁带的信息,如“为何损坏”“是谁破坏的”等等,这些信息在学生预判的过程中就被反复提及了,再听到时,就会感到非常熟悉,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对应的信息,大大降低了学生听材料的难度,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为后一遍听细节打好基础。

3.在听力反馈练习中结合多种模态,降低初始听力难度,巩固听力效果。

听力训练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效果外部行为表现阶段,教师可帮助学生对短时记忆里的信息进行重组、编码,存于长时记忆,以降低遗忘率。可采取听说结合和听写结合的手段,如复述、角色扮演、听写、写摘要等。在听力反馈练习中,要检测学生对听力的整体和细节的把握,检验其听力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必须循序渐进,掌握好练习难度的梯度性。要做到精听和泛听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听说结合、试听结合,注意各种技能的综合使用。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图片、语言、肢体、录音、文字等多种模态资源,调动学生的手、眼、耳、脑,对教材中的各种内容结构进行操练,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逐步形成较高的听力水平。

笔者在进行“mystery solved”这一课的听力训练过程中,在泛听阶段设计了“读地图”的训练。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们一边听有用信息,一边读地图,尝试在图上找出发生神秘事件的地点,同时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思考事件发生是否与地理位置有关系。这种试听的结合,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听力目的,并充分打开思维。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听录音回答问题”的练习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意识。多模态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信息获取到意义建构,再到学习效果的外部行为表现,完全符合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认知心理过程,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听力教学中引入多模态模式,强调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多种感官互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符合听力活动的认知心理基础,打破了被动的教学局面,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英语听力课也变得有情趣,有灵性,让学生也真正“听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3).

[2]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育,2006,(3).

[3]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6,(5).

[4]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责任编辑 陈 清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模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多模态话语中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