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自清散文的四种语言特色

2017-08-18邓午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修辞手法语言特点朱自清

邓午生

[摘 要]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朱自清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散文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朱自清擅长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朴素简洁、亲切自然的散文语言。

[关键词] 朱自清;语言特点;修辞手法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是“真”。讲真话、抒真情、描实景,这是朱自清散文所追求的,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朱自清的散文写出了情致,读来富于情趣,具有感人的力量。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优美。孙玉石对朱自清这样称道:“他那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的笔触又掺入文字之中,常令人于散文中感到一种诗的意境和蕴蓄的力量。”朱自清善用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朴素简洁、亲切自然的散文语言。诗集《踪迹》的问世,使朱自清的散文显出独特的诗化美,读后令人爱不释手。朱自清用字很讲究,但不过分雕琢,不用大红大绿的色彩去涂抹,而是朴实、自然。

一、散文口语化

在新诗形式运动初期,便有“重造新韵”一项。“重造新韵”主张以北平音为标准。这一主张曾在《新青年》杂志上加以鼓吹。作为当时的青年,朱自清受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后来他又将这一影响带到散文创作中并加以改进,力图用“活的口语”进行创作。朱自清认为,北平话一向是官话,影响最广大,用来代表中国的现代语,原是极恰当的。这与“造新韵”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朱自清却在文学实践中作出了更积极的贡献。朱自清特意用北京口语写成了代表作《给亡妇》:“……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

泪如倾式的心语独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用朴素动人的北平话来负载绵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全篇用第二人称叙述手法,这样更利于口语的表达,使感情表达得真挚可贵。朱自清在《写作杂谈》里说:“我想尽量用口语,向着文言文一致的方向走。《给亡妇》用了对称的口气,一半便是为此。”朴实无华叙说生死离别之苦,感人至深。

为了达到口语化的目的,朱自清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他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引文,适以点缀,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簡意赅的奇效。如《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儿,泼出门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好汉胳膊折了往袖里藏”等大量的俗语来形容,收到了言微意深、句短情长的效果。朱自清在文中也用方言来表情达意,抄录口语。在《海行杂记》里记录茶房的话:“但是他们先得训你一顿,虽然只是低低的自言自语:‘啥事体啦?哇啦哇啦的!接着才响声说:‘噢,来哉,啥事体啦?”活脱脱地将宁波茶房小人物形象呈现眼前。

二、追求散文的诗化美

朱自清散文着意于句子长短交错结构和跳跃的节奏,追求散文语言的诗化。如《匆匆》一文的开头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作者用一连串排比,感情之水如陂塘明渠,曲折明畅,让读者为之吸引,为之感染,而且通篇句子短促,大致押“e”韵,使全文声韵和谐,朗朗上口,通脱透明,惹人深思。再有,朱自清通过句子的长短构建诗意般的节奏和思想。朱自清的散文有着长短交错结构的句子和节奏追求诗化的迹象。其实,朱自清的散文是以和谐的音韵为内核,用变化的长短句,精巧的对偶,丰富的想象,铺张扬厉的排比凝结的诗。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春》这篇美文就因其精巧的形式,张弛相间的语言,奇妙的比喻,成为一首玲挑剔透的小诗。在古典诗歌里面常有铺排的修辞手法,如《木兰诗》里对木兰从军前准备工作的铺排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三、用语精练

朱自清在《关于写作问答》中谈到写作速率时说:“我写作速度很慢,平均每天只能写两千字,每次写作持久力只有两个小时左右。”朱自清还常常把他的文章读给他的妻子听,有时为了一个字仔细推敲,征求妻子的意见,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句话的长短和衔接处,想尽可能地补救一些自己的贫弱的地方。他于文字的谨严是公认的。

朱自清仔细推敲第一个文字。例如:在《女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路上走,远远的有妇人来了,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直攫过去。”而“攫”一般指手的动作,活用在这里更可见急切和热烈的心情。《荷塘月色》一文中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泻”和“浮”字,把月光和雾光点活了。丰富而又生动的词语,氛围渲染从而体会出文中的诗情画意。

在遣词方面,朱自清也有其独到的地方。最显明的一点,叠字叠词的大量运用,增加了散文活泼自然的韵味。叠字是我国汉语的一个特点。朱自清充分发挥了这一特点,使用并创造了多种多样形态的叠词。如《荷塘月色》中“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薄薄的青雾,阴森森的路”,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这种叠音词在朱自清其他散文里面也俯拾可得,不胜枚举。

四、修辞手法的独特性

朱自清的散文构思跳跃,激烈的感情由非凡的比喻、奇特的想象所表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加强散文语言的表达效果,激发了读者的想象。首先,各种奇妙的比喻最为人称道,如《荷塘月色》里用“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比喻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以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荷塘上的光和影,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是前无古人的。通感是比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的比喻追求形似,而通感追求感觉上相似,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这种匠心使我们仿佛品味一杯香茗,细细品味,令人回肠荡气,神清气爽。其次,采用拟人手法。如《春》一文中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动写活,栩栩如生。最后还有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的排比句。如《春》中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另外,朱自清善用独特的想象,构造美妙意境。例如:《白水祭》里关于瀑布的描述:“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毛挽着那影子,它便是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似的,立刻伏伏贴贴的缩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一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朱自清没有急于描写有形的瀑水,而是想象无形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瀑水的神妙灵动,堪称奇思妙想。

责任编辑 吴晶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辞手法语言特点朱自清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李白诗歌中的修辞艺术解析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