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途径
2017-08-18刘畅
刘畅
摘要 在语言交际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学生是否拥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本文在解读了文化的内涵,分析了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鉴于这些研究意义,本文又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了探索,以期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文化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49
1“文化”的内涵解读
在世界历史上,英国学者泰勒第一次归纳提炼了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正如1871年他在其著作《原始文化》所言“从民族学的意义上来说,文化或文明指的是作为社会的人所获取的包括知识、道德、法律、信仰、习俗、艺术等方面具有的习惯、能力等。在加拿大学者保罗·斯查尔福看来,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事物都属于文化。也即是说,文化是抽象化的整体。文化包括的内容特别多,价值观念、发明创造、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经济制度、宗教信仰、法典法规等都是其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在实际范围内包含了人类可想象世界中的所有。
对于文化的内涵,我国学者也有自己的见解。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在他看来,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文化。具体地,文化涉及三大方面。一是精神生活方面。譬如科学、宗教、哲学、艺术等。哲学、科学偏重于理智,而艺术、宗教偏重于情感。二是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待国家、社会、朋友等的方式都属于社会生活,习惯、政治制度、伦理、社会组织、经济关系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三是物质生活方面,譬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及其他人类在自然界得以生存发展的各类物质都是文化。
总之,文化是涉及多方面内容的集合体,包括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以及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等。也因为这个原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在进行交际时,常常会出现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抑或是思维方式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也正是这样的不同,这也即是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萨丕尔告诉我们,我们对于社会问题、对社会过程的看法常常会受语言的影响。作为人的存在,我们不能脱离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独立存在。另外,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现有的经验以及自身的现有经验的影响与制约,我们的交际语言亦是如此。沃尔夫说,人的思想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经验中的语言形式与规律的制约。”我们可以理解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与外在显现,人的思维、思想总是通过我们的语言媒介进行外在表达的。语言模式常常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左右着我们的语言模式。此外,我们的世界观也受语言的影响。没有语言,便没有了人类思维的外在传达,没了思想、思维碰撞出的火花。
语言是文化重要的内容,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言还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文化反映、文化传承等工作。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也有各不相同的语言。反过来,各种语言又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如若不对语言的文化加以理解,我们也便不能准确地理解与文化相对应语言,更不能将语言正确使用了。
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文指出“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将有助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英语教学主要还是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具体地,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将主要精力、主要教学时间花在了讲解语法、分析词汇、翻译英语课文、训练语法句型等内容上,却鲜有涉及英语文化内容。在这样的英语教学下,多数学生背诵记忆了很多的单词、习得了一系列的语法知识,能顺利应付英语考级考证,但若是踏入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便会屡屡犯错,不能从容应对。越来越多的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在英语课堂中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是不足以让学生学好英语的。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在各国人民大融合的形势下,语言教学务必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够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切实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予以提高。
4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4.1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每个国家都有文学作品,且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其国家语言艺术的完美诠释,更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每一部英语文学作品也都充满了英语民族固有的文化气息。通过认真仔细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者常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详细且全面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特点、社会关系、风俗习惯等。譬如,在西方,古希腊文化、《圣经》、亚瑟士的故事对英美民族人民的影响是深远且独特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早已侵染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中。《圣经》是英语中大量名言警句的来源地,选择阅读《圣经》是可以有效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西方文化、克服语言障碍的。莎士比亚的作品很多且经典,通过阅读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英国文艺复兴期间的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狄更斯的文学作品多涉及生活困苦的贫民院、生活无依的孤儿,阅读其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较深刻地感受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概况。此外,文学作品当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当英语学习者沉浸于这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中的时候,便会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影响。为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英语文學作品,并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提供条件,以此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4.2举办中西文化比较讲座,明辨中西文化差异
历史上任何国家的任何文化有有其独特的生成、生存土壤,这也便是中西文化大不相同的原因。中西文化在基本精神、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语言文化、社会行为规范、文学、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大为迥异。比如,中国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但西方文化长表现出对自然的控制欲望。另外,西方文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尊严与理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强调个体要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在中国文化里,人依赖于群体而存在,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在群体中个体的人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在语言的构成上,中国的语言多意合,西方的语言多形合且强调对形态规则与形式的参考。中国语言的句子多是依据语境、语义而成。从此可见,正如汉语一样,英语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涵也十分丰富。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除了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直接传授,还需要借助举办一系列的中西方文化比较讲座来进行直接的讲授,而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
4.3将文化背景知识渗入词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
在英语教学的各环节中,有个重要环节便是讲解英语词汇。在英语国家的长期使用中,很多英语词汇已经被历史赋予了非常丰富的文化意蕴,涉及到西方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为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不断地将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掺杂其中。比如,在中国文化里,“狗”字往往带有贬义的成分,正如我们常常说“狐朋狗友”、“狗眼看人低”等,但在英语中,“dog”常常指代的是爱物或伴侣。又如,在西方文化里,“dragon”常常指代凶恶的人、悍妇等,但在汉语里,“龙”是权威、前途、财富的象征,如“望子成龙”、“真龙天子”等,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培养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性。
4.4将文化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次次的英语教学实践向我们证实,拥有比较大英语阅读量的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眼界,也有着更好的跨文化意识。为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层次为他们提供一些好的英语阅读材料,抑或是为他们的课外英语阅读提供一些好的意见与建议。英文期刊、英文报纸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英语老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进行一些指导。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不仅能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积累,还能游刃有余地应用于考试中、应用于真实语境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减少跨文化交流之中的尴尬。
4.5开展主题活动,感受异域文化
英语类主题活动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相对真实的英语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当然,这类学习方式也能让学生更多地品读西方的文化。诸如英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英语角、举办各类英语大赛、组织创办英文报纸、举办英语文化节、编排英文话剧等都是非常好的主题活动形式。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有所提高,对他们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大有益处的。
4.6应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
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服务自己的英语教学,比如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观看体现文化冲突的英语短片等。在观看后组织学生对影片内容进行评论等,以此来共同查找跨文化中的相关事宜。
总之,语言、文化密切关联。习得英语外在的符号不是我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探寻语言符号后面隐含的文化内容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才能为我们畅游于跨文化交际中保驾护航。鉴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英语教师时刻谨记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转变英语教学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中西文化中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