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

2017-08-18陈卜琼冀建月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

陈卜琼+冀建月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优秀基因,各种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对我们的行为习惯和观念有很大的改变。对于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解决人们的困惑和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完备的的治国理政与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为我们更好的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道路的选择。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基因 时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而且包括物质文化。狭义文化则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包括社会制度,礼仪规则,意识形态,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绘画,音乐,书法,建筑艺术等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适于先秦。先秦时期的周朝礼乐之制,到了春秋时期发生了变化,思想家为了缓和当时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孔子主张“仁”“义”,老子是哲学本体论的鼻祖,老子崇尚“道”,他的“道”是抽象和具体的有机统一,老子的生化三大公式,随着时代科技的的发展,也渐渐的被证明是有正确性的。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化自然主义源头,他追求的是自由“逍遥于天地之间”就是对他思想最好的表达。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涵有相似之处。到了秦汉魏晋时期,当时的社会追求的是大一统,战乱难免,人民流离失所,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人生命的探索,关注人本身的生命和自由。唐宋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给传统的儒家道家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最终也在融合中发展,这个的好处就是提高了大家的思想境界和价值理性。明清之际,法律被提上了日程,黄宗羲主张,要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推动了法治中国的建设。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一)孝道的继承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核心,也是组成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孝”,追其历史可至甲骨文時期,当时就有对这个字的记载,它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就是,老人和孩子要互相照顾,前半生由老人照顾孩子,后半生由孩子照顾老人。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看来,爱是平等的,无论父母兄长;孟子则主张“孝悌”,这具有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尽管现在的人们已经有了不错的经济条件去孝敬老人,但是很多的孝心已经不如从前,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空巢老人,老人沿街乞讨,甚至死在路旁的现象时有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的说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是合格的炎黄子孙了。孝道是我们必须要继承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孝顺父母,何以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更不必说去谈建设我们的祖国,为中华民族而奋斗。

(二)诚信的继承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我们都会看到诚信是社会认同最高的价值观念,跟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无关。然而,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经济社会下,道德信仰缺失已成为严重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关系逐渐的被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冷漠。各种商品都被贴上了不能吃的标签,那我们还能吃什么,还能做什么,无良商家的坑蒙拐骗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大学生信仰缺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理想和信念也成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毕业之后手足无措,没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还缺乏实践锻炼,一个个温室的花朵面临着凋零的危机。这些都是个人私欲的泛滥和社会治理的弱化,我们需要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强自省、自律、自控、慎独,加强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人的约束,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实践能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改革开放,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途径。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失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来源就会看枯燥乏味,同样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空洞洞的,只有两者相宜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自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发扬,文化强国的建设要深挖传统文化内容。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思想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及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廉政思想是也符合当代治国的重点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过程中还受到了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式的影响,“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都凸显了整体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方式。在政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为政以德,坚持道德在治国理正当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帝王就有以德治国的传统,如《尧典》称颂尧帝“克明峻德”,孔子是以德治国的拥护者;在民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民为本,《尚书·五子之歌》提出“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立场和方法,可以赋予其新的的时代特征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治国理政,坚持党的领导,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中国古今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一座永不衰败的精神宝库,需要后代人不懈努力地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以道德伦理思想为中心,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这种思想观念,感染并培育了历史上无数大义凌然、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和英雄壮士,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笔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因此,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支持

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经济和人文的互动,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证明的,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人,除此之外,人民群还是一切价值的创造主体和受益主体。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人民群众为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地新征程,改革是一个长久艰辛的过程,中国梦的实现必然要紧紧的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这也是我们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既要使改革发展成果让更人民甚至是全体人民享有,另一方面也突出改革开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自由”“平等”“公正”等人文价值观,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改革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四) 增强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有其自身的优秀基因和价值,不仅推动着本民族的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交流,各国的思想文化也在相互激蕩碰撞。我们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忘推动它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文化是软实力的基石,能够不断彰显其世界价值。习近平指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大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在学习互鉴中,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才能凸显出我们的民族特色,并使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益繁荣起来。”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应对外来思想文化碰撞的有力武器,我们不向别国输送价值观,也坚决抵制别国价值观多我国思想文化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李霞.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J].山东社会科学,2015,(5).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N]. 人民日报,2013-08-21.

[3]张岱年.关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A],张岱年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