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南方
2017-08-18Lingxing
Lingxing
多数80、90后对洪水的记忆多半来自1998年的夏天,连日的暴雨,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学校提前进入暑假。新闻里,灾情覆盖了长江、松花江等多个水系,数以十万计的人参与抗洪抢险,抵御从上流直卷的洪峰,守护江河堤坝。
19年之后的夏天,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掩埋了农田,房屋倒塌。社交媒体上,若干架次的航班、高铁取消。影像更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也得以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切。
被淹的古迹
欧阳峻松来自江西婺源,在熹园景区工作,景区依山傍水,理学家朱熹曾至此省亲祭祖,留存有多处遗迹,平日是一个静谧的江南园林。
但6月23日至24日,熹园沿岸的河堤,河水出现持续暴涨,洪峰流量远远超出了预计值。24日上午,景区关闭,水面迅猛上涨,直至超出往年洪水位5-6米,大部分建筑都淹没在水中。
业余时间喜欢摄影的欧阳峻松想到了用无人机去记录这一景象,“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时刻,人们应该记住这一教训”。透过无人机的镜头,汪洋泽国,非常震撼。很快,照片通过他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传播出去。
水贯橘子洲
另一个让人们意识到洪水肆虐的画面来自湖南长沙。长沙最为人熟悉的地标橘子洲于洪水中的航拍视频被反复传播。
长沙的网友说,路过橘子洲头,真被淹了,毫无征兆地,之前还是河床裸露的一番景象,今天却是水漫金山的架势。
“橘子洲被洪水贯穿,这是1998年洪水都不曾发生过的。”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7月2日7时,湘江长沙站水位39.22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39.18米(1998年6月27日),超保证水位0.85米,超警戒水位3.22米,较6时上涨0.05米。
6月以来,在北方冷涡与副热带高压的持续作用下,湖南降雨量创历史之最,尤以长沙最大。纵贯长沙的湘江水位暴涨,位于湘江中心的橘子洲头岌岌可危,被洪水围困的橘子洲污水处理站威胁着湘江东岸堤坝下长沙市区的用水安全。
而湘江源头的暴雨,增加了来水量,加之上游泄洪,下游洞庭湖水位的顶托作用,湘江水位连续创新高。抗洪的人们在橘子洲上和湘江洪道界,持续拉锯。
覃翊是长沙星辰在线的首席图片编辑,7月2日-7月6日间,他用相机和无人机连续5天拍摄了从湘江北路往南一直到橘子洲的湘江水域,包括湘江三汊矶大桥、福元路大桥、浏阳河与湘江交汇处的三馆一厅水域、湘江北大桥(银盆岭大桥)沿线大堤。
“无人机以它独特的拍摄视角,给我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他说,做图片编辑十年每天都要看不少摄影作品,只有航拍作品来的最直接,特别是灾难的现场,垂直的角度展示大地的伤疤。
等待救援
除了用于拍摄记录,在今年的洪水中,无人机还成功地参与了一次营救。
“你们能不能用无人机,帮我找找我们家老人。” 7月1日中午,《怀化日报》的记者潘雨在用无人机图文直播洪峰过境辰溪县时,收到了焦急地救助。郝大姐说自己96岁的婆婆和70岁的大姐被洪水围困。由于连日暴雨一些供电设施被水浸泡,大面积停电,通讯也中断了,很担心她们的情况。
“由于住在3楼,地势较高,老人腿脚不方便,这次下雨,就没有把他们搬离出来。”但水情比预想的要严重,郝大姐希望记者的无人机能飞过去查看一下老人的情况。
无人机飞了差不多二、三公里,终于找到了这栋房屋,水位已经到了两层半的高度,考虑到上游泄洪,水位还会不断上涨,记者决定联系应急救援队。
在家属的指引下,经过十多分钟的划行,救援船只来到了被困老人的楼前。楼下的窗台离水面距离约两米高,不适宜转移人员,于是救援人员又将船划到楼房的背面二楼楼梯窗口处,窗口的位置正好和船舷平齐,看到上楼的窗口实在太小,担心老人从这出来有困难,救援人员把窗口的铝合金窗户拆除,冲上了三楼展开营救,并将老人成功救出。
在更多的案例中,无人机还扮演着空投救生圈、递送牵引线索,甚至充当起应急基站,提供通讯支援。近日,洪水正在渐渐消退,人们开始清理淤泥的痕迹,修葺受损的房屋,虽然很难阻止灾难,但科技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回归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