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栖居地
2017-08-18
美国《科学》杂志2014年12月刊的一篇研究文章,解释了冰川加速融化的原因:不断升温的海水融化了支撑冰川的浮动冰架。没错,我们都知道气候正在变迁,但如果想要真正了解这种变化实际上并不容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对于生活在世界其余六大洲大部分居民来说,看不见,摸不着,更像是一句口号;但这对于在两极生活的物种来说,这是一种必须要面对的生活境况。
众所周知,企鹅是为数不多在极地生活的动物之一。企鹅虽然远离人类,远离喧嚣的现代文明,但是它们的生存环境也绝非世外桃源。在南极最冷的时候,成年企鹅需要跳进寒冷刺骨的海水中,捕获为数不多的食物。然后再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回到冰层深处的家园,用带回的食物哺养刚刚被孵出的幼崽。尽管南极足够清静,但也总有天敌骚扰,鸥、巨海燕、嗜杀鲸对于企鹅来说皆是致命物种。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企鹅已经生存了数百万年。
而就在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工业化社会到来以后,能源过度使用带来的排放,使得这些极地生物的生存处境正变得更加艰难。有学者的研究曾经指出,逐年变暖的气候,使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量相当于一座珠穆朗玛峰。这不仅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还使得企鹅、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的生存境况变得艰难。
在本世纪初,南极罗斯岛的附近的两座巨大的冰山断裂,造成了企鹅到大海觅食的路径被封堵,成年企鹅甚至需要绕50公里远路去捕食。按照企鹅正常的行走速度计算,这些成年企鹅必须要走上两天才能喂食到自己的幼崽。漫长的路途消耗了他们的体力,有的回到家时食物几乎已经消耗尽,有的甚至没能再回到自己的幼崽身旁。数十万只企鹅幼崽,面临生存的危机。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仅企鹅,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冰的减少还直接阻碍了北极熊的觅食和生存能力。英国《卫报》2013年曾经刊登过一组在北极圈死亡的北极熊图片,媒体是这么描述这头死去的北极熊:“身上几乎没有脂肪,瘦到几乎只剩下皮和骨头,它是饿到再无力气而倒下死亡的。”事情的最终真相依旧是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已经降到了纪录以来的最低,海冰的缺乏,令北极熊已经无法猎食海豹。
从人类社会工业化开始到今天,世界人口增长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0亿。与此同时,地球上却不断有物种数量减少乃至灭绝。根据英国《每日邮报》去年12月的报道,由于冰川融化的影响,在未来35年—41年內,北极熊的数量将会下跌至三分之一,从2.6万头下降到1.7万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已将北极熊列为“脆弱”物种。
地球的缤纷多彩,是由无数物种共同组成的。“我听见一千种混合的音调,在树林里当我躺倚着的时候。”对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来说,自然界多物种的混合共鸣能够唤起他的快乐思潮。这首诗《早春遣句》接下来半句是“那样美好的情景里的快乐思潮,竟把悲哀的思潮带上我的心头。”当科技水平已经足够让人类活得衣食无忧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想起在世界上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其他物种正在一步步走向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