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里的伪科学
2017-08-18赖太平
赖太平
养生是一个全球都在关注的话题,时至今日“养生”这个词仍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与之想匹配的一些概念。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养生应该是通过长期的参与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来保持身心健康,不过一些人更多的会理解成吃点什么来“调理”身体,思路逻辑的渐变最终导致了伪科学的产生。
伪科学席卷全球
对伪科学的迷信跟国民素质有关吗?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中国科协2015年开展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仅为6.20%,有19个省甚至不到5%,与发达国家差距在20年左右。2010年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五年来公民科学素养提高了近90%,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上的养生迷信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巨幅提升。今日头条和健康报的大数据统计显示,从2014年到2015年,今日头条上中医养生内容关注趋势增长最为明显,从1200万暴增到超过3000万。数据说明,随着科学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养生里伪科学的迷信不降反增。
即便在科学素养较高的欧美国家也难逃出这样的怪现象。美国人迷信于维生素神话。根据美国膳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美国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口占到了美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现代医学则证明,维生素补充只适用于严重缺乏的人群,如此巨量补充反而有害。
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西班牙、爱尔兰、瑞典、德国等主要欧洲国家有机食品市场增速飞快,仅西班牙2016年增长就达到了24.8%。他们在大力倡导“有机食品”的概念后,就为这些有机食品付出高于普通食品很高的代价,然而事实上很多提倡的有机食品说的“可循环生产”,并没有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比普通食物高很多。
一些现代高科技商业精英同样无法逃过养生伪科学的泥沼——乔布斯,长期痴迷于素食主义,而素食主义并不是保持健康的理想方式,甚至《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和美国《癌症研究》都曾经指出,单纯素食可能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乔布斯最终死于胰腺癌。
“养生”伪科学从何而来
养生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主要是黄老之学的思想,后来被中医引入。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养生的传统,但并非像今天这般全民普及。自古大多数都认为养生是建立在温饱线上的,古代多数人温饱尚不能解决,养生注定只是小众追求。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人均寿命开始超过65岁,非正常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人们普遍表现出对健康长寿的极大渴望。气功热伴随着武侠热开始在社会上再次兴起。
一开始这些气功只是纯粹宣传健身养生那一套,比如站桩功、强壮功等等。随后,市场很快分化,一大批打着不同旗号的气功大师纷纷出山。几乎所有的气功大师都有治病神迹流传,号称治愈的不乏达官贵人、外国政要,有的甚至号称当场治愈。
比如所谓“香功”创始人田瑞生,80年代开始传授“香功”,声称不但救人无数,而且发功时香气四溢,能祛除百病,迅速收拢了大批信徒。后来,这位大师1995死于肝癌。
气功大师们的牛皮越吹越大,还得到了钱学森等科学界人士的支持,被冠以“人体科学”的名义。1987年,著名“气功大师”嚴新就曾经在2000公里之外发功,给当时的大兴安岭火灾灭火,在一番发功之后,严大师称:“三日之后,火势将会减小”。“超人”张宝胜被称为特异功能的集大成者,擅长“意念移物”、“徒手燃衣”、“碎纸复原”等等,甚至成为军方绝密研究技术。大师们修为如此之高,养生长寿自然不在话下。
后来在科普和科学界的打假之下,除了王林大师这种不走平民路线的漏网之鱼还在以戏法欺世盗名,其余“特异功能”大师们或原形毕露,或销声匿迹。但是“养生”这个模糊理念,却因为一时难以证伪而继续留存。对大多数修习者来说,很自然的会这么想:就算我不能练出真气和特异功能,治治病,养养生,总可以吧?
“药食同源”的误解
一些人认为人体分阴阳,食物分寒凉温热的“四性”,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五行还能相生相克。在这样的逻辑里普通的食物也具备了很多神奇的功效。
正因为“药食同源”,使得某些药物既可以作为药品卖,也可以作为食品吃,还可以作为保健食品高价养生。
近年来张悟本与马悦凌等这些养生大师们,正因为其推介的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把“药食同源”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迎合了那些难以接受复杂信息的患者之诉求。所以,张悟本的挂号费卖到2000元/人还要排队,如今却被定大多数认为是“伪养生食疗专家”,而马悦凌仅凭一个固元膏可能销售额就已经过亿,如今也饱受质疑。
当然这里还牵扯一个中国近代社会一直在争论的保健品市场,史玉柱就因为保健品而变成了中国史上“最受争议的首富”。从1987年开始,市场上各种契机促成了保健品萌生的芽床。,到1995年,已经迅速涌现了3000多家企业、2.8万种产品,而各省监管门槛则极为低下,著名保健品公司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曾言:“只要大肠杆菌不超标就可以生产”。从人参蜂王浆开始,延生护宝液、中华鳖精、三株口服液、周林频谱仪、哈慈五行针,各种“名牌”层出不穷。
这些神药具有非常显著的共同点,即巨量的广告投入与夸张的药效宣传。三株宣传的疗效,包括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等几十种疾病,这为他们带来了80亿元的年销售额;而其有效成分双歧杆菌,实际是酸奶的主要成分之一。
如今,国家为了监管保健品市场,在《广告法》等明确规定,药品、保健品广告单条不得超过1分钟;不得以节目形态变相做广告;不得以医生、专家、患者等形象作疗效证明等。也就是说,即使某些老神医们的头衔是真的,那些药品广告也违反了一大堆规定。不过时至今日,即便是浙大退休的教授也曾花掉40万来买保健品。
这些养生“伪科学”涉及每个人
误区一:中药趁热喝,许多人认为中药必须趁热喝才能起效,其实并非如此。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到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误区二:每天8大杯水保健康,每个人所需要的水都不一样,喝多了不但无益健康,还会造成肾脏的负担。人体摄取的水分除了经由排汗或呼吸时排出外,仍需经由肾脏来代谢,如果水喝得太多,肾脏排水量增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易让肾脏功能衰竭,反而易影响肾脏的健康。而且,体内的电解质会因为被太多的水稀释,引发电解质不平衡的危险。
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却忽略了在日常饮食中也会摄取水分,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饮料都带有水分,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的水必须低于1600到1950毫升,否则就会饮水过量,肾脏病或心脏病患者甚至需要限水,以免危及生命。
误区三:饭后应该马上刷牙,口腔学专家最新研究认为,饭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齿健康。在牙冠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吃过饭,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会使珐琅质变松软。这个时候刷牙容易造成珐琅质的损害。时间一长,牙齿的珐琅质就逐渐减少,容易使人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吃东西时牙齿就会出现酸、痛的症状。因此,专家提醒,进食后最好用清水漱口,待1到2个小时后再刷牙。(编辑/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