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漫画
2017-08-18
“漫画”一词来自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解,指一种鸟类的别名,与今天的漫画并无联系。1771年,日本的铃木焕乡因欣赏“漫画鸟”的品格,遂以“漫画鸟”自喻,出版《漫画随笔》;40年后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也出版了《北斋漫画》。但这时的“漫画”仍作形容词运用。在后来的一百多年中,几经沿用,终于至1902年“漫画”的称法才在日本正式出现。1904年3月17日,上海的《警钟日报》以“时事漫画”栏目刊出漫画,这是“漫画”的名称第一次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可惜这次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其后二十余年都再无用“漫画”的称法。直到1925年《文学周报》在丰子恺的画下方注明“漫画”二字,这一称法才得以重见天日。接着,《子恺漫画》于1926年出版,两年后上海漫画会编辑的《上海漫画》周刊也正式出版。从此,“漫画”这一画种的名称终得到统一,并很快在社会上普及,沿用至今。
漫画的美学价值
从单一的政治讽刺画发展成幽默漫画及多元漫画,漫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逐渐丰富。漫画不仅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包含喜剧特征,从而标志着漫画艺术具有美的形态和审美价值。谈到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学特征。
那么,什么是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呢?漫画艺术不同于其它绘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相比,有其独特艺术特质和美学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漫画的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其它绘画艺术,它取材极为广泛,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具像到抽象;从形态到意识都可以通过漫画来表现。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绘画品种的限制,例如油画、雕塑、版画、国画等等,一切绘画手段均为它所用,从而丰富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漫画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由于多元漫画的产生,更加丰富了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精神内核上有别于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的创作规律,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冷幽默漫画中的黑色幽默、荒诞漫画、前卫漫画。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首先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了漫画艺术美的基本形态。
思维美学形态:任何一类艺术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漫画艺术也不例外。漫画通过夸张变形,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等手段,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对这种不协调和出乎意料的状态下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快感,并形成了审美情趣。
漫画既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也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漫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以丑的形态开始,却以获得美的愉悦结束,因此也有人称漫画为审丑艺术。众所周知,美与丑是相对立的,但是他们又可以互为转化。生活中的丑和艺术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质上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邪恶的思想和丑陋的行为总是隐藏在美的形态中,俗话称之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丑暴露无遗时,人们就会对其美丽的外表产生厌恶之感,因此美转化为丑。反之,艺术的丑是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主体进行艺术加工和刻画,以丑的形态出现,人们对这种丑的形态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丑的否定而达到对美的肯定,因此,产生漫画艺术的审美情趣。
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丑还是艺术中的丑,虽然他们的外部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他们却在人们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美的转化为丑的,丑的却变成美的,这种美与丑的转变便是人们的思维过程的变化。这是思维美学形态产生了审美价值。
视觉美学形态:众所周知,漫画又是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通过对漫画作品的描绘,对漫画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画主题思想深化。
由于漫画表现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化,不免使人产生误解或模糊的认识,分不清有多少绘画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丰富多彩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和科学划分,便于对漫画的表现手段有个清楚地认识,并了解和掌握视觉美学形态。
从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上来分析,不难发现有两种类型尤为突出:一类注重构思,把绘画手段当作表达思想的载体,我们姑且称其为“点子派”;一类是注重漫画的视觉艺术效果,通过细腻的刻画来烘托漫画的主题思想,这种类型的漫画称之为“技法派”。无论点子派还是技法派,他们只是侧重于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最终还是服务于漫画主体。
对于漫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突出构思、概括性强、画面简洁的简笔画;其二,注重艺术、叙事性强、刻画入微的繁画。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的理念,通过简洁的画面表达出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艺术含量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实绘画功底,营造一种非现实的虚拟场景,引起人们的欣赏趣味,并从中体会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虽然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达到漫画特有的功能。
综上所述,现代漫画艺术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观地说,表现形式不局限于上面谈到的二种类型,它可以运用现代美术的一切手段,也可以运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但是,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说,任何形式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高度概括的和细致描绘的二大类型,对于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真正懂得漫画艺术内涵的人并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于偏见或一知半解,将漫画艺术简单化并错误地理解成为“小儿科”、逗笑艺术。
如果进一步联系当前的现实,漫画艺术精神的现实针对性就更清楚了。其实漫画艺术的真正内涵是文学的、哲学的理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它的核心法则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漫画艺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更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
中国漫画追源
上下5000年,自上古到明清时期,漫画的名称虽未确定,但若以漫画讽刺和幽默的艺术特点来看,中国古代具备漫画特征的艺术珍品不胜其数。如从汉代石刻画像《夏桀》到五代十国出现的第一位讽刺绘画家石恪的《玉皇朝会图》,再到明清时期明宪宗的画作《一团和气图》(表达了以和为贵的思想)、罗两峰的《鬼趣图》(以鬼喻人)等,不论是内容或形式,都早已蕴藏着形象夸张、寓意深刻的漫画特点,也表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古代“漫画”中体现为“鉴戒”作用的讽喻特色,也由于朝代的更迭,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多有变化。如从汉代到五代十国的封建社会鼎盛时期,讲求气势的雕塑风格和以线条为造型骨干的绘画语言已基本确立,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也日臻纯熟,艺术的发展影响了统治者的文化政策,这时较开放的文化氛围容许了绘画创作中的讽喻较为尖锐和直接;到五胡乱华至唐代统一的几百年间,再至元代的华夷交位,加上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而不惜打压文化艺术的表达自由,造成士人从政热情的冷却,绘画创作转而成为文人画家抒发个人性情、抒写胸臆的手段。因此,隐居、淡泊尘世的题材屡见不鲜,画家在创作中侧重强调对事物神韵的体悟与表达,以及文化修养的体现,致使宋元明绘画创作中的讽刺意味更加隐讳。后至清末政权的腐败及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浪潮,更促使“漫画”(当时尚未被称为漫画)破天荒地铺天盖地而来。
五四运动掀起的小高潮
五四运动的爆发,配合着如火如荼的爱国运动,漫画成为空前活跃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时,除了涌现许多很有影响力的漫画家,如沈泊尘、但杜宇等,革命群众自发绘制的漫画传单也是五四时期漫画的一种特殊形式,更是反帝反封建运动中有力的武器,将革命运动的点滴以及人们的所思所想形象地表达出来。这一时期漫画传单中佳作频频,如《全国同志莫被日奴耻笑》、《请看高丽现时之惨状》还有有沈泊尘的《工学商打倒曹、陆、章》、马星驰的《民气一致之效果》等。此外,但杜宇创作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个人画集。
国难当头,文艺界的漫画家纷纷穿上军装,在战斗中将漫画的宣传功能发挥到极致。黄文农、叶浅予、鲁少飞等人都投身到北伐军中,成为这时期漫画创作的骨干力量。同时,随着丰子恺的《子恺漫画》在《文学周报》上刊出,中国正式开始广为使用“漫画”这一名称。丰子恺以风格独特、充满仁爱之心及生活情趣的儿童漫画、抒情漫画受到人们的喜爱。
抗战时期,漫画不仅成为唤醒中国民众奋起救国的警世钟,也间接成就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壮举。内战期间这一时期的漫画配合解放战争,以地域为分界,形成了解放区和国民政府地区各有特色的漫画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波三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安居乐业,50年代初期漫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高潮。但1957年,随着“反右”运动的开展,一些漫画作者被错划为“右派”,漫画创作一度陷入低谷。60年代后期,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不少漫画作者遭受了迫害和批判,漫画创作无法开展。1976年后,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漫画发挥了特有的战斗作用。随后,漫画发展进入新旧交替阶段,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陆与港澳、国外的漫画交流逐年增多,在漫画理论研究方面,也建树颇丰,发展态势愈见成熟、详尽。
90年代以来,漫画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除了固有的讽刺、歌颂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和知识认知作用,同时加强了漫画的娱乐性和陶冶性情的功能;幽默漫画、科学漫画、世象漫画、广告漫画等都得以发展,也受到读者的欢迎。此外,漫画的取材范围更加广泛,开始从多方面、多角度开掘题材,不再局限于阶级斗争,呈现出丰富多样化的面貌。
大背景下的中国漫画
如今,世界各国的漫画作品在消费市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漫畫已经脱离单纯的讽刺歌颂的单页,而是形成了图像小说的形式。21世纪初,漫画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漫画已经逐渐被认可为一种完整特别的艺术语言。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漫画、动漫、电影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时代的来临,为漫画创造了新的机遇,也遭遇了重未遭遇到的瓶颈。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强。中国漫画的发展何去何从?此时,中国漫画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充满想象力的原创。因为,漫画是世界的,同时也是民族的,原创,方能成功,民族,必将优秀!(编辑/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