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总目录
2017-08-18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总目录
2016年中国艺术热点现象述评
2016年中国电影热点现象述评
周 星(1.164)
2016年中国电视剧热点现象述评
张智华(1.177)
2016年中国艺术学理论热点现象述评
郭必恒,高宬晗(1.184)
2016年中国美术热点现象述评
甄 巍,虞晓勇,熙方方(1.191)
2016年中国舞蹈热点现象述评
王阳文,王 杰(1.197)
2016年中国音乐热点现象述评
张 璐(1.204)
2016年中国戏剧热点现象述评
任晟姝(1.211)
2016年中国戏曲热点现象述评
刘小梅,吴萍萍,廖雨婷(1.220)
专题: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
西南丝路乐舞中的“印度化”底痕与传播轨迹——兼论云南与周边南传佛教音乐文化圈的传播历史与文化脉络
杨民康(2.05)
声音的边界——跨文化语境下的呼麦及其文化属性
哈斯巴特尔(2.20)
“跨界”双重城镇化背景中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索里”的传承与表演为例
宁 颖(2.27)
全球语境下的“仂”族群——泰国和老挝傣仂共同体的比较研究
[澳]保罗 T. 科恩(文),李纬霖(译)(2.37)
专题:当前中国艺术生态问题分析
艺术家的可能性及其当代范例——以韩美林艺术创作为个案
王一川(2.48)
象征资本运作与当代网络影评生态——以2016年末豆瓣网站“恶意差评”事件为例
吴 键(2.57)
虚实之间的观看——艺术展览的数字化趋向
蒋含韵(2.63)
人工智能取代艺术家?——从本体论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创作
刘润坤(2.71)
变革时代的艺术与意识形态——鲁迅艺术主张的当代启发
庄沐杨(2.77)
专题:视觉人类学发展的前沿趋向
科学研究影像的第一人称特质及人格
罗红光(2.84)
文化与影视的审美互动:人类学纪录片审美创造探究
李文英(2.94)
哈佛-皮博迪探险队的人类学遗产——新几内亚田野作业的视觉呈现方法创新
梁君健,史 达(2.102)
人类记忆的重构:关于动画式纪录片的探索
郭春宁(2.110)
专题:当今戏曲音乐创作问题研究
戏曲音乐创作的古今变迁
路应昆(3.05)
立足传统,革故鼎新——访黄梅戏音乐改革先驱时白林先生
李 峰(3.15)
当下越剧流派经典唱段受欢迎度抽样调查报告分析
赵晓亮(3.22)
专题:“全国舞蹈艺术理论及评论人才培养”项目优秀论文选登
试论军旅舞蹈创作中民族民间舞元素的运用
毛雅琛(3.198)
反思 表达 创新——从《精卫》《唐婉》《长恨歌》看万素舞剧创作的审美特征
侯文靖(3.206)
梅卓燕书法舞蹈《狂草》的创作研究
贾东霖(3.212)
“经典改编”舞蹈的前、后文本关系试推
海维清(3.218)
原始巫风对楚地乐舞的浸漫与影响
董柳莎(3.225)
专题:“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民族影视发展
“一带一路”文化视野中强化中国电影文化辨识度的意义
周 星(4.128)
融通:“丝路”情怀的影像表达——丝绸之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现状考略
张 茜(4.135)
印度电影导演蒂帕·梅塔电影研究
朱星辰(4.144)
云南民族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突破路径
林进桃(4.154)
专题: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
当代戏曲的现代性追求
李 伟(4.161)
由写实到表现:戏曲现代戏中萌动的表现意识
郑永为(4.168)
价值与形态: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
孙红侠(4.174)
传统川剧的现代转化:创新性继承与多元化传播
潘乃奇(4.183)
专题:历史与现实——中西戏剧会通的现代性建设研究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历程和历史经验
白先勇(5.05)
昆曲的遗产价值及保护传承
周 秦(5.11)
《哥本哈根》与弗雷恩戏剧创作的哲理追寻
胡开奇(5.27)
论丁扬忠教授的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研究
张福海(5.36)
专题:新世纪世界动画发展趋向
新世纪中国动画三问
盘 剑,苏 焕(5.47)
新世纪以来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及美学特征
杨晓林,刘双燕(5.55)
新世纪以来美国动画电影的文化认同策略及其文化图式建构回溯
李 刚(5.64)
新世纪韩国动画——国家策略引领与产业崛起
孙玉成,伍 婷,[韩]金美珍(5.72)
专题:当下中国电影的类型格局与文化表意
中国当下类型电影的审视:格局与生态、美学与文化
陈旭光,石小溪(6.05)
跨类型、超类型与反类型:当下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发展态势
杨林玉(6.15)
国产喜剧电影的类型态势与文化表达
宋法刚(6.23)
当代中国奇幻电影的现状与发展
高 原(6.30)
近年来悬疑电影的类型化、本土化实践和“泛悬疑化”文化症候
张立娜(6.39)
专题:共筑舞剧的追求与担当——周莉亚舞剧创作研讨舞剧创作的道路上我们如何行走——舞蹈创作谈
周莉亚(6.155)
执念有尽,挚爱无竭——周莉亚舞剧创作分析
许 薇(6.159)
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当代民族舞剧创作——周莉亚、韩真作品例析
董 丽(6.165)
周莉亚舞剧创作述评——兼论舞剧的审美特征
唐白晶(6.170)
“人物”类舞剧的创作构思——从舞剧《杜甫》的创作谈起
张 麟(6.177)
戏剧学
戏剧学科回望与前瞻
傅 谨(1.05)
传统·剧统与创造——关于中国戏剧“传统”说的分析与辨误
张福海(1.12)
六十年来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述略
严永福(2.161)
关索戏:仪式与宗法的双重秩序
方冠男(2.170)
李渔的“风流道学”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蜕变
黄春燕(3.165)
戏曲美学研究的路径与走向述论
李志远(4.25)
一部惨烈的中国式家族奋斗史——《琵琶记》思想内涵新论
乔 丽(4.34)
《全明杂剧》的编刊及其影响
杨惠玲(6.141)
现代性与本土化的叙事逻辑与戏剧史观——评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
李 霞(6.148)
艺术人类学
2016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研究报告
李修建,王永健(2.142)
傣族乐器“光邦”传承群体的文化阐释
金 红(2.155)
羌族民间歌舞的多面考察
李祥林(3.131)
舞蹈人类学、方法论和中国经验(下)
刘晓真(3.141)
重塑“写艺术”的话语目标——论艺术民族志的研究与书写
方李莉(6.47)
影视学
电影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与中国道路
饶曙光(1.26)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史可扬,邢祥虎(1.36)
家之嬗变——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探析
杨远婴(1.45)
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及发展对策
胡谱忠(1.51)
纪录中国风格多样化 打造品牌提升传播力——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欧阳宏生,徐书婕(3.99)
2016年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综论
杨晓林,戚雯悦(3.106)
神秘东方的诗性书写: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解读
崔 颖,朱丹华(3.116)
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情感表达艺术
张欣琳(3.123)
中国电视类型节目的新探索——以《朗读者》为例
胡智锋,邓文卿(4.05)
批评与选择——电视文艺传播的道德接受
庚钟银(4.12)
吾道一以贯之——饶曙光学术研究的内在理路与体系建构
李国聪(4.18)
当下中国电影的审美观念嬗变与发展趋向
周 星(5.82)
电影批评中的六对关系
李建强(5.91)
从“苍天”到“人民”——论反腐题材电视剧崇高感的审美渐变
张 斌,李 轩(5.100)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嬗变初探
徐 协,付冬蕾(5.107)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述的民族性呈现
贾磊磊(6.69)
战争·和平·生命——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电影对战争的三种思考
陈犀禾,刘吉元(6.77)
传播与建构:藏地题材纪实影像论略
杨 伟,杨远婴(6.86)
音乐学
中国当下音乐现状与问题评析
和云峰(1.59)
从文本走向音像的民族音乐学——国际传统音乐学会首届音像民族音乐学研讨会综述
喻 辉(1.70)
近代学术转向影响下的对歌研究四种取向——中国两性对歌研究述评
肖 璇(3.145)
河北雄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齐 易(3.155)
冀北丰宁“吵子会”音乐历史与发展语境研究
赵书峰(4.54)
阐释人类学方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运用
董 宸(4.63)
社会主义新传统语境下民族音乐发展的契机与抵牾——以云南大理剑川白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胡晓东(4.72)
蒙古族长调演唱技法及术语表述体系研究
侯 燕(5.157)
装扮的传统与民族文化认同——从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的“萨满”谈起
张 林(5.167)
葫芦丝的流变与发展
吴学源(6.122)
“凝视”中的私火局表演——清远“清晖曲艺苑”音乐文化调查研究
蒋 燮,赖秋妍(6.133)
舞蹈学
郜大琨民族舞蹈观述评
于 平(1.76)
若在阨窘中——感思中国舞剧创作的当下困境
张 萍(1.87)
艺术学视野下中国当代舞蹈的现代性研究
仝 妍(1.95)
孙颖晚期民族舞蹈观述评
于 平(2.117)
中国传统舞蹈批评特征及模式刍议
慕 羽 (2.127)
脱离与沉浸——舞蹈剧场中前沿科技创作观念探索
刘 春(2.135)
古典舞的民族化协商
刘 建(4.4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舞”的建构
仝 妍(4.48)
新时期舞蹈思潮回望——思想活跃、渴求突破的“80年代”
茅 慧(5.149)
比较艺术学
时代呼唤“比较艺术学”学科的诞生 ——中西对话中的艺术理论研究
彭吉象(1.101)
“观看”与“倾听”: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比较视角
刘 剑(1.106)
比较美术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李倍雷(3.51)
艺术文献学
正史与造作 ——以蒙元时代为例
尚 刚(1.113)
近三十年京剧音乐研究现状——1978―2008年京剧音乐期刊文献分析
周 乐(2.183)
朝鲜民族跨界音乐研究现状
马琦玥(2.193)
说唱艺术志书类文献研究述略
苗怀明(3.65)
《不同技艺论》重要抄本述评
王付银(3.75)
欲养人才 必兴学校——基于动态视角下的中国早期艺术设计教育办学形式研究
黄艳华(3.87)
蜡祭:从“大蜡飨农”到“岁终聚戏”
于 平(5.142)
清代敦煌民间神庙戏场文献研究——基于清代卫所及移民视角的分析
王 萍(6.99)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中文献的鉴别与运用
张自然(6.109)
越南花山岩画文献研究
何永艳(6.114)
艺术学理论
“文化自信”语境下艺术理论研究的“中国”取向
秦 佩,李心峰(1.121)
艺术家的出场——现代艺术生产机制的历史局限
孙晓霞(1.130)
天人合一:中华面具艺术的哲学阐释
蓝 凡(3.33)
艺术传播视野下的“冗余”与经典建构
翁再红(3.42)
中国古典美学“兴象”范畴的生成
杨 洋(4.82)
建构现代中国花鸟画 “五构一论”的学术理论体系研究
姚舜熙(5.113)
古乐原义的历史考释及其千年久蔽的反思
王晓茹(5.126)
从老子之道论谈戏曲艺术的意象创造
刘志梅(5.134)
以跨学科研究视点认知艺理学的内在研究诉求和特性主题
梁 玖(6.94)
美术学与设计学
追寻中国油画先驱王道源
李倍雷(1.140)
妈祖形像考 ——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张蓓蓓(1.151)
禅意绘画中的禅宗美学观
易 阳(2.175)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建构基础
李 杰(3.171)
民间美术图案 “八仙过海”的图像学探析
熙方方(3.180)
云南文山红岩洞岩画研究
王永军,刘 波(4.90)
美术周刊《鼎脔》的研究
张一弛(4.98)
孔子的服饰审美文化观
张 明(4.104)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在江南太湖流域的发展——以苏州漆工艺为例
刘芳芳,田汉民(5.177)
当代艺术家的责任
丁绍光(6.61)
文化发展与创新
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第三极文化”的思考
黄会林,刘江凯(1.160)
文化国际传播理论的批判性研究
刘 琛(2.203)
穷奇神话意象的当下游戏诠释研究
刘卫红,陈明言(2.210)
傈僳民歌的传承现状研究——以云南澜沧江流域维西县叶枝镇的“阿尺木刮”为例
杨 英(2.218)
中国电影提升国际吸引力的三条进路
高 凯(3.189)
“非遗”传承人群的“再教育”问题反思——以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例
孙发成(4.110)
传统与创新之间:苏绣的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李 杨,熊 莹(4.119)
基于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以香云纱染整工艺为例
何晓丽,牛加明(5.186)
固守与变通,生产性保护视野下传统技艺的传承探析——以朝鲜族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为例
孙丽萍(5.190)
“非遗”艺人保护聚焦——以鲁西南鼓吹乐的艺人保护为例
林 琳,李云鹏(5.194)
数字化背景下的傩文化保护范式研究
聂 森,何 明(5.198)
艺术与设计作品
罗寒蕾《傈僳族少女》《织金十月》
(1.封二)
罗寒蕾《喀什姑娘》《新娘》
(1.封三)
罗寒蕾《网一·秀红 》
(1.封底)
付爱民《密语》《浴水狂欢》
(2.封二)
付爱民《将落之光音天》
(2.封底)
代大权《父子》
(3.封二)
代大权《博弈》《摄像师》
(3.封三)
代大权、郝彦杰、贺秦岭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唐宋八大家》
(3.封底)
姚舜熙《春光图》
(4.封二)
姚舜熙《骄阳之一》
(4.封底)
李 平《红土地·古道新月》
(5.封二)
李 平《红土地·归牧》
(5.封底)
丁绍光《生命之源》《流沙河》
(6.封二)
丁绍光《月光》
(6.封三)
丁绍光《八千里路云和月》
(6.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