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2017-08-17余桂任
余桂任
摘要: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以及知识本身的可塑性,利用数学问题,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概念教学策略探讨教学环境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释。在概念引入阶段,要做到:运用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在讲解阶段要做到:讲明内涵外延,全面理解概念;注重瞻前顾后,发展所教概念。在巩固阶段要做到:进行系统总结、促进学生记忆;加强综合练习,有效区别异同。
一、讲解阶段的教学策略
(一)讲明内涵外延,全面理解概念
教师要始终铭一记数学概念的定义所反映的只是最本质的属性,概念的内涵不仅仅是定义,还包括许多性质、定理、推论等;而概念的外延也不僅仅是几个典型的例子。教师在讲解时首先要讲弄清概念的定义,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数学的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含义区别开来。讲清楚定义后,就要讲清此概念所引出的性质、定理、推论等,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和应用概念。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而它的性质却包括: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它的判定则包括: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此外,教师还要准确描述概念的外延,防止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同时教学数学概念时还要避免同一词语的反复。例如,不能说“求两个数加在一起是多少叫做加法”。总之教师在讲解概念时既要保证讲的全面,又要保证用词准确。
(二)注重瞻前顾后,发展所教概念
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许多概念的定义是初步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完善。从纵向上看,许多的概念都随着学生知识的逐步积累,认识的逐步深入,而愈加完善。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制的《数学教师用书》中也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瞻前顾后,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后续阶段的教学内容,在给学生讲解概念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将二者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发展概念就是指教师不能就概念论概念,而是在讲解完概念的基本含义后,注意概念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对圆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就接触到了,但是当时对儿童的要求只是在几具图形中能找到圆就行了;而到了六年级再认识圆时,对学生的要求就更进一步,不仅要求他们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求进行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这就要求教师在最初的教学时就应逐步渗透后续内容。
发展概念的方式很多,除了渗透后续教学内容外,还可讲述一些数学史的东西,将概念的产生过程、发现此概念的数学家的生平经历、与概念有关的逸闻趣事,筛选一些讲给学生,这样就能使单纯概念的讲解增强了人文氛围,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更在情感上都有所得。任何课堂教学都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概念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二、引入阶段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
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学伊始就应使学生做好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准备。在概念的引入阶段,首先就是要迅速安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开始接触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创设数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以及知识本身的可塑性,利用数学问题,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比如通过计算引入“互为倒数”这个概念时一,教师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21/2,l/77,4/55/4,9/1010/9.…,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都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其它如“比例”、“循环小数”、“约分”、“通分”、“最简分数”等概念都可以通过计算引入。
(二)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他们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很强,只有出现足够数目的、有价值的感性材料,他们才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因此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巩固阶段的教学策略
(一)进行系统总结、促进学生记忆
复习课的第一阶段就是将之前所学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回想先前的知识,不要只是自己讲,要多采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虽然学习概念是为了应用,但是帮助学生准确的记忆概念的具体表述也是十分必要的。系统总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来的概念体系要清晰明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将这一阶段所学内容都了然于心。用图表的形式就要明显优于简单概念的罗列。
(二)加强综合练习,有效区别异同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他们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相似,有些概念的内涵相近,这就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如数位与位数、化简比与求比值、时间与时刻、比与比例,质数与互质数、整除与除尽、偶数与合数等。因此在概念的巩固阶段,教师就要特别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弄清易混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使概念的精确分化。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苏格拉底式问法,步步追问,比如针对“质数与互质数”教师就可以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互质数?质数的对象是几个数?互质数的对象是几个数?”教师也可直接呈现出几组数,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后从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