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7-08-17王诗琴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浅谈语感培养

王诗琴

摘要:语感是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核心,它不但表现为对作用于它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对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而且,语感与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语感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认识水平高、思想健康、审美情趣丰富的学生。

关键词:浅谈 小学语文 教学 语感 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语感的丰富和增强。因此,抓住了语感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培养语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呢?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就语感训练体系的构建作以阐述。

一、抓住训练重点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教学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使学生具有快速听辨和阅读相当程度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是一种充分利用语感推动而快速感知字词,解其字面,悟其意蕴,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来自材料的信息,形成对阅读材料大致印象的能力。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语感能力。

(二)使学生具有准确把握语言文字中的所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节奏感的能力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载体,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美感意趣。这种情感在语言文字中往往并不是明白直露、一目了然的,而是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需要读者去想象,去品味,去咀嚼。此外,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不仅在诗歌中有节奏,就是口语及散文中也同样存在着节奏。把握语言的节奏感不是靠理性的思维,而是凭借着敏锐的直觉。因此,准确地把握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的节奏感,应是语感的训练重点。

(三)使學生具有运用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准确揣摩语言文字的分寸感、形象感的能力

分寸感是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感受,形象感是对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和意境感受。这种分寸感和形象感的揣摩,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

二、捕捉训练材料

语感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材中有很多适合作语感训练的材料,教师要精心选择,经此为“例子”,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如何捕捉语感训练的材料呢?我认为应从以下语感训练点入手。

(一)遣词造句准确精妙处

入选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备,就具体一篇文章来说,有些用词造句特别准确精妙,是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训练语感的最佳处。

(二)言外之意蕴藏丰富处

有不少言语,特别是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除了文字表面的含义外,往往潜在着另外的更深一层的含义。

(三)语音节奏和谐优美处

言语在反映客观事物时,除了在内容上力求准确外,还要考虑音律上的和谐与优美。无论何种文体都是力求悦耳动力、琅琅上口。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那些和谐动听、错落交替、抑扬顿挫的语言的音律感、节奏感的领悟,并从中感悟其运用之含义。

(四)感情抒发强烈浓郁处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好的作品必然是感情抒发真挚浓郁的文章。“情动而后境达”,教师必须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使语感训练与领悟文章思想内容和谐统一。小语教材中有很多情感抒发强烈浓郁的篇段,如《草地夜行》一文中的最后一段,《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最后两段,《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壮士英勇杀敌、壮烈跳崖的几小节,《一夜的工作》中写作者在回来路上这一段等。

三、掌握训练方法

(一)朗读训练,句段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是语文教学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可感悟文章真谛,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朗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自读等多种形式应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

(二)品词解句,字词感悟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文章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和表达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的词句,要引导学生进行推敲、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语感自会增强。

“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这个“核心”,重视语感训练,并采取切实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浅谈语感培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