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2017-08-17徐宁
徐宁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阅读教学中有下面一些体会和尝试。
一、利用教材
(一)利用有些课文的意犹未尽,让学生续写,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文章中描述的某些跳跃,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一教学案例,《月光曲》中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激动地说:“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课堂上学生质疑:“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有的学生认为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很谦虚,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这个答案应该是合理的,但是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鼓励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提出了另外几种看法:贝多芬不回答是默认了;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正在构思《月光曲》,顾不上回答;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精神感动地说不出来……。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发散和聚合思维得到均衡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探究创新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它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以及在积累过程中的创造性思考。阅读及其评价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大胆发表独自见解,进行讨论和争论,在探究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在不断的质疑与思索中寻求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丰富和充实自己,这样无疑会对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有些帮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只要有这种意识,就可以从设计教学过程入手,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围绕教师转,让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方法。
其次,在探究性阅读中,尤其要注意学生质疑释疑的兴趣,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让学生好“疑”才有探究的原动力,进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這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在阅读中进行质疑和释疑是促进理解的有效策略,也是训练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捷径。第一,质疑释疑在阅读中起导向作用。根据人们在阅读文章时对文本信息加工的深浅程度不同的特点,把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第二,质疑释疑可以促进积极的信息加工活动,学生阅读时提出问题,久而久之,他们会在不断的训练中成为积极的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第三,质疑和释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策略的正确认识中不断地增强阅读的技巧和能力。第四,质疑释疑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信息加工。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恰当的提问,来唤醒头脑中储存的相关概念和经历,用来解释和重组所读文章的内容,使所读的内容更富于意义,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释疑的策略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不同信息进行鉴别、选择、鼓励学生对貌似平常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探究中发现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并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多年的惯性讲解中应多带入一些思考,想方设法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给予学生思考的天地、生命的灵性和创造的灵感。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脑中经常装着“为什么”,让学生将阅读的材料进行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进而就可以在探究阅读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通过“读”与“思”,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教”与“学”,使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如我在教《赤壁之战》重点段时,就有意识给学生时间学重点部分,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学生提出:“课文中为什么要四次写到东南风,这与火攻有什么关系?”显然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用学生的质疑检验学生的学习。首先学生要在整个重点段中快速默读,画出有关描写东南风的语句,然后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展开讨论。同学们说:“吴军趁风行船,船速更快;”“火仗风势,烧得更猛;”“只烧曹营,保住吴军。”从中明确了“风”的作用,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有创造性的。
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对于学生的发现,我们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己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发现、硬拉着学生“跟我学”的做法,导致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和学习的需求,创新意识被扼止于萌动中。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
我们不是把阅读看成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自由理解”,而应建立在阅读、感受、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它是阅读教学的高级要求。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运用置换、组合、交汇、迁移的创造原理,完成汲取、质疑、发现、验证的创造过程,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郎小霖.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反思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2、汪新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以《谈生命》一文为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