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径训练中应多加强队员意志力的培养
2017-08-17张小灵
张小灵
摘要:体育中心是促进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意志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田径作为体育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为田径运动员打下良好训练基础,促进田径运动员体能的提升。就目前来看,体育中心在田径训练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体育中心水平的提升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应采取有效的训练策略,促进田径队员意志力的形成。
关键词:体育中心;田径训练;培养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完善,人们对体育中心也逐渐重视起来,田径训练得到了有效开展。现阶段,我国在田径训练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使训练水平无法有效提升,本文将分别从:意志的概念研究、田径训练开展现状、促进田径训练中队员意志力培养的有效对策,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意志的概念研究
意志是指人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与支配行为,通过客服困难来达到预期目标,而意志行动则是指受意志分配的行动,举个例子:我们在观看田径比赛时,能判断出刘翔的竞赛过程就属于意志行动,这是由于刘翔的意识十分明确,他必须通过重重考验方可到达终点,最终拿到世界冠军,意识是人类心理全过程,它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调节与支配来实现目标,换言之,人要先有意志,最后才能产生意志行动。
二、田径训练开展现状
(一)田径运动员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现阶段,田径训练在体育中心得到了有效应用,并发挥出一定训练效果,就笔者研究,目前许多体育中心教练忽视了田径运动员的主体地位,训练内容的安排未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而导致教材内容编排科学性的缺乏,例如:训练内容的编排不符合田径运动员身心发展现状,训练内容相对单一,创新性不足,且训练内容与高中训练科目有所重复,无法根据田径运动员需求来开展训练,在田径训练中,教练若忽视对田径运动员的启发,导致其兴趣低下,难以实现训练效果。
(二)未遵循因材施教相关原则
每一个田径运动员发展水平均有所不同,有些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学习能力强,但也有部分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差,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甚至有些田径运动员还差处于大病初愈期,有些女生正处于生理期,为达到训练目标,教练应采取因材施教原则,尊重田径运动员个体差异,但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并未注意到这一点,而是采用“一刀切”,不仅无法激发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长此以往还会对田径运动员带来一些伤害。
(三)理论训练同技能训练未能有机结合
田径训练分为理论训练与技能训练,二者互相依存,田径运动员缺一不可。当田径运动员掌握了相关理论才能在训练中取得更鲜明的效果,然而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往往过于重视技能训练,导致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最终使田径运动员技能训练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无法获得预期的训练效果。
三、促进田径训练中队员意志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组织体育竞赛
为促进田径运动员意志力的形成,学校应通过体育赛事的开展,通过规则的制约来培养田径运动员意志品质。体育竞赛要求田径运动员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提高田径运动员自控能力。比赛瞬间变化,时机稍纵即逝,在体育中心中,田径运动员应该掌握时机,能促进田径运动员良好意志力品质的形成。体育竞赛要求田径运动员克服种种困难,培养田径运动员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竞赛精神。
(二)采用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通过非语言手段、语言手段对田径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心理暗示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为促进田径运动员意志力的形成,教练应采取积极心理暗示法,在实施消极心理暗示时教练应采取无负面词汇,文字应通俗化。如:坚持、很好,这类词汇。此外教练举手投足均也会对田径运动员心理效应起到作用,对田径运动员意志力造成影响。
(三)遵循田径运动员主体地位
在田径训练中,教练应遵循田径运动员学习主体地位,将田径运动员当作课堂中心,在训练内容编排中应立足于田径运动员身心特點,并满足其需求,避免出现与中学训练内容重复。另外,在训练内容上应尽量安排具有前瞻性的训练内容,对田径运动员有效启发,不应照本宣科,充分激发田径运动员学习兴趣,并将分层训练法应用其中,化难为简,一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安排训练。
(四)转变训练思想观念
在人本理念的推行下,要加强体育中心改革,教练的观念就要进行转变。把人本理念与训练方法相结合培养优秀的综合型素质人才,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力满足训练的需求,就传统的训练方法及模式教练应该去除,不能只注重田径运动员的竞技技能的提升,从而忽略田径运动员的精神需求,教练要懂得时刻关注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及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将人本理念与体育中心方法相结合,培养田径运动员全面进行发展。此外,教练在训练是应该关注每个田径运动员的性格差异,由于田径运动员基础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教练对基础较差的田径运动员要懂得因人施教,使得田径运动员学习体育的兴趣更加浓厚。
(五)注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早在两千多年前由孔夫子提出,这个训练原则依然沿用至今,教练在实际训练中,应加强对田径运动员发育情况的了解,根据田径运动员特点来安排训练。举个例子:对于身体素质差的田径运动员,可以先安排一些运动量小的项目,待其适应后再适度增加强度,对于伤口愈合期田径运动员,则应暂时运动。
(五)理论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进行
为促进田径运动员意志力的形成,应将理论训练与技能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不同训练内容知识点均有所不同,首先教练应对理论知识进行灌输,帮助田径运动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应展开技能训练,避免盲目训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院校都要提高对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加强经济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对田径场地和器材方面的建设,确保训练能够不折不扣地进行,为师生解决训练中的后顾之忧。
结束语
田径训练是各项运动训练的基础,在体育中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由于在体育中心田径训练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导致训练效果受到影响,训练质量难以提高,田径运动员意志力难以形成。对此,我们应当从训练方案设计和训练场地及器材的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倩,倪刚,张波. 不同组合力量训练方法对田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6):65-68+5.
[2]黄赛强. 体育中心田径队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4):20-21.
[3]廖伟玲. 部分常用训练方法在排球专项训练课中负荷强度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