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民游踪
2017-08-17黄信恩
黄信恩
航班误点,赶不上末班高铁,我改搭客运,晃返高雄。
自从高铁通车后,我鲜少接触这类驰驱梦土的夜车。当意识浑沌之际,车内便亮起灯来,原本预估五小时的车程,三小时半后,窗外匝道指示牌已写着:“楠梓右线”。
距上次搭客运纵贯南北,已是八九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学生。客运会先在楠梓交流道下客,接着往高雄市区驶去,终了停在七贤路的麦当劳前。
由于路况过于畅通,使得原先“一觉醒来天就亮了”的盘算生变。这多出的时光如何打发?我想了想,不如先在麦当劳里小食,天亮后搭首班捷运返家。
很快地,车子来到七贤路,转了两个弯,停下。然后司机广播:“终点站高雄车站到了。”
“会停七贤路那间麦当劳吗?”我问。
“早就没停了!麦当劳也撤了。”司机说。
我下车,愣在熟悉而发黑的城里。此际,脑中空荡荡,徒存一件事:哪里还有麦当劳?
仰头一望,一具M型招牌,不偏不倚正对新火车站,黄亮亮悬在天边,炽热燃着黑夜。
我拖着行李,朝M型招牌走去。那似乎是一种幽微的磁力线,牵引我,告诉我:来到一座城市,毫无头绪时,第一件事就是找麦当劳。
是的。我常如此。
比方某年初夏,我来到直布罗陀旁一个叫Aigeciras的小城,准备搭船前往北非。这城和西班牙的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盛开的夹竹桃、蒙面的伊斯兰女子,偶尔经文会在清真寺的尖塔扩音器上念诵着。对我而言,身处这种阿拉伯文与西班牙文冲积的语域里,最困难的事是点菜。
那个燥、渴而饿的午后,我走进又走出几间食堂,有些沮丧,菜单让我体验到文盲的艰辛。望着整城繁乱的文法与字母,我心中想的是:去麦当劳吧!至少有图案、有编号、有无需讨还的价目,有薯条、大麦克、可乐等单调却安心的滋味,即使店员不谙英语,比个手势也能点餐。
提行李,端食盘,我险些失重地拾级而上。这是我第一次凌晨三四点走进麦当劳。
来到二楼,选择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下,观四方,此时的站前麦当劳比我想象的还生动。有进食、有嬉闹、有翻阅、有鼾响,全天候的生理时钟于此连贯摊展,好似机场转机时,旅人带着各自时区交错来去。
一位妇人,桌上与麦当劳相涉的仅只一杯饮料,其余尽是小说。她发丝略呈灰白,简单束了马尾,赤足盘腿而坐,脚趾不时蹭着,肤层磨落,姿态有些失雅。这不见面目、专注书页的妇人,是怎样的身世?
四位有着移工肤色的男女,金链银环挂满颈肢,据一角,薯条倾倒一桌,拉扬嗓门,不怕被窃听,反正是赤道国度的语言。岛上的人很陌生,放胆宏亮吧;但就在同一侧,几位男子,被欢乐的移工衬出身上的寒凉,他们或卧、或趴、或倚,以桌椅壁墙承载今夜梦寐。其中有位醒着,但魂神皆离,恍惚吞着鸡块与浓汤。他穿着破旧,长发纠结,胡碴蔓生,一只捆着空宝特瓶的麻布袋搁于桌下。他何处来,又哪里去?
而最显眼的大概是一位金发男,臃肿的长型背包占了一张椅面,里头填塞了多少游晃的日子?他滚着鼠标,皱眉,或许正规划日出后的旅程,流浪日记仍待续。
还有一群男孩,坐了几桌玩起扑克牌来,喧噪声不输那群移工。地上一包包行李(感觉藏有A书)邋遢地堆满走道,或许是在等头班列车,于此暂歇脚。
而儿童区的球池旁,此刻正传出鼾声,一双着牛仔裤的粗短腿肚,大剌剌从溜滑梯底座伸出。若无鼾声,心脏电击去颤器可能要准备了。
我想起有次过境香港。因抵港夜已深,而转搭之航班是隔日一早,这尴尬的转机时间,说明机场过夜之必要。但既然难得出外,就安心睡一觉,何必以一种保持警觉、随时醒来的方式睡机场?
后来我决定订旅馆,却发现机场附近房费过高。我念一转,想着那么几小时,睡个觉,快捷经济就好。于是在agoda订了间旅店,二十四小时柜台服务,网路相片看来净亮,但地址在九龙弥敦道的重庆大厦。
关于这大厦,我听来的多是龙蛇混居、违章的负向说法。但我告诉自己,能在agoda网上供顾客检视预订的,应该经过认证,毋需多虑。
搭上A2l巴士,五十分钟后便抵重庆大厦。来到柜台,一个老男人向我确认订单。从他混杂京腔的那种普通话口音判断,应该不是香港人。他要我押港币一百元。
“我明早六点退房,有人在柜台退我押金吗?”我向他确认。
“六点?没人。”他说。
“那将钥匙放回柜台,今天不收押金可以吗?”我又问。
“不行。”他告诉我,除非睡八人房宿舍。但别担心,今晚入住的都是与我年纪相仿的欧洲大学生。他带我看那間宿舍,门开,一群洋男洋女挤成堆,咆哮烂醉,四架上下铺的床把空间占满了,睡上铺的只要起身,便撞及天花板。
“不行,我不能住这间。”我很坚决地拒绝。因为我不知道这群人何时熄灯,要求老男人按原预订的房给我。
但他语气上扬,急了,说:“这不是五星酒店,还要那么早坐车来还你押金?”
“那我托香港朋友明天还你可以吗?”我说。
“钱退你,算了算了。”他像极赌气的小孩,将原预订的房租退给我。并说,看我是台湾人,为我好,我原预订的房在别栋,那里住了很多印度、巴基斯坦人,无卫浴,晚上如厕得外出,很危险。
我向他解释,我不介意卫浴,只要睡一觉就好,澡在台湾已洗过;关于印度、巴基斯坦人,我住过一些青年旅舍,不是没相处过,无须假想人人皆恶远避之。请他照我预订的房给我。
就这样,在柜台僵持一会。时间已过凌晨十二点半,我脑中想的是:如果离开这里,要去哪过夜?
很直觉地,浮现的念头是:麦当劳。
不一会,老男人说,有间附卫浴的房可给我,但得追加港币三十八元。不是已经说我不需卫浴了吗?按我预订的房给我有那么困难吗?我心中疑惑着,却忍住不说。也罢!费神解释多疲倦,睡一觉,从此不复返。
“小伙子,记得,明早六点,我在柜台等你退押金。要准时。”离开时,老男人重申着。
我来到这间房,门开,眼前的一切只有两字:恶心。这长型之房,窄得像储藏室,什么卫浴设备,仅是尽头地上一具阿拉伯蹲式马桶。墙上有洗手台,再往上是热水器,冲澡得跨在马桶上。这寒伧的卫浴,以一片半透明挡水布隔着弹簧床。无窗,无空调,只有一台小电风扇。
而那枕套、被褥、床单有洗过吗?整间房都和老男人一样不可靠、肮脏、发臭、充满疑点。
那夜我不断控诉自己,为何当初要贪小便宜,让自己住得如此狼狈?七八千元的过境旅馆费支去,心割一下痛就过了,钱再赚就有。
隔日六点来到柜台,一片黑,只听见打鼾声。我敲敲柜台,无人接应。于是握拳,重击了柜台几下。老男人惺忪起身,拉开拍屉,口中碎碎有词,将押金退还给我。
“你很准时。”他说。
我没回应。
“小伙子,你很准时,我在夸奖你。再见。”他说。
我不发一语离去,带着愤怒与怨恨。我实在很难相信他有回家,为了退还钥匙押金一早坐车来。
步出重庆大厦,我竟感到自由,第一次觉得香港的街道是透气与宽阔的。之后沿北京道走去寻早餐店,不知不觉来到尖沙咀码头一间位于地下室的麦当劳。
走下楼,我有些诧异,这隐于地底的麦当劳,清晨已如此繁忙——提公文包的、背书包的、拖登机箱的、拎家当的;醒的,睡的、老迈的、青壮的、浓妆的、素颜的。那是一个画面冲突的时段,拮据的香港正要退去,富庶的香港才要登场。
然而我也才知道,在香港的麦当劳过夜,一点都不孤单。至少不用屈就不实的旅社。
2015年,有次我结束一场内地的研讨会,在香港飞往高雄的机上报纸上,读到一篇新闻,整整据了一个版面。
报道讲述印度摄影师苏拉杰·卡特拉,在深夜踏进九龙多间麦当劳,以影像记录一群夜泊于此的人。文中称这些人为“麦难民”,他们多因房租昂贵,在人潮彻底退去时进驻麦当劳。他们或许知道,白昼一直到午夜,旺角油麻地尖沙咀,人来人往,地狭人稠的印象如此逼近,就凌晨一两点后过来吧,这时间仰卧在软垫椅上,摊开全版报纸,盖住肚面,或跷个脚跨过桌椅,如此睡态至少较不会感到歉意。
看著报上图片,它传达给我的感觉是疲倦。那种疲倦架于无力、松手之上,放水东流,不少麦难民都上了年纪,表面安详地熟睡,却难掩醒来后要面对的荒凉。
苏拉杰·卡特拉除了摄影,也采访店员与麦难民。店员说,有些人是熟面孔,他们知道他会来,几点后又会撤退,定时且守序;但有些不然,借厕所梳洗甚至抽烟。驱逐,又折返,只要不逾矩,井水不犯河水,便在怜悯不选择无视。
然而称呼麦难民并不贴切。报道也指出,有些夜宿者其实是上班族,非缺钱或缺房,只因家住离岛或内地,为了隔日一早上工,节约通勤时间,简单果腹歇一晚。麦民,或许还是较礼貌的称呼。
几个月后,我在香港脸友的动态上,读到一则新闻转载。有天,九龙坪石邨的麦当劳,走进一名五十多岁的女子,她在角落坐下,趴桌,然后睡着了。而这一睡就不再醒来。当她被发现、叫唤时,已是几个小时后的事了。她身上无证件,仅有一张八达通与2.6元港币。麦当劳人来人往,座无虚席,没人注意到伏尸正在那儿。
我想着那样的离去,无痛无声无息,虽然寂寞,比起医院插满管路、血肉模糊地离去,也算好走了。
不久,天亮了。城市初醒,一切新始。方才遇见的身影,半数已消失,那魂神皆离的男子仍在,拎起宝特瓶麻布袋,一步按一步走下阶梯,消失在我的视野外;醒目的金发背包客也在,此刻脸正贴着笔电涎流睡去。而新的面孔,学子与白领纷纷上楼用餐,动线无声地流摆,一出一进,一场快餐哺喂,正给城市朝时的气力。
我收拾餐盘,想着火车站前、百货公司地下街、社区三角窗、交流道下、机场、医院……大城小镇,麦当劳惊人地繁殖、布局着。从我懂事起,这岛就步入麦当劳时代。当年若有人问我:高雄有几间麦当劳?我数得出。第一间开幕的在三多圆环、第二间在澄清湖门口、第三间在大统百货旁……从屈指可数到无力也无心数算,从十点打烊到二十四小时营业。
那曾是一种奢侈。孩提时,只要同学到麦当劳庆生,便投以羡煞眼神。如今,麦当劳平民化,不能跻身宴客的选项,甚至不是一个食欲的意义,更多时候是睡欲、尿意,或者避暑、K书、言事,甚至栖身。但无妨的,点杯可乐,获得接纳,就算流离的身世不被理解,接纳已是一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