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与设计

2017-08-17赵茜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设计师思维

赵茜

摘 要:思维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在精神生产过程中认识客观现实世界、构想未来理想世界、应变现实环境的秩序化意识行为。思维相对来说主要属于心理范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等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设计的教育体系应更加追求对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和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设计;设计思维;设计师

中图分类号:V2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70-02

一、综述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谜语,是人面狮身像斯芬克说出的:什么动物早上用四条腿,中午用两条腿,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聪明的伊底帕斯回答说,那就是人。人在婴儿时用四肢爬行,在成年时用两腿走路,到晚年时则拄着拐杖行走。这个谜语不仅说的是人,还有人类的发展历程。人类的成长是从一个愚昧到文明,从自然本能到有成熟意识的过程。思维,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在精神生产过程中认识客观现实世界、构想未来理想世界、应变现实环境的秩序化意识行为。

思维相对来说主要属于心理范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等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譬如从表述的角度讲,有形象思维、技术思维、逻辑思维;从认识的角度讲,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知觉思维、灵感思维;从哲学的角度讲,有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此外还有顺向性思维与逆向性思维,单一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聚合性思维与散发性思维等。

设计的教育体系应更加追求对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和思想的应用,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和进行创造,进行多种思维训练。每一种训练手段都能充分调动想象力,每一种思维方法都能创造独特的思路。

设计合理性来自于对设计物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系列推导和追究,包括了准备、孕育、确定和验证的思维活动,而落实在具体的设计造型阶段中的则是需要各种艺术思维的介入,包括直觉、灵感、意象的产生以及想象力的催发。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单一的思维模式难以应对复杂的设计现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才能满足设计对思维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人类根据自己的生活劳动实践,不断开发着设计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中思维方式又不断地融合其他思維方法,设计的思维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这种多方面的融合决定了设计思维的开放延伸,最终落实到人,是充满思维活力的设计师,有强烈的思想感染力、灵敏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具体到特指的设计专业,还要有鲜明的艺术视觉思维。

在当今,设计成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创造领域,以工具理性为典型思维的设计也越来越追求设计的诗意和不可预料的审美价值,因此融合性的思维方式成为当代设计师必备的能力。

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思维

(一)设计思维是一种社会性思维

设计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敏锐的时代精神,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与科学、艺术一起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发现设计动机,为人类提供了更新、更进步的思想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思维空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意大利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说:设计对他而言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探讨政治、爱情、食物,甚至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归根结底,它是关于建立一种象征生活完美的乌托邦的隐喻方式。

设计从属于经济活动,因此设计与艺术相比,特别重视结果,显示出其趋利性的一面。人们有可能因此改变生活方式,也有可能因此获利,设计因此具有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也存在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不同于艺术,设计的功能有明显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导致了设计思维的明确指向性和功利性意图。

在现代设计中,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产品,而且为人民提供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也将长期以来一直分离的科学和人性融合起来,消除人对世界的焦虑,人和人之间、人和环境之间的疏远,使生活更加快乐美好。通过设计体现自己的意志与情感,建立与自然资源、城市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当尺度,是新一代设计师的职责。

(二)设计师是一个社会角色

创意是创意人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提炼,好的创意一定是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中散发出来的幽默感,有时也可能是带泪含笑的一出生活情景剧。它会在一切社会细节上体现出对人的关爱,提供温暖人心的方便与舒适。如,“无障碍设计”体现着对残疾人的关怀,分类垃圾的处理体现着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设计思维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独特看法的一种表达,而创意是宣扬良知和善念的窗口。

当你成为设计师的那一刻起,设计思维可能就会被固定的职业和戒律所约束,只有把自己的世界观还原成社会人,把设计不只是当成一份工作,创意活动才不只是一项任务,而会被赋予情感与体验。

后工业社会把产品中给人的美好感受看成是对功能性设计的超越,从而帮助人们去获得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设计因此具有了文化生产和创意生产的功能,正在超越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三)设计的思维体现共同价值观

在设计的过程中,影响设计思维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大众的审美趋向、客户的要求以及设计本身的一些制约等。作为一个设计任务的完成者,也是社会文化的缔造者,设计师会对社会上的设计文化思潮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设计应当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设计的本质是把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形式并为信息带来秩序的能力,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应该是当代设计的宗旨。

(四)设计思维:弘扬传统文化

以西方的思维评价模式为导向与发展路径,无疑会使我们忽略自身文化传统的价值。完全的西方思维模式不仅会造成我们设计发展的畸形,更会造成本土设计竞争力的缺失。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包括:观察、摹形、情感、想象、象征、整体与妙悟。

现代设计观念无论从形态还是形式上或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都与中国传统视觉造型元素有着一定的渊源。谈到设计思维的本土性和開放性,对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旧有造型元素进行形态上的改造,不仅能使元素传递现代设计观念,更能使旧有元素传递现代信息,复合现代设计的功用,从而摆脱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与语意上的偏差。

当今世界上不乏把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于设计中的民族,成功的协调好了设计中继承与开放的关系,在对传统的现代诠释方面进行了钻研与探讨,最后形成的设计既不落后于现代文明,又有对自己母体文化的追忆。这样的设计具备了较高层次的文化内涵,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能激发对历史的怀念。

(五)设计思维介入时尚与流行

时尚的形成有人为炒作的因素,是商家、媒体、行会联手创造的结果。“拜物细胞开始作祟,炫耀心态陷入不理性,即使是科技必需品,都要比别人奢侈三分。”这是明基系列电脑笔记本的广告文案,并且极力运用色彩变换进行视觉感官的刺激,来诱发人们的时尚过敏症。

时尚带来消费的浪潮,也给各方带来实在的利益。设计师对于时尚的追求和研究有其赤裸裸的商业性。他们运用时尚的概念对读者和观众的购买力进行诱惑和怂恿。时尚的形成包含人类社会极其复杂的因素,设计师居心叵测地把时尚分解成多个元素,然后把它们按地域国家、风俗文化和行业类别等,人为地进行切割,最后通过媒体对消费者发起宣传攻势。

时尚本身的特性,使得时尚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成为有趣的课题。任何一种时尚的形成和传播,同某种社会思潮的形成一样,和某些社会集团不遗余力的推动和宣传密切相关。一个品牌可以诱导时尚,一种文明可以形成时尚,但是任何的时尚都需要文化习俗的认同和推动,需要精心的策划和设计。

三、从艺术的角度看思维

(一)感官盛宴

艺术的思维常常体现出幻想、荒诞、意识流、浪漫的特征,是形象思维的极致发挥。设计是一种思维,因此不妨把它看作是超越具体功能含义的大设计概念。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就是“超设计”(Hyper Design),以此说明艺术是设计出来的。广义的设计是谋略,是创意;超设计就是解构设计、再设计。

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设计,用视觉元素来表达设想和计划,让看的人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完整定义。艺术与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现今的各种设计活动也是与艺术错综结合。物质化社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设计的发展,而设计一向是强调使用的舒适性、方便性和审美的愉悦。对于设计使用功能的过多强调,形成了设计与艺术的分水岭。

(二)精神理念

无论是设计还是艺术,精神理念是其思维的支撑。艺术追求美,道德追求善,科学追求真,设计则兼有多种性质。对美的传统认识可以分为视觉形式、生理感受和精神理念三个方面。柏拉图不会把这些感觉的美作为理想的美加以肯定,传统古典美学的中心是精神理性的理念美。

(三)视觉形式

笛卡尔曾说: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指的便是形式,而另一方面,美是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传统艺术的创作,是一个企图再现世界“真实面貌的解释”过程。

设计从来没有把目标定位于模仿现实的真实,即使是装饰主义的设计也只是对自然形式有选择地进行提取。而现代主义艺术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否定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在自然面前“实现”感觉,以探索和追求新的艺术形式,同时把对外在世界的表现转向对内在精神的表达。这样就与传统艺术的表现法则彻底决裂。

(四)抽象移情

如果说艺术中的秩序带有个人的偏爱,那么设计中的秩序则是公认的形式法则,表现为装饰的或者构成的样式主义。这也是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与传统自然经济社会的区别。装饰的、工艺的繁复设计改变为更加简洁明快的现代设计,规则与标准成为主流设计的基本要素,手工性的、非规则的曲线的工艺特征逐渐消失。

抽象的理论不仅为现代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视觉实践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方法。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呈现出思维上的近似性,并且许多人也是身兼两职。从包豪斯学派以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其认知世界、创造设计的思维形成了一股合力,也形成了世界性的现代设计风格。

四、结论

对设计师而言,设计可以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计划,一组唯一的或特殊的适当关系,一种能够表达的独特态度和立场,一个解决视觉问题的生动方式,一种针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索。思维训练的过程与现场,也是思想的旅程,我们将会在旅程中学会跨越思想的障碍,学会欣赏一路的思想风景,并且在旅途中经受精神的洗礼。

最后,是在艺术与设计中,将思想转换为视觉的真实物象。这样,我思我创造,就将是我们一生都乐于从事的生活方式。而这,又是更大意义上的思想之旅和人生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琼花.视觉艺术教育[M].北京:三民书局,2004.

[2]克劳斯·雷曼.设计教育 教育设计[M].南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设计师思维
小小设计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