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一带一路”上的华人选票

2017-08-17于冬

南方周末 2017-08-17
关键词:陈杰马赛华人

与父辈们“只问生计”不同,新一代华人政治参与热情明显高涨。在法国华人已超过60万,是竞选不敢轻视的力量。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共赢精神,正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较大胆的自由市场政策”不谋而合。

南方周末记者 于冬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宋相森

发自巴黎

“跨洋生意明显好转”

57岁的旅法商人陈杰记得,大概在1984年春天随父母和叔叔到山东威海寻祖。

“山东人身强体健,热情、直爽、好客,但又像孔夫子他老人家一样有礼有规矩。”陈杰这样概括自己的祖辈。

历经三代人发展,陈家已经经营起一家物流公司,在法国马赛、比利时泽布里赫等欧洲重要港口设有分支机构。他的家族随船漂泊而来,注定与航运业有缘。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陈杰感到,这三年来跨洋生意明显好转。

要追溯陈家的历史,不得不提中法关系。中法关系可追溯到蒙古帝国西征,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法两国交往不过百余年。

相比上世纪20年代在法华人精英群体——中国留学生,在法更多的是像陈杰祖父一样的普通华人,而陈家的离奇家族史见证了一段国际关系史。

1914年秋收过后,山东威海一个普通农家传来喜庆的锣鼓声,来自邻村的男女老少簇拥着新娘涌入陈家小院,媒婆招摇过市,男人满身酒气,孩童们嘴里含着红薯糖追逐嬉闹。

这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一场战争正在酝酿。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

来自萨拉热窝的“震惊世界的枪声”,也牵涉到地球另一端的陈家院落。

“我的祖父陈洪长刚刚娶亲不久,就到威海卫沿街做起货郎担,在码头看到了法国人的招工帖。”陈杰说,当时山东正在遭遇饥荒和干旱,带着“吃洋饭、穿洋装和光耀门楣”的希望,他的祖父陈洪长在1916年冬天踏上了开往“一战”前线的邮轮。

与英国人招募的中国劳工被派至比利时和法国直接上前线不同,法国人调派的中国劳工则被遣往法国各地,主要在工厂、建筑工地和造船厂工作。

因为身强体健,陈洪长抵达马赛港后直接被法国当局调遣为码头工人。

“在法国遭受国难之时,华工任劳任怨地工作,一度赢得当地人的尊重。”陈杰说,但战争过后,“我们和当地人完全不同,更没法与当地人沟通,所以几乎所有的坏事都被算在了这些华工头上。一旦发生盗窃行为,华工首先成为怀疑对象”。

与父辈们“只问生计”不同,现在,“华工”三代、四代的政治参与热情明显高涨。

“在法国华人的数量已超过60万,是法国政客竞选不敢轻视的力量,要获得我们的选票,当政后就要对中国友好,就要保护好华人在法国的利益,也只有参政、议政才能真正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陈杰说。

中法友好关系“是超越党派的”

追溯历史,中法和平交往缘起古老的丝绸之路。

从16世纪起,中国的丝织品于中世纪末期开始在欧洲生产。尤其在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指示下,高贵锦缎的织造业和丝绸技术在里昂逐渐发展起来。从1665年起,不仅法王路易十四的居室用里昂的丝织品进行装潢,甚至欧洲其他国家的王室也前往里昂采选购买。

这意味着,位于世界两端的里昂和中国江南都具备优秀的织造优势。围绕这个为数不多的共同点,近代的新丝绸之路让中法双方拥有了第一次相互交流和欣赏的机会。

中法两国的友好交往不得不提这样一个群体。1920年10月19日,106名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从上海出发抵达马赛港,再北上里昂中法大学等地读书。

“这群年轻人很快就将成为你们企业的客户、你们产品的宣传者……”次日,当地报纸《小马赛人》在头版详细刊登这群学生抵达马赛的新闻,并呼吁马赛社会各界提供一些帮助。

作为中法友谊的见证,这份报纸的复印件一直留存在中国驻马赛总领馆。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则让中法双方可以再一次深入地相互交流和欣赏。“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一经提出,即得到法国政商界的热情响应。

当地时间2017年5月14日,马克龙正式宣誓就任法国新总统,正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

恰逢高峰论坛开幕时,马克龙尚未正式就任,所以不能亲自参会。不过,他跟前任奥朗德商量之后,共同派出一位外交代表前来北京参会。

他正是有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称的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

“这一论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峰会之一。共赢发展理念符合当今趋势,‘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世界的大项目,将为全球带来和平与发展。”拉法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国友好关系是从戴高乐将军开始就保持下来的,“这种关系是超越党派的”。

与“较大胆的自由市场政策”不谋而合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共赢精神,正与马克龙总统“较大胆的自由市场政策”不谋而合。

“这些年,法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得很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法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兴业,包括东风标致和雷诺等一些大品牌公司,它们进入中国发展生产。当然,在基础设施、奢侈品和艺术领域也有广泛合作,包括很多中国商人在波尔多和勃艮第购买红酒和酒庄。”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表示。

在华商的推动下,法国南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最先迈开步伐。

2017年2月10日,由旅法华商投资、法国马赛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马赛国际商贸城奠基仪式举行。该项目将成为地中海周边最大的贸易批发商城,可为来自法国南部、西班牙、意大利、东欧以及北非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窗口与平台,方便开展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法国马赛当地媒体《普罗旺斯报》评价说,兴建马赛国际商贸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也是马赛市政府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开阔了我的思路。我们位于马赛市中心的批发市场已经饱和,面临空间不足、交通不便、装卸货物困难等问题。”自2000年起,法国南方华人总商会永久名誉会长陈定国就在马赛经商。

“一带一路”为中法合作带来更多机遇。受到该倡议的启发和鼓舞,陈定国提出在马赛兴建国际商贸城的想法后,很快得到马赛市政府、华人商界以及舆论的广泛支持。

从8月1日起,法国《费加罗报》经济版连载五个整版,通过特派记者在中国、老挝、巴基斯坦、吉布提和希腊等国的现场采访,介绍“一带一路”项目在亚欧大陆的实施进展;

从8月5日开始,法国《世界报》连载8篇文章介绍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称“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这些公共外交项目对中国形象有积极作用,使中国的崛起让世界容易接受”。

“我们看到了亚洲增长的重要性,更看到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公司的活力。”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表示。

猜你喜欢

陈杰马赛华人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初恋的临终之约:去往下一场爱情春天
放风筝
收条上多写个“今”字 5万元欠账要不回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