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大学生求学怎样无障碍
2017-08-17张笛扬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笛扬
“既然允许这些人进来,就应该让他们学得好。‘学得好是指高校应该为残疾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目前中国高校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是高校自己在做”。
教育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不能因为某一个学生写信就对某一个人特殊关照,要整体、系统地来考虑残疾大学生的特殊教育问题。”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笛扬
崔慧莹
2017年夏天,来自甘肃定西的残疾考生魏祥和清华大学之间的信件往来,使得残疾大学生的在校生活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魏祥今年高考以64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类(数理)专业录取。然而,由于他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下肢运动功能丧失,上学需要家长陪读照顾。为了争取到一间陪读房,他致信清华大学,随后清华大学回应,表示将高度重视魏祥入校后的生活安排,解决后顾之忧。
事实上,残疾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问题,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教育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下称“二期计划”)。“二期计划”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有850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2016年,全国有9592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941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随着越来越多的残疾青年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读书,国家的配套政策也开始出台。至于残疾大学生能否真正得到关照,考验着中国各个高校的执行力。
从“进来”到“学好”
6月底,已经确定即将入读清华大学的魏祥,还在为自己将要开始的大学生活感到焦虑。
虽然得益于针对残疾考生的政策相继落实,魏祥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够获得到大学深造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先天残疾,他在行动上不得不乘坐轮椅,在生活上需要家长的陪伴。为此,他致信清华大学,表示希望得到一间供其母亲陪读的房间。
随后,清华大学表示,已通过贫困专项计划录取魏祥,并为魏祥母子准备好了宿舍,就读期间母子住宿费全免。同时,清华大学相关部门也启动了对魏祥的各项资助工作,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组长和清华甘肃校友会代表学校专程赴定西看望魏祥,并将校友捐赠的1万元路费送到他手中。
残疾大学生在校的生活问题,不只是魏祥一个人的困难。南方周末了解到,在魏祥和清华大学的互动被曝光后,7月2日,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5名残障学生联名“上书”教育部,呼吁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学校无障碍支持体系的建设。
在5名残障学生寄给教育部的建议信中,他们写道,“我们期待贵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为残障学生提供无障碍支持的制度体系,尽可能让每个残障学生的迫切需求都能找到表达的渠道,并且依程序得到应有的帮助。我们期待魏祥同学的经历不只是残障学生中极少的个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实际困难能从制度层面得到解决,好让我们消除顾虑安心学习,更加平等地接受教育。”
5名学生认为,残疾学生在大学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校无障碍物质环境建设不完善、学校在信息交流方面难以提供必要的无障碍支持、缺乏残障学生表达无障碍需求的渠道和应对这些需求的部门。
从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对残疾大学生的关注程度与理想状况还是有些距离。在7月28日教育部举行的“二期计划”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目前中国在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李东梅也对媒体表示,目前中国高校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是高校自己在做”。
从国家层面上考虑,“既然允许这些人进来,就应该让他们学得好。”李东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得好”是指高校应该为残疾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大学里的“少数派”
从整体情况看,中国高校的校内无障碍设施并不能全覆盖。
在魏祥上清华的事被广泛关注后,《北京晚报》对清华大学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实地测评。结果显示,清华大学内的多个教学楼和宿舍楼存在没有轮椅坡道或坡道常年封闭的情况,校内人行道普遍较高且缺乏坡道,轮椅出行几乎必须与机动车同道。这对于需要依靠轮椅行动的魏祥来说是个巨大考验。
2016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的郭子成也是一名残障人士。由于脑瘫,郭子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运动障碍和视力障碍,出行需要借助拐杖。郭子成告诉南方周末,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最关注的是校园面积,“如果校园面积过大,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郭子成在大学就读时得到了来自校方的优待:入学后,校方得知他的状况,将他的宿舍从三楼换到一楼;在之后的一次宿舍调换中,其他同学被安排到了“上床下桌”的新宿舍,但是学校考虑到郭子成的情况,并没有调换他的宿舍;在华东交通大学一座10层的教学楼中,只有教职工才能乘坐电梯,而郭子成被准许乘坐电梯上下楼。
虽然得到了学校的关照,郭子成的生活依然存在不便,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郭子成告诉南方周末,教学楼“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无障碍设施”,教学楼的大门离地面有近20级的台阶,“每每走在上面都感到提心吊胆”。
为了更好地关注自身权益,郭子成成立了一个名为“少数派”的微信群,该群有两百多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疾大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地在生活和学习上遭遇过不便。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读的大二学生黄斯葱,在一岁半时遭遇车祸后跛脚,从14岁开始病情加重,必须依靠一副拐杖才能行走。黄斯葱告诉南方周末,他所就读的大学只有少数宿舍楼在入口处修有坡道。因为双手需要拄拐,黄斯葱在食堂打饭时尤其不便,需要他人帮忙打饭和倒餐盘。除此之外,校园内的厕所大多数没有设置坐式马桶,这对于行动不便的他极其困难。
黄斯葱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道,“每次到了选课的时候,其他人都是首先考虑授课老师好不好,时间对不对得上,而我首先考虑的是楼层高低。有时候我不得不选其他低楼层班级的课,一个人去上课。还有些课程,所有时间和任课老师都在高楼层,我就得爬楼了。”
学校也考虑到了黄斯葱的实际困难。在大学校园里,黄斯葱有一辆电瓶车作为代步工具,为了方便他出入,学校特意在他所在宿舍楼前的三级台阶搭建了一个小斜坡,还把黄斯葱的宿舍调整到了一楼。
而对于16个月前因一场车祸造成脊髓损伤,需要与轮椅长期为伴的邝卓麟来说,想住在宿舍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学校宿舍厕所的门框较窄,轮椅无法通过,且宿舍楼前没有方便轮椅通行的斜坡,即将升入大学四年级的中国民航大学学生邝卓麟只得搬出宿舍,在学校附近的小区租房住。
更大的困难在于进入教学楼。邝卓麟说,有些课程的教室楼层很高,楼内没有电梯他完全上不去。因此他反复与学院领导、老师和辅导员沟通,最终通过在有无障碍设施的教学楼或者低楼层上课的方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实际上,面对突然受伤的邝卓麟,学校准备不足也情有可原。在与校方的沟通中,经常有老师对他说,“哎呀,你是第一个这样上学的学生,我们考虑一下这个情况,别着急。”
为了能够完成学业,邝卓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说,“无障碍厕所常被清洁工具塞满,我要告诉楼管叔叔,我需要用,麻烦您挪一下工具的位置。无障碍坡道有时在锁着的侧门,还得麻烦楼管叔叔打开。”
高校普遍缺少相应制度
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不少残疾大学生提及,全国高校普遍缺少针对残疾学生生活安排的相应制度和专门处理残疾学生事务的行政部门。
郭子成认为,理想的方法是,学生的档案资料被收集后,学校了解到学生的残疾情况,相关部门就应该主动为其做好相应安排,而不是在学生向校方写信请求便利后,再临时准备一套方案。
相较而言,武汉理工大学在对残疾大学生关照方面做得较好,它也是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设有残疾人联合会的学校,该机构专门为校内的残疾师生提供服务,从残疾师生的教育、就业、生活等各方面建立帮扶机制,有力保障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
武汉理工大学残联理事长马卉称,该校近年来每年招收各类残疾大学生10人左右,目前在校残疾大学生44人,是全国招收残疾大学生人数最多的普通高校。
每年新生入学之后,武汉理工大学残联会和各个学院联系,统计残疾大学生的数据和情况,随后残联会组织召开“新老同学交流会”,邀请一些已毕业或高年级的残障学生和新生分享交流经历和经验,“由于经验来自同为残疾生的同学,这对残疾学生的鼓舞就特别大。”马卉说,为了让残疾学生不抵触该活动,活动名称刻意回避了“残疾人”等敏感字眼。
武汉理工大学残联在帮助残疾学生方面非常细致,学校曾在2015年招收了一名全盲的残疾学生,残联特意为其请来专业人士进行校园定向行走训练,并定制盲文及电子教材,提供录音笔等辅助设备供其使用。校内还有一名需要轮椅行进的残疾学生,残联向学校申请,帮助其陪读的母亲在学校后勤得到一份工作。
虽然有专门为残疾学生服务的机构,但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无障碍设施和大多数高校一样建设滞后。马卉坦言,校园内有大量七八十年代修建的老楼房,无障碍设施亟待改造。
今年给教育部写信的5名残障学生,也在信中建议,“大量老校舍的无障碍设施普遍缺失,并且改造进度十分缓慢。我们的一些残障朋友为了能完成学业,甚至不得不自己请施工队来学校修建坡道。”
5位学生认为,法律法规尽管明确提到了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新建校舍在无障碍方面提出了硬性要求,但对于既有校舍的无障碍改造却未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规范,这一制度空白可能是学校无障碍改造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校园内老楼房无障碍设施改造滞后的原因,马卉直言是“改造经费不足”。
马卉告诉南方周末,之前残联的工作重心在给残疾学生提供合理便利,给予个案关怀,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于倡导和推动校内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由于国家政策得到落实,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能够进入到高校就读,大多数高校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报考展示出欢迎的态度。但实际上,不少高校仍对残疾生抱有抗拒心理。
南方周末了解到,中部地区的一所985高校在2015年招收了一名需要乘坐轮椅的残疾大学生,该校表示会对特殊考生给予特殊照顾,为其提供了一整间宿舍,方便其父母陪读。但是该校却拒绝媒体就此事进行报道,源于宣传后会有更多的残疾生报考该校的担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国内不少高校管理者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要招收残疾学生。”熊丙奇认为,招收残疾学生是不少高校迫于政策要求的被动之举,“有的高校不愿意改造无障碍设施,因为改造了会有更多的残疾学生过来,这是在给自己添麻烦。”
武汉理工大学的情况印证了部分高校领导的忧虑,该校残联理事长马卉介绍,在该校并未在招生残疾学生做任何宣传的基础上,因为口碑效应,其招收残疾大学生的数量是湖北省同等级高校的5至10倍。
“二期计划”: 增加残疾大学生 招生总量
在今年5名大学生给教育部写信之前,解决包括高校无障碍设施在内的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存在的困难,事实上已经被相关政府部门提上日程。
早在2014年,七部委印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就指出,要“发展残疾人的高等教育”“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
2015年4月,教育部、中残联发布《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该规定列举了十三项应该为残疾考生提供的“合理便利”,其中就包括提供盲文试卷、允许残疾考生使用轮椅等。2017年4月,教育部、中国残联修订上述规定,扩充了提供“合理便利”的内容,残疾考生由此可以延长考试时间。
2017年5月1日,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始施行,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根据残疾人教育发展形势变化和实际需求,对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理念进行了调整,指出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应当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这一系列的政策落地,使得残疾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处境,已经比过去有所改善。马卉告诉南方周末,上述提到的武汉理工大学招收的盲人学生,因为缺少盲文试卷,曾无法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在2017年5月,教育部表态,在6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为视障人士提供盲文试卷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2017年印发的“二期计划”则进一步制定措施,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统筹残疾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布局,支持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
对于5名残疾学生写信这件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南方周末表示,“不能因为某一个学生写信就对某一个人特殊关照,要整体、系统地来考虑残疾大学生的特殊教育问题。”
“二期计划”印发后,更对下一步高校如何保障残疾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面做出了规划。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滕祥东认为,“二期计划”在重点任务中明确“稳步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