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陶塑技艺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艺术价值
2017-08-17徐文亮
徐文亮
摘 要:西峰区为黄土高原腹地陇东董志塬的核心区,可塑性极强的红粘土分布广泛,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烧制陶器,周先祖在这里开创了豳文化,为庆阳制陶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官寨乡南佐、王咀村疙瘩渠遗址出土的陶类文物,是西峰区乃至庆阳陶艺历史的实证。西峰陶塑保留了传统的手工特色,造型民族性强,地方风格鲜明,形态敦厚、淳朴。这些制品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鲜明的个性,是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艺术品,它们以鲜活的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意味装点了我们的建筑,也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西峰陶塑;技艺;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2;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67-01
西峰区位于庆阳市中心地带,东西与合水县、镇原县接壤,南北与宁县、环县、华池、庆城县毗邻,是周先祖公刘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区域内著名的董志塬是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可塑性极强的红粘土分布广泛,早在一万年以前的陇东原始先民,就开始用这种红粘土烧制陶器即西峰陶塑技艺的起源。
一、西峰陶艺的基本内容
西峰陶塑技艺历史悠久,与远古时期制陶工艺一脉相承,自原始社会以来发展延绵不段,传承接续至今,近30多年随着现代建筑风格的流行和生活用品制作材质的转变,陶制品失去了原有市场,艺人们纷纷弃业或转业,年轻人也不愿学,使该技艺已濒临失传,发展非常艰难。
西峰区为黄土高原腹地陇东董志塬的核心区,可塑性极强的红粘土分布广泛,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烧制陶器,周先祖在这里开创了豳文化,为庆阳制陶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官寨乡南佐、王咀村疙瘩渠遗址出土的陶类文物,是西峰区乃至庆阳陶艺历史的实证。
西峰陶塑保留了传统的手工特色,在烧制环节上还采用原始传统技法,在产品的造型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捏塑、贴塑等方法,制品造型民族性强,地方风格鲜明,形态敦厚、淳朴,按用途可分为宗教建筑饰品、民用房舍饰品、生活用品、玩赏品四大类,主要用于庙宇和民房顶部装饰,如制品有龙、凤、佩鬃兽、子牙楼,飞檐、云头,凤凰脊、葵花脊、莲花脊、牡丹脊,垂兽、倒栽鱼、鸽子、海马、回头狮、马及虎头、狮头、花卉等各类瓦当,还有合角吻、博古吻、剑把吻、唐吻、蛟龙跑狮吻,贡顶、葫芦顶,六棱宝塔、象驮塔、万年春、寿字等。这些制品即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鲜明的个性,是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艺术品,它们以鲜活的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意味装点了我们的建筑,也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二、西峰陶塑技艺的历史渊源
1.地质原因:制陶原料采用可塑性极强的红粘土,地质学家称之为“第四纪红土”,当地老百姓称为“红胶土”或“红粘土”。由于地质变化,山水冲刷等原因,董志塬上的红胶土,有的裸露地表,有的被浅层黄土覆盖,早在一万年前,陇东的原始先民就发现它是良好的制陶原料。
2.位于西峰市西面距市区7公里的南佐、王咀村疙瘩渠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发现有原始人烧陶的遗迹,地表散布着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出土的陶器有彩陶钵、盆,泥质红陶钵、盆,罐类器和尖底瓶,夹砂红陶有绳纹、附加堆纹缸、罐的等,还有少量泥质灰陶盆、罐等。出土的这些陶类文物,是西峰区乃至整个庆阳市陶艺历史的实证。
3.距今3000年左右,周先祖在庆阳一带定居,开创了豳文化,《史记》称鞠陶为“鞠”,《庆阳志》和民间却称其为“鞠陶”,是因为他为庆阳制陶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周时期的灰陶烧制法在西峰陶塑烧制中得到长期使用,并且制品用途由最初的以生活用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建筑装饰为主。
三、西峰陶艺的文化艺术价值
(一)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价值
西峰陶塑技艺在烧制技术上,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发展,技艺和技术上有更多的改进和优化,通过陶器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的手工技艺,为历史学、人类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化研究资料,保留在民间庙宇和房舍上的古旧陶塑更是研究中国民族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二)艺术审美价值
西峰陶塑在造型上,具有粗犷浪漫的审美特征,有明显的装饰特色,艺人们在制坯时,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个性熔铸在了对传统题材的表现上,使作品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了实用与审美功能兼备的艺术品。
(三)实用价值
在宗教建筑和民用建筑上的装饰作用,使得陶塑有了较强的实用性,而且为建筑赋予了灵魂。生活用品和玩赏类的陶塑作品则以敦厚、淳朴的形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和艺术气息。
西峰陶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西峰雄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伟大的民族艺术品,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我国陶塑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参考文献:
[1]熊煜.中国陶塑艺术特征的初探及历史文化意义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2]劉雅丽.雕塑的起源——谈史前及先秦时期的陶塑艺术[J].景德镇陶瓷,2007(01).
[3]刘妹.石湾陶塑脊饰的文化艺术特征探究[A].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优秀论文集[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