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唢呐的风格与特色
2017-08-17张海涛
张海涛
摘 要: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也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廣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其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关键词:唢呐;风格;特色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22-01
唢呐的音量较大,音色明亮,在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常作为民间婚丧仪仗中重要的乐器。唢呐在我国经常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山东、东北、陕西、河南等为代表的几大流派。因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不同流派的唢呐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加上艺人们多年的努力,对唢呐文化不断研究,在乐曲的创造中不断融合新的理念,改革唢呐乐曲的艺术形式,目前我国各个流派的唢呐已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演奏风格。
一、唢呐演奏的不同风格
唢呐可以独奏、伴奏和合奏,演奏风格大体上有南北两派,南方演奏中主要采用的是循环换气法,对演奏的技巧追求不是很高。而北方艺人在不断的演奏中逐渐掌握了很多较为复杂的研究技巧,有滑音、气顶音、箫音等,许多人还会利用唢呐模仿动物声和人声,北方唢呐的表现力较强。当前我国唢呐流派主要有山东、河南、陕西、东北等几个派别。
东北唢呐在演奏中习惯将碗子向下打,哨片为肚形或者是扇形,唢呐的发音与东北人发音类似,粗狂、朴实、雄厚、洪亮。东北唢呐在演奏中较为常用的是嘟噜和循环呼吸,嘟噜有水嘟噜、旱嘟噜、慢嘟噜、风嘟噜等,嘟噜演奏中舌要放松,用舌尖抵着上颚,吹奏的时候震动舌尖,舌尖震动后的气流直接作用哨片中,从而产生快速均匀的碎音。东北风格唢呐演奏的代表作有《欧天歌》、《一条龙》、《八条龙》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唢呐演奏家胡海泉,他的演奏音色饱满、刚劲有力、演奏富有热情,在其代表作《吹风吹绿黄河岸》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东北特色,还使用了较多的花舌音和嘟噜。
通过其演奏方法、技巧体现的。它以气(吐)唇、牙、舌、手指等的规律运动为媒介,产生出优美流畅、变化万千的唢呐音乐语言。如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的旋律,是以东北大秧歌曲《大姑娘美》的音调为基础重新创作而成的。它使用的是东北唢呐第三孔为E音的高音唢呐演奏,下把第一孔音即是高音“i”,同时又是泛音“7”,吹奏“7”音时气量要稍小一些,这种完全用气量控制发音的技法既是高雅的,又是独特的。
二、唢呐演奏者的素质要求
唢呐演奏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具备丰富的演奏经验,才可以在演出中担当起重任。唢呐的伴奏更是一门高级、复杂的技艺,乐手除了必须具有高超的唢呐演奏技巧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现场掌控能力,才能圆满完成伴奏任务。
(一)要具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
唢呐伴奏乐手要求具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读谱能力和视奏能力,能够准确的把握乐曲的节奏变化、速度变化、强弱变化、和感情变化。要能够赋予乐曲感情和生命,创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二)要具备熟练的演奏技巧
掌握熟练的演奏技巧是一名唢呐伴奏乐手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伴奏乐手对唢呐演奏的基本技巧不但要熟练掌握,还必须具有独奏演员的演奏水平。要善于从传统的独奏曲中汲取营养,来丰富伴奏的内容,增强伴奏的效果。
(三)要具有广博的地方戏曲知识
伴奏乐手要出色完成伴奏任务,必须还要具有广博的戏曲舞蹈常识,熟悉地方戏的板式、曲调、音乐和唱腔特点等。要熟悉地方戏的表演程式,地方戏的锣鼓点节奏等,这样才能在伴奏中居于主动地位,取得更好的伴奏效果。例如在东北二人转开头部分曲牌联接和调式转换中,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当掌握了解后,乐手就可以更科学,更合理的进行变调,这样使伴奏听起来更出神入化,乐手也更得心应手。尤其是作为一名东北秧歌音乐伴奏的乐手,还需要学习东北民歌、民间曲牌、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模式和曲调特点,从中吸收有益成分来丰富东北秧歌舞蹈的伴奏。
(四)要处理好与其它乐器的配合
在乐队的演奏中,唢呐与其它乐器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唢呐是一件高音乐器,音色独特,音量高亢明亮。在地方戏伴奏中唢呐更是主要乐件,演奏中处于当家地位。因此伴奏的乐手必须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与乐队搞好配合,获得最佳的伴奏效果。另外,除了需要配合,在伴奏中乐手还需要注意整个乐队音量的平衡,始终把唢呐作为乐队中的一个成员来演奏。要音色柔和,音量适中,不能太突出自己,把伴奏变成独奏或协奏,以致于破坏整体的伴奏效果。
总之,唢呐作为民间常见的演奏乐器,比较适合与锣鼓等合奏,会表现出热烈、欢腾的气氛,表现的场面也非常雄壮,能够较为深刻的抒发内在情感,其表现力非常强。
参考文献:
[1]张富森.唢呐基础演奏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