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以载道文质彬彬

2017-08-17吴逸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周易

吴逸强

摘 要:“技以载道”是我国古老的一种道器观,将捉摸不定的“道”,落实在可以看到的“技”之中,使抽象变得具象。春秋战国时期,对技都持一种抑制态度,道家对“技”与“道”比较矛盾,一方面说“技”的弊端,另一方面又说“技”对于悟道的重要。儒家,孔子提出了“文质彬彬”,也就是“适当”。本文以榫卯、明式家具,以及《周易》中的《贲卦》为例,分析“技”与“道”的关系。

关键词:技以载道;文质彬彬;明式家具;周易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91-01

“技以载道”是我国的古老道器观的一种总结性的论述。《周易·系辞》中写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的是“道”,比较虚空,精神层面的,偏重于理论方面,“形而下”指的是“物”,也就是所谓的技,比较具体的,物质的,偏重于操作技术方面。老子有句话,“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可能是由于当时中国的造物技术水平提高,社会繁荣富强,贵族阶层开始过上奢侈、迷醉的生活,所以诸子百家中对技并不支持。但道家却又说“技”在悟道之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庖丁解牛”就体现了对“技”的崇拜之情,对“道”的无限追求。我认为道家对“技”的赞扬,也是因为“道”本身,“技”能为“道”服务,就赞颂“技”。或者从另一方面讲,“技”与“道”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对立统一,互为表里。不管怎么说,道家对“技”与“道”的论述还是比较矛盾的。

“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比文更胜一筹,就会很粗野,文胜过质,就会像文史官员一样。只有文和质配合均匀、适当,才是君子。“文”对应的就是“技”,“质”对应的就是“道”,儒家很讲究“技”与“道”的适当,并不像道家那样模棱两可。现在设计中讲的装饰与功能要适当,过分追求装饰,这样就会虚有其表,过分追求功能,设计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形式与内容要统一。宗白华的观点,道家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因此道家觉得“道”比“技”更为重要,“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这也就是内容与形式要统一,也就是“技”与“道”要相结合,要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也是现代设计要遵循的一个理念,也是是现在设计讨论的比较激烈的方面,“技”与“道”的讨论怎么也不会过时,“文质彬彬”的理念也不会过时。

我国的古人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并且不断完善,也就是所谓的从“技”中总结出“道”,“道”反过来又影响“技”,两者相互影响,寻找平衡。榫卯结构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榫卯是中国古建筑和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兩个构件采用凹凸部位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这或许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太极、阴阳的观念。榫卯结构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宋代、明代、清代到达了顶峰,体现在当时的一些家具上,特别是明代的家具,以及清代早期的家具,这些家具不用一颗钉子,当时的木匠运用他们高超的技艺,对于榫卯结构的运用得心应手。明式家具造型简洁大方,比例适当,结构精准,符合人体工程学,人坐在上面很舒适,例如官帽椅,因和古代官员的帽子比较像而得名,正中的靠背板材是“S”形,是根据人体脊柱的曲线而设计,这就是“技”与“道”达到了一个平衡,体现了文质彬彬。清代中后期的家具,极其强调装饰,繁复之极,强调了“文”,而忽视了“质”。明式家具在现在设计中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怎样达到适当,也就是文质彬彬,就是它教给我们的。

其实,对于文与质的讨论,《周易》中的《贲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贲本来的意思是繁复绚丽的美,就相当于文;《贲卦》中提到的白贲是指绚丽到了极点,又归于平淡,就相当于质。贲卦描述的就是一种朴素的美。荀爽有句话,“极饰反素也。”就像上面提到的明式家具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它设计的很精到,没有过多的装饰,清代的家具由于极其繁琐的雕刻装饰,反而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高。宗白华提出了两种美,一种是错彩镂金的美,也就是“文”;一种是芙蓉出水的美,也就是“质”。这两种美各个时代都有,但是每个时代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人们都开始着重于表现个人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雕琢的美,也就是对于“质”或“道”的追求。可以说,艺术的发展一直在追求文与质的平衡,也就是“文质彬彬”。

“技”与“道”的讨论永远是一个不会过时的话题,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还在对此津津乐道,有人认为“技”重要,没有“技”何来“道”,也有人认为“道”重要,思想都没有,谈何技术。

古人提出的“技以载道”,道器并举,就是要把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对现在的设计确实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说“技以载道”,但对“技”与“道”还是有所侧重,因此,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有很有意义,它要求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要始终追求形式与内容并重,追寻一种适当。

参考文献:

[1]郭彧.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张严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99.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周易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从周易中学习治家智慧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新化山歌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周易》与《孙子兵法》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试论《周易》解释学中的“观象取义”——以朱子《周易本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