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及对应策略
2017-08-17魏清凤
魏清凤
摘要:理清作业布置的误区,目的是为了找寻破解的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需要,是内化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文章结合自身教学中实践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及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误区 策略
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优化作业设计已经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可,并且总结了可行的经验。然而,从目前诸多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来看,并没有优化的意识,存在问题比比皆是,多数教师步入了作业布置的误区,笔者盘点如下。
一是重数量,轻质量。有的教师深怕学生课后没有事做,就以作业量来限制学生,于是作业量大得惊人:有的作业是已经做过多遍,学生早已掌握的;有的作业是学生几乎没法完成的。这样的作业,导致了学生做得苦,教师改得苦,家长陪得苦。
二是重识记,轻应用。有的教师信奉“口读十遍,不如手写一遍”、“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信条,把作业的立足点放在抄写上。这个抄十遍,那个抄二十遍,甚至连造句、概括段意这些能力性的内容也在其中,把学语文变成背语文、抄语文。这样的作业,导致了学生会背书,不会应用。
三是重形式,轻内容。有的教师布置作业时能注意形式多样,从拼音到字词,由字词到句段,一条条,一项项,训练可谓全方位、多角度,但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节省作业时间,降低了作业的要求。这样的作业,导致了学生根本不需要思索,答案便唾手可得,丧失了思考能力。
四是重书面,轻实践。有的教师片面的认为只有动笔的才算是真正实的作业,动眼的、动口的、动手的作业检查起来比较麻烦,称为虚的作业,因此,布置作业时常常就避虚就实,即使偶有布置几条诸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观察某某植物的生长过程一类的题目也从不检查,放任自流。
如此作业,一方面影响了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养成,另一方面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此现象,笔者认为作业应换个“作”法,做到:“作”到“实”;“作”好“用”;“作”得“活”;“作”有“度”
一、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实”
落实在三个层面:一是依标靠本。一份作业的设计要紧扣所教所学,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于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只要“跳一跳”、“联一联”都能迎刃而解。切忌把作业要求拔得过高,导致曲高和寡和如实照搬教学内容,导致一马平川两种倾向。二是分层要求。布置作业最怕的就是一刀切,根据不一样的教学层次的作业,要求要有区别。比如,预习作业,可以这样布置: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巩固性作业,可以这样布置:读透课文;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上文与下文之间的联系。深化性作业,可以这样布置:举一反三,让学生续写或让学生仿写好句、好段等;挖掘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由操纵语言进行说写。三是兼顾两头。每个班级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处于同一步调,教师设计作业时,除了面向大部分学生外,还要顾及少数特殊学生,优等生额外再补充一些难度较大的附加题,智力稍下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前提下适当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综合题。这样才能把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落在实处。
二、作业的设计要重视“用”
在作业设计前要吃透教学目标,弄清哪些内容需要识记,哪些内容需要了解,哪些内容需要应用,做到胸中有数;在作业设计时要合理地分布权重,横要摆正“用”与“记”的关系,竖要把“用”贯穿于字、词、句、段的每一个训练环节中。
一是要有啟发性。要适时组织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所谓原认识,就是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它是原有知识和智能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学生的原认知,不断激发、启发原认知,用原认知接纳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让新知识和知识相互碰撞,激发内涵,让新知识同化旧知识,完善原有认知结构,丰厚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注重作业内容的梯度性、启发性、和思考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要有综合性。作业的布置要考虑综合,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变脸:比如,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变单纯课外作业为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并举;变单纯课外作业为课内、课外作业并行。有了综合作业的大量训练,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才有机会得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才有望得以全面提高。三是要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力,它的集中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如果超过这一限度,人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工作起来,效率自然低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更短,如果大量的单一形式重复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降低了作业效果。由此告诉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作业的趣味性,以趣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作业的方式要突出“活”
活的作业,可以变书面作业为口头作业,如,复述课文、朗诵课文,有计划阅读课外读物;也可以变动笔为动眼,如,学了《燕子》一课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回去观察一种动物;还可以变静止为活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让学生依照作者介绍杨梅果的方法,为校园里的一种花木制作一面言简意赅的“展示牌”等。
四、作业的数量要讲究“度”
度的把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不求全。一篇课文要几课时来完成,每一课时都有一个教学重点,根据教学重点把字词句段的训练化解到几次作业中,一次落实一项训练,这样教有重点,作也有重点,从宏观便可以控制作业的量。二要有精品意识。设计作业要追求精品,意图要明确,每题对应一个教学目标,每一项对准一个训练重点,这样才能真正从微观上控制作业的量。同时有效避免出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因此,对作业量的理解要定位在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并且能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这个“度”上。
总之,理清作业布置的误区,目的是为了找寻破解的策略。以上提供的四个策略,为我们作业设计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优化作业设计理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需要,是内化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