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恩海姆的表现理论在书法中的体现

2017-08-17刘熹微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阿恩海姆表现书法艺术

刘熹微

摘 要:本文致力于架构阿恩海姆“表现”理论在书法艺术中的话语体系,针对中国艺术的独特话语语境,以阿恩海姆的“表现”理论作为切入点,同时关照以线条为主的书法艺术中的“张力”。通过分析《兰亭集序》的偶发性与不可复制性,以阿恩海姆“表现”理论进行阐释,在东西方艺术理论的激荡中窥视洋为中用的理论研究方法。

关键词:阿恩海姆;表现;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71-01

“表现”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透过某人外貌和行为中的某些特征,对其内在情感、思想和动机把握的活动。阿恩海姆在本书中所提出的表现除了事物本身外在的表现还包括了内在精神活动的表象和行为,他说:“艺术中的“表达”必须能够产生某种“经验”。”①我理解的这里的“经验”一词就是通过一定的学习、积累的知识对某一事物所表现出的状态一种判断,而这判断的依据就是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外在表现受内在的影响,是内在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表现性作为一种媒介来传递经验。书中以观相术来举例,就是将某一事物或人的特征加以定义并将此向众人传播,就会在人的印象中形成一个类似于固定搭配的思维定式,当他一看到这一事物或人具备这个特征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他的定义,我们看到的外在事物不过是唤起内心情感和知识的导火索。

阿恩海姆提出“人体之外的所有事物都具有真正的表现性,表现性乃是知觉样式本身的一种固有性质,”②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样式的人体,只不过是那些较为普遍的样式中的一个个别事例。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他看上去像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它的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这种表现性是首先被知觉到的。也就是书中提到的表现性在人得知觉活动中占的优先地位。他认为:“造成表现型基础的是一种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不仅在于它对拥有这种结构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意义,而且它对于一般的物理世界精神世界都有意义。”③所以人们用“移情”、“拟人”等来形容这个垂柳是悲哀的是错误的,太过于主观,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忽略了它本来结构上具有的表现性。不同的结构会呈现出一些不一样的表现力,阿恩海姆用圆和抛物线作对比,圆的曲率是不變的,而相比要而言抛物线的曲率有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圆来说抛物线看起来是柔和的而圆是僵硬的,这完全是由这两种曲线的内在结构性质决定的,就好像在我们书法中,如果每个字都写得横平竖直字内空间均匀就会显得僵硬、刻板、呆滞,但是如果线条加上一点弧度,笔画的长短和笔画之间的疏密关系做一些调整,就会显得柔美、生动、自然。我们的视觉活动所产生的视觉经验样式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倾向性,并非简单的记录看到的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等,这就是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融入自己的视知觉上的的判断、表达方式、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在内,“艺术”具有偶发性、不可复制的特征,即使是王羲之再写一遍兰亭序也不会和当时所作一模一样,所以在创作中应该做到“神似”,也就是表现出的状态一致而并非像一些应试教育的“形似”,过分的追求几何相似会抑制人的表现性,使艺术作品丧失本应有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阿恩海姆所说的表现性主要是通过“力”构成知觉样式,而形成和影响这个“力”的因素有情感、结构、空间等,通过这种表现性来传递、解释自己的经验。阿恩海姆的这些观点用在中国美术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西方美术主要注重写实描绘客观事物,追求真实立体的空间效果,而中国美术则是以含蓄、简约、疏朗为美学标准,以内涵、神韵、意趣为审美意象。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表现“美”。以中国书法为例,书法创作是为了达性情传递一种意向之美。

笔、墨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工具,线条是中国书法的起点,也是中国书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线条本身简单明快而且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每一个字占据一个固定的空间由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构成的一个个有筋骨和血肉的生命单位。线条的“力”主要通过中锋用笔来体现,书法中的每一个线条都是有粗细变化的,例如横画起笔重,中间行笔提起相对来说较轻,收笔下按加重,这样这根线条就呈现出一个粗细粗的状态,我们书法上说记白当黑就是我们反过来看,不要把黑色的墨线当做字而把白色的空白当成字,这样我们可以发现笔画的边缘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弧线,弧线使这根黑色的墨线具有一种“力”好像上下的空白处在挤压这一个线条,而这根线条在回弹的这样一种“力”。所以这根线条不是僵直、呆板的而是是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的表现力是要通过不断大量的地练习来完成的,空间结构中的“力”也是同理可证的,因为空间结构的表现力是由线条烘托出来的,线条的长度、方向、弧度都会影响空间结构的表现性。中国书法除了它线条本身外在具有的这种“力”以外,还具有传达作者,艺术家丰富的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力。艺术都是象征性的,中国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同时它也象征了从古至今每个朝代的精神和追求。汉末魏晋是我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解放,最富有热情的时代,封建的士大夫们去掉了沉重的心灵枷锁,寻求个性的解放,陶醉于山水间从自然中体会艺术的线条空间获得灵感放情书写,飘逸不羁,《兰亭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所以书法不仅仅只是文字,它是艺术家传递精神的载体,它用笔墨线条表现了作者的性情修养,也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注释:

①②③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阿恩海姆表现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