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的意境美

2017-08-17张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鉴赏提高书法

张琴

摘 要:围绕紫砂壶艺物象形式美和意境韵味美,并结合自身壶艺创作体会,论述了物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紫砂壶艺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书法;鉴赏;提高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66-01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基本形态。艺术意境,是在艺术家通过审美联想、审美妙构达到“意”、“象”交融,从而营造出的一种美的境界。传统的诗书画等艺术领域在意境之美上所取得的成就,早已得到举世公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紫砂壶艺,本身植根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造型艺术自然无法摆脱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然而纵观紫砂壶艺的发展史,我们不无惊讶地发现,艺人们的创作多集中于造型的均称、巧拙、虚实等方面的探究,意境之美在此领域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年紫砂从艺者素质修养有限,而相对诗书画等艺术形式,紫砂壶艺的发展历史也较短,而且其最初仅是作为生活用品出现,其美是建立的技艺和实用的基础上的等。

中国紫砂艺术的魅力是沉于心,而见于物象。紫砂壶艺作品意境的真正领会,则要砍落一层“表皮”方呈现晶莹的“真境”。但凡对中国紫砂壶艺发生兴趣的人,都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境界,能体会到中国艺术的意境诞生的真谛,功力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学术境界主于真,壶艺境界则主于雅。壶与茶相戚,茶语禅相通。以天赐宜兴独特的紫砂泥经壶人之手捏成的自然天成的壶艺作品,让人们在赏读它的色相、造型、韵律等时,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心灵得到净化。

壶艺境界还要在于美。艺术的价值是在超越一般经验感觉现象基础之上的双重超越。用禅理来体会,壶艺美学的第一要义好比以指指月,意念随手指潜行触月后,则需忘指,从而让幽远的意境伴随前后左右,使心境豁然开朗,充满无比愉悦。

壶艺之意境,蕴含奥妙不尽。中国壶艺美学在生长过程中就与意境紧密相连。由神与物游之“物”,到探触意象之“象”,再到超以物象的“境象”,最后让“境”代替了“物、象、意”,成为既包含物、象、意又超越它们的一个内涵。它意味着中国壶艺家聪慧的灵性,同时也意味着超脱的艺术形式为壶艺造境,它是一种内在超越的无限意象的生成。自“境”进入壶艺之中的时候,中国紫砂壶艺至少在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创制的“树瘿壶”时就开始,历经时大彬、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黄玉麟、顾景舟等一代代名家巨匠辛勤耕耘,为紫砂壶艺赋予了极为丰富的美学上的内涵并趋于完备。总结前人的创作成就,可将其归结为“壶的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前辈们“搜求于象,心入于境”,使得后人“目击其物,以心击之,可洞穿其境,”更使得今天的从业者,“用意于古人之上,天地之境则洞察可观,”难怪当今紫砂壶艺创作会如此空前繁荣, 追捧者会有如此极大的热情。

意境通过紫砂壶物象来体现,物象由紫砂壶基本造型构成。紫砂壶造型千奇万状,早就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来形容。现就几何形光塑器为例,归究其基本造型原理,主要由壶身、嘴、把、盖、钮、足几部分按规律搭配组成。设计制作时,必须遵照物象形式美和意境韵味美的标准协调搭配。当壶身主体确定后,壶嘴、把、盖、钮、足等附体方面都要围绕与之主体匹配呼应。创作过程中,还应根据造型需要选择泥料。泥料色泽不同,效果也不同。亦要从造型的角度,根据容量的大小,选用适当的粗细度,或采用调砂、铺砂等方法与否。这些也与意境韵味的挥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从几把名家作品谈一下对意境美的认识和感知。

吴鸣的《庄子·子非鱼》,用传统的工艺与手法,演绎出非同一般的紫砂作品,带给我们时尚、现代的意境美。作品流动的波纹回荡着千古的智慧,独特的造型映射出玄妙的意境。通体錾刻的波浪纹样中拱出略带鱼吻意味的壶嘴,从中或许能捕捉到一点“鱼”味,而整体却徜佯流动着远古与时尚浑然一体之气,给传统哲学经典命题作出了一个现代文化图腾。吴鸣的定位于纯艺术的“新紫砂”对欣赏者的想象联想是一个解放,使“玩”壶成为主动参与审美的过程,从中享受积极感受的精神愉悦。在我看来,吴鸣的新时代紫砂何尝不是一幅画,泥土为墨,刻刀为笔,这些充满着图腾意味的陶刻人物,仿佛一个古老的传说,诉说着悠悠岁月里的沧海桑田。独自的理念,独自的思考,吴鸣的可贵之处在于将古典的意境赋予了深厚的哲学韵味;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他将紫砂的原创与唯一性发挥到了极致。

季益顺的《荷塘夜语》壶,将人带入了夏日夜晚的村口,在无垠的星空下,听那风的耳語。在清新淡雅里,流淌着如唐诗、宋词般的优美之境。简约明朗的线条,这壶里壶外,有着文人士子的潇洒从容,精雕细琢的装饰,不乏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我这样来理解季益顺的花货作品;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灵敏的思维,赋予了紫砂和谐自由的浪漫气息,展现出一派情趣盎然、畅神达意的艺术韵味—这是属于季益顺的境由心生之美。

紫砂壶艺创作最成功的表现,是以生气远出、韵外之致为目标。中国紫砂艺术美学里的物象之美、意境之美,就是能集中地表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和心物交融的美,是能透过一件壶艺作品“物”之“象”而达“意”之“境”。如是,紫砂艺苑必将充满生命力,充满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英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金元浦.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惫境空白[J].中国语文论译丛刊,2000.

[3]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高英姿.紫砂名陶典籍[M].杭州: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鉴赏提高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