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竹映月紫砂壶之竹韵魅力

2017-08-17林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月牙紫砂壶陶瓷

林艳

摘 要:宜兴紫砂壶与文人结缘,与文化联姻,在喝茶养生,玩壶养性中,经历了明、清数百年的繁荣和兴旺,直到今天,己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紫砂壶质地古朴淳厚,无媚俗气,似飘逸洒脱的文人墨客;感受紫砂艺术,讲的是一种意境,需要有心灵的默契.:将竹化于壶体,品茗之余,反而会心生宁静.宜兴的历代紫砂工手就喜欢采用竹子作为紫砂壶的创作题材,除了竹子本身质朴自然、不尚奢华的特点和紫砂陶温润精细、含蓄内敛的本质特别契合之外竹子还寄托了人們的情感。

关键词:紫砂壶;月牙;传统;陶瓷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62-01

紫砂是陶瓷艺术中富有特色、最具个性的一类。主要得益于它“五色土”举世无双的独特材质及其精妙入微、巧夺天工的独特工艺。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炻器,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等特点。在悠久的历史中,无数的紫砂壶珍品出现又被埋没,像流星一样短暂又光芒四射的出现让不知多少人都着迷,不管是博物馆还是收藏家都在追寻着它们。竹历来是文人墨客以及喜爱传统文化人的座上宾。真不知有多少人为之痴狂。有人作诗吟诵,有人以竹言志。更有人园中室外满是竹园。而紫砂界的工艺大师们也不乏爱竹之人,艺人们将竹巧妙地融会入紫砂壶中.将紫砂壶的包容性彰显无余。同时也用竹的高风亮节点亮了壶韵。 紫砂壶的形式美需要人们的创造,也需要人们的欣赏。紫砂的美都是遵循传统形式的美,而紫砂的创新也在美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紫砂花货的艺术就是从自然中提取的美的元素,花货自然美的形式,不仅仅是自然形成的,也是艺术家的才思所创。它由美的外在形式加上丰富的内涵元素组成,其中包含着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紫砂艺人经过长期的艺术性创作,有了一定的规范和形式,紫砂器也因创作者的情感融入而产生出不同的创作效果。紫砂花货从自然中获得取材,又包含了其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自然之物拥有了人们赋予的情感。自然界有许多的艺术题材,例如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象征丰收的瓜果等。竹子是紫砂经常运用的题材,不仅体现在竹子的造型上,更爱其品格、节操。古今的制壶大家不乏对竹偏爱者,大亨的八卦龙头一捆竹也成为经典的紫砂花货。以竹为题材入壶,寄情于竹,传情达意。以竹入壶,取竹节、竹段之形加上竹枝和竹叶的装饰威为紫砂壶的经典造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生性爱竹,曾道“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对竹的钟爱,还有竹林七贤,竹溪六逸,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胸有成竹”的郑板桥,将文人爱竹充分的表现出来,竹文化的文人情节,也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紫砂人,在紫砂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自然竹节形态的紫砂壶,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紫砂壶形态之一。

《竹映月》壶身以传统壶形,壶身以竹叶装饰,错落有致,壶嘴、壶把、为竹节的造型,力蕴老到,恰似真实的竹枝弯曲而成,韧性十足。壶嘴自腹处一弯胥出,承接自然,流转巧妙,将整体重心向上连接壶身装饰的竹叶立体感十足。枝头伸出参差的竹叶,竹叶迎风而立,舒展在壶腹上,以竹叶贴塑之法,给此壶敦厚之上增添几分灵动和活力。壶把耳形,轮廓有劲,三节竹枝弯曲而成,竹叶细腻飘逸。一弯新月为壶钮,感觉在一片竹林,微风吹过,透婆娑摇动的竹叶露出一弯新月,朦胧中产生美。以简练的形式来表达笔者的思想和对美的感觉,把情感注入到造型之中,写实中又有变化,让人感受大自然奇妙。该壶气势把握上准确,追求自在和谐的气氛,造型新颖别致,表现出竹的清逸,以紫砂的天然质感,肌理,壶身的竹枝、竹叶,生动地表达出《竹映月》的自然之美。

自然界是无穷的,生趣盎然的画面在无尽的大自然中更是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在继承前辈经典的同时,寻找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幅画面,制作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鸡汤。紫气东来,孕育为玉;调制成壶,雅韵独具。紫砂壶质地古朴淳厚,无媚俗气,似飘逸洒脱的文人墨客。感受紫砂艺术,讲究的是一种意境,需要有心灵的默契。将竹化于壶体,品茗之余,反而会心生宁静。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不图华丽,不乐虚名,不慕热闹于山岭,百年而去,独有风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渐渐地,你会发现,仿佛自己早已幻化成竹,不求名利,放开心事,悠然处之。

参考文献:

[1]陆浦东.五色土新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2]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1.

[3]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宜兴陶瓷公司合编.陶都精华[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

[4]史俊棠.宜兴紫砂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7.

猜你喜欢

月牙紫砂壶陶瓷
我和月牙拉钩钩
月牙湾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弯月牙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造月牙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