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017-08-17何芬

求知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贫困地区心理健康

何芬

摘 要: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破解心理健康难题,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26

一、目前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观念相对滞后。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人格发展健全。但是,在很多贫困地区,学校和学生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整体上比较落后。同时贫困地区学校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存在学校、社会、家庭普遍不重视的现象。

二是投入有限,硬件建设落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与之相配套,资金投入不足是困擾贫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导致当地很难建立起专业的心理咨询室,缺少必要的设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条件艰苦,师资力量缺乏。由于条件艰苦,贫困地区中小学普遍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业教师,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背景并取得职业资格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很多学校都是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贫困地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家庭方面

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外出务工者的初衷是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给孩子的将来打下较好的经济基础,但部分父母误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忽视了满足其心理上的依恋需求。留守儿童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阶段,父母若不能为孩子做出正确引导,孩子很容易混淆正确与错误行为,甚至误入歧途。所以父母要重视与留守在家的子女的情感交流。

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孩子的联系不能间隔太久,通话时间要尽量长一些,通话内容也不能仅限于吃穿住行方面,学习难题、生活困难、思想困扰等其他情况也应该多提及,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进步,分担孩子成长的压力。

要做出积极向上的示范。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途径,父母要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生活中同心协力、积极乐观,以实际行动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2.学校方面

要提供良好的住校氛围。大多数留守儿童为单亲教育和隔代教育,学校良好的住宿条件、可口的饭菜、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都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减少孤独感。留守儿童在与同学的互帮互助中可收获友谊,从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淡化自卑心理。

要推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遇到困扰无法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问题堆积,容易导致出现错误言行。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为留守儿童父母分忧,为留守儿童解忧。学校要经常组织教育者参加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心理辅导技巧培训,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心理困扰。

要探索建立“家校合作”模式。留守儿童在学校时间长,相较其父母,学校掌握的情况更全面、更准确,学校应及时让家长和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学校可定期组织家长走访学校,参与学校教育。

3.社会方面

要强化多部门联动。良好的寄宿条件可为学生提供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要积极争取民政、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的支持,为建设、修缮寄宿制学校提供较为充实的政府资金投入。同时积极主动干预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促使留守儿童在教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公益活动,对已存在或有心理问题苗头的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的帮扶与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蔡重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于慧慧,夏冰月.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4):610-613.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贫困地区心理健康
比亚迪集团扶贫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南南的困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