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2017-08-17曹博
曹博
摘 要: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类,与奇石、兰花一起被古人并称为文人三雅,其审美价值不言而喻。
关键词:紫砂壶;审美;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48-01
一、宜兴紫砂壶历史
宜兴,古名荊溪,因荆溪河得名。秦始皇灭楚,改名阳羡。晋惠帝为表彰周王己,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迄今沿用。宜兴盛产陶土,颜色多为绛紫,通称紫砂,亦有红、绿、黄、白等色,故又被誉为“五色土”。所做茶器具多通称紫砂器。紫砂器的创始,有文字的记载始见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名:“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华”。其次,欧阳修也有“喜若紫瓯呤且,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句。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址挖掘出大量紫砂陶片,其断定时间为北宋中期,这也是紫砂器始于北宋时期的佐证。
中国的手工艺制造业起源很早,有籍可考的大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墨家大多就来自于小手工业者。工艺品当然首先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工匠们在口手相传的过程中,制作技术不断提高,最终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也就是说既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实际的方便,又在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或观赏者得到审美的愉悦。宜兴紫砂壶正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一个杰出代表。
历史上有两个人在紫砂壶艺术性上的探索贡献最大,一是时大彬,他摒弃了前人的匠气,突破了供春的大壶藩篱而多作小壶,使其更符合文人的审美情趣;
二是陈曼生,虽然他不是制壶艺人,但作为一位在诗书画印等方面有极高造诣的文人,他是极其熟悉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他积极参与紫砂壶的创作且成果斐然。“曼生十八式”的造型设计和整体上的文人化装饰,极具美感,无疑在紫砂壶历史上是具有突破性的,他的影响绵延至今,使紫砂壶拥有了良好的实用性,同时具备了更加美轮美奂的审美价值。
二、宜兴紫砂壶创作中审美价值的体现
在紫砂壶的创作中,实用价值的与审美价值矛盾统一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首先,从壶器的茗饮功能来说,审美价值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实用价值。但事实上,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审美价值已成为实用价值的直接和间接的体现;
其次,审美的敏感是人特有的一种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人的综合心理需要,它的各种感性形式与人的心理形式相对应,或者由视觉感知通达理解和情感,或者由触觉感知引发想象和联想。因而作者要用审美眼光对待自己的作品,从审美上组织创作活动,从而极大地激发自身的智慧技巧和创作想象力,使审美意识不断强化。
首先,在设计紫砂壶器时。必须在形制和装饰上确保紫砂壶的视觉美。先说形制,紫砂壶的造型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传统中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圆器打身筒、方器镶身简、筋纹器或花货搪身筒,独特的泥片成形,众多的加工工具,可规范每一个部位。仔细加工均可做到轮廓周正,线条清晰。传统的壶艺,多以实用为主,在延续传统壶艺的进程中,有借鉴、有挪用、有发明,也有创造,追求作品的完美是历代艺人的奋斗目标。
创作紫砂壶艺,实用已不再是唯一的目的。人们可以借用壶的元素来表达、发挥、关注、延伸壶艺的概念。演绎传统壶艺,对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如何成形并不重要,制作过程也无固定的模式,形态的变化也会随着思考及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再说装饰,光货则以浮雕、半圆雕为装饰;筋囊货则包括葵式、菱式、筋瓢等;陶刻文字则集文学、绘画诸艺术于一体,绞泥装饰把不同颜色的泥条柔和在一起,产生一定纹理,使之气韵流动、色彩精妙,成为一种特殊的美的形态。其他有意识的装饰手法,诸如镂雕、堆雕、贴花、泥绘、彩釉、磨光、铺砂等可应器而异,恰当运用装饰手法变化无穷,但最终是为达到审美的目的。
其次,紫砂的独特制作工艺确保壶器的触觉美。好的紫砂壶都要经过艺人“明针”功夫的修饰、括掠,使之光滑莹润、线条挺括。由于紫砂壶器的实用性,“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方为得趣。”是可供把玩抚摸的。好的砂壶,只要养壶得法,能发黯然之光,经人触摸更能产生愉悦肌肤的触觉美。
因此,作为艺人决不能忽视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和娴熟的明针功夫,这是确保壶触觉美的重要前提。
三、感悟
审美的心理与社会风气、民族及时代精神有关。如清乾隆年初,社会与风尚精美,于是出现一批为朝廷制作的精美壶器,用珐琅彩或堆雕、泥绘装饰,是一种丰满华丽、烦琐堆砌之美。光绪年间,国内外兴起紫砂古壶收藏热,于是仿古之风盛行。
可见,紫砂壶创作也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美,当然这种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抛弃传统标新立异。现在有的作者审美试以现代陶艺的手法入壶,自称“怪壶”、“魔壶”,我们认为这种尝试和探索应当鼓励,但不能违反砂壶的一般审美规律,重要的是给人以视觉和触觉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1.
[2]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