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
2017-08-17孙艳梅程波贺扬帆
孙艳梅+程波+贺扬帆
摘 要:目前,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家、社会等各个主体均参与其中,共同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在发挥育人功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将从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的现状入手,并对发挥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相关建议与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10
据相关调查发现,高校在校生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达20%,特困生为7%,因受到该方面因素影响,很多学生无法顺利接受国家高等教育。对此,我们要积极开展高校资助工作,整合多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现状分析
(1)心理帮扶缺失。高校在帮扶资助工作中,仅关注学生物质层面需求,而事实上,贫困生多来自偏远地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来自父母的足够关心和呵护,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且有自卑心理。但高校针对这类学生的帮扶并未将心理关心纳入实际工作当中。
(2)培养意识薄弱。高校单纯将资助工作视为发放补助。其实不然,对困难学生精神层面的培育更为关键,也是该项工作的本质所在。如果忽视该项工作,学生精神、心理依旧存在问题时,就会误导学生,形成攀比等不良风气,影响班风学风建设,不利于高校教书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3)受助学生能力不足。将资助工作视为只解决学费问题,忽视了资助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养成坐享其成的恶习。如过于依赖资助,在学习和生活中放任自己,不思进取。可见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二、发挥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建议与对策
(1)构建多元资助体系。不同年龄阶段的贫困学生其贫困情况有所差别,按等级可划分为特困、一般贫困等,区别贫困的关键在于,能够强调对重点环节的关注,使得资助与育人工作能够实现整合,且能够确保资助工作真正落实到位。而在心理层面上,教育者要与心理机构人员相互配合,加大对贫困生身心活动的关注力度。在此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身长处与缺陷,增强自信心,实现均衡、全面发展。
(2)注重心理脱貧。在高中阶段,一些贫困生虽然经济条件较差,但其成绩较好,能够在心理层面上找到平衡点。但是高校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如这类学生缺乏足够优势,极易遇到挫折。针对贫困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的负担远大于经济层面。因此为了提高资助工作育人效果,要兼顾经济与心理两个方面,做好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层面上的困惑。
(3)重视实践教育。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实践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方法,是围绕特定目标,对学生进行目的性、针对性指导的一种方法,能够调动社会力量,在实践中,积累更多丰富的经验,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践教育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对于学生成长而言具有促进作用。
(4)革新助学制度。良好的落实资助制度是资助工作的关键。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要将自强自立与勤工助学有机结合。目前高校助学工作主要停留在经济层面,没有考虑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资助工作的性质、特点等,设置相应标准,以此来促进贫困生在获取帮助的同时,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激励贫困生注重对能力的培养。
根据上文所述,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在资助工作实践中要重视对贫困生心理层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心理脱贫,并加强实践教育,根据资助工作现状改革传统、过时的助学制度,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扩大资助工作育人功能,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 宁.辽宁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实现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3-4.
[2]汤 为,代云年,张静雅.加强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6(4):244-246.